銅鞮山
歷史字典解釋
一名紫金山。在今山西沁縣西南四十里。《魏書·獻文六王傳》: “後幸代都,次於上黨之銅鞮山。”即此。縣西三十里堯山,唐亦曾改名銅鞮山。
又稱紫金山。在山西省沁縣西南。即晉代銅鞮邑所在地。北魏彭城王勰從孝文帝至平城(今大同)住此。山南有隋王通(號“文中子”)及弟子唐魏徵等讀書處,文中子石室尚存。
詞語分解
- 銅鞮的解釋 .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築 銅鞮宮 於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後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喀木
即康。清代西藏四部中最東一部。相當今四川康定、理塘、巴塘等縣和西藏昌都地區。年建西康省,亦簡稱康。 即“康口”。西藏四部之一。其範圍約當今西藏自治區東部和四川省西部一帶。年建西康省。見“昌都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銅鞮山歷史
猜你喜歡
鄭賜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彥嘉,建寧今屬
傅弘烈的歷史解釋
清江西進賢人,字仲謀
含口的歷史解釋
又作唅口口。即含山之
文新縣的歷史解釋
年月當地解放後由文安
衣輕乘肥的歷史解釋
穿輕暖的皮衣,乘坐肥
吏科左給事中的歷史解釋
官名。明清吏科之副長王錫奎的歷史解釋
清江蘇華亭人,字文一
承明廬的歷史解釋
承明廬是指漢朝皇宮石
林棨的歷史解釋
明福建莆田人,字從信
姬姜的歷史解釋
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
妙畫通靈的歷史解釋
東晉畫家顧愷之為人超
觀音橋河的歷史解釋
即縣河。今安徽含山縣
袁花鎮的歷史解釋
清置,屬海寧縣。即今
百鳥裙的歷史解釋
唐中宗時,安樂公主以
管鮑貧時交的歷史解釋
同管鮑交。唐杜甫貧交無極縣的歷史解釋
唐萬歲通天二年改毋極
徐子寅的歷史解釋
生卒宋慶元入,祖籍登
劉淳的歷史解釋
清湖北天門人,初名天
龍龕手鑒的歷史解釋
即龍龕手鏡。
完顏守純的歷史解釋
金宣宗第二子。本名盤
相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