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紫金山

紫金山

①在今河北深州市北。《方輿紀要》卷14深州: 紫金山在 “州北五十里,捍水堤故址也。歲久頹壞,惟存二阜,巉然屹立,俗呼為紫金山”。

②在今山西侯馬市東南二十里。《方輿紀要》 卷41曲沃縣: 紫金山 “在縣南十三里。產銅,山半有泉,下注懸崖,冬則凝而成冰,一名冰岩”。

③古名金陵山。又名鐘山、蔣山。在今江蘇南京市中山門外。《方輿紀要》 卷19江南名山 “鐘山” 條引庾闡 《揚都賦》 謂 “時有紫金,故名”。又傳說晉元帝未渡江時,望氣者曰蔣山上有紫雲,時時晨見,世又謂之紫金山。另一說以北坡廣泛出露紫紅色砂頁岩,陽光下呈紫金色而得名。

④在今安徽歙縣東北。《輿地紀勝》 卷20徽州:紫金山 “在歙縣東三十五里。舊名金紫山,暮夜見光相,紹興章侯取佛語更名紫金”。

⑤一名八公山。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十八里。《宋史·王德傳》: 南宋紹興十一年 (1141),金兀朮南寇,張俊等迎擊,“追至柘皋,與金人夾河而軍。……敵大敗,退屯紫金山,德復尾擊之”。即此。

⑥在今安徽壽縣東北十里。《資治通鑑》: 五代周顯德三年 (956),世宗攻壽春,“唐之援兵營於紫金山”。即此。

⑦即今福建龍巖市西南紫金山。《方輿紀要》 卷99漳州府龍巖縣: 紫金山在 “縣西十里。五峰秀削,壁立千仞,朝旭含輝,夕陽倒影,土石皆紫若金。上有天然池,下有赤水岩”。

⑧在今河南鄧州市西南。《方輿紀要》 卷51鄧州: 紫金山 “在州城西南隅。岡阜崛起,城據其上,因山為墉,屹然險固”。

⑨又名麥山、嶺山。在今河南孟縣西八里,北接太行山。唐貞觀十一年 (637),太宗行獵於此。《清一統志·懷慶府》: 紫金山,“ 《輿程記》: 紫金山下即孟津”。

⑩在今河南濬縣東五里大伾山之東。《清一統志·衛輝府一》: 紫金山 “翠石稜稜,山無餘土。相傳玉女修煉其上,丹成飛去。有白金泉、拖裙石、玉女岩、玉女觀”。

(11)在今廣東紫金縣城東北隅。《方輿紀要》卷103惠州府永安縣: 紫金山 “在縣治東,城跨其上”。

(12)在今廣東五華縣西北華城鎮東北。《方輿紀要》卷103長樂縣: 紫金山 “在縣治東北,下有鹿坑水”。《明史·地理志》 長樂縣: “舊治在紫金山北。洪武初,徙於今治。”

(13)即紫荊山。在今廣西桂平縣西北。《清史稿·向榮傳》: 鹹豐元年 (1851),太平軍與向榮激戰於馬鞍山後,“遂回竄桂平新墟、紫金山,恃險負隅”。

(14)亦作金紫山。在今四川鹽亭縣東北永泰鄉北。南宋寶祐二年 (1254),西川帥余晦建城山 上。《元史·汪德臣傳》: “宋將余晦遣都統甘閏,以兵數萬城紫金山,德臣即選精卒,銜枚夜進,大破之。” 即此。《明史· 地理志》: 鹽亭縣 “北有紫金山”。

(15)在今陝西富平縣西北四十里。唐懿宗簡陵在其上。

(16)即今寧夏青銅峽市南黃河東之牛首山。清乾隆《寧夏府志》 卷3: 紫金山 “在廣武堡,大河之東,俗名牛首山。峰巒聳峙,岩壑蒼秀,最著者為文華、武英二峰。上有梵宮十餘所,相傳以為 ‘小西天’。其山嶺有池,號金牛池”。


(1)古山名。(1)在今安徽省壽縣東北、淮河南岸。五代周顯德四年(957年)攻壽春,南唐屯援軍於此山,與壽春城內烽火相應。一說即今安徽省淮南市西八公山。(2)即“嶺山”。(2)今山名。(1)在山西省榆社縣境內。因舊時山上長有一棵珍貴的紫金樹得名。海拔1243米。山上有響堂寺石窟。風景優美,是遊覽勝地。(2)在福建省龍巖市西。海拔1209米。每當隆冬,白雪覆蓋山頂,多日不融化,雨霽初晴,寒光與晴日相映,素色絢麗,故有“紫金晴雪”之稱。山上有約6平方米的天然池,長年不涸。山中龍井內有珍貴動物蠑螈(四腳魚)等。山間有小瀑。是一自然風景區。(3)即“承天山”。(4)即“鐘山(1)”。(5)即“獨秀峰”。(6)即“紫溪山(2)”。

紫金山字典分解

紫金山的解釋 [Mount Zijin] 中國江蘇省西部,南京市東郊的山嶺,漢代稱鐘山。南坡有中山陵,西側有明孝陵,東側有靈谷寺等名勝,西邊的天堡山有中國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

紫金的解釋 一種珍貴礦物。 漢 劉楨 《魯都賦》:“紫金揚暉於鴻岸,水精潛光乎雲穴。”《新唐書·西域傳下·康》:“南有 鉢露 種,多紫金。” 明 曹昭 《格古要論·珍寶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不妨一看:紫柏坂【歷史地名】

在今陝西留壩縣西北五十里,接鳳縣界。《寰宇記》 卷134鳳州梁泉縣: “紫柏坂龍女山在縣東八十七里。《周地圖記》 雲,其山兩頭高,狀如龍形,故以為名。山多紫柏,故 《華陽國志》 雲,梁泉縣東北八十里有紫柏坂。”

紫金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