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簪墜屨
遺簪墜屨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孔子出遊少原之野。有婦人中澤(澤中)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向者(不久前)刈蓍薪亡吾蓍簪(蓍草莖可以當簪用),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蓋不忘故也。”
漢.賈誼《新書》卷七《論誡》:“楚軍敗,昭王走而屨(音jǔ,鞋子)決,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隋(隋,地名),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惡與偕出弗與偕反(返)也。”
上面第一件事說的是,少原之婦女因丟失了一隻舊蓍簪而悲傷,是因為不願忘掉故舊之情的緣故。第二件事說的是,楚昭王於敗軍之際,失落了一隻舊鞋子,因願與同出同返,不忍拋棄,走出三十步又回去把鞋撿了回來。後把這兩件事合而為一,就成為“遺簪墜屨”一語,常以喻睹物懷舊之情。《北史.韋孝寬傳》附“韋夐”“孝寬為延州總管,夐至州,與孝寬相見。將還,孝寬以所乘馬及轡勒與夐。夐以其華飾,心弗欲之,笑謂孝寬曰:‘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而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於是乃乘舊馬以歸。”
韋夐不願接受韋孝寬所贈馬及轡勒,乃然乘舊馬回去,是為了表明自己不願忘舊的志趣。他以古人不棄遺簪墜屨為榜樣,在自己的言行中恪守不渝。
唐.羅隱《甲乙集》卷一《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詩之二:“遺簪墜屨應留念,門客如今只下僚。”
並列 遺、墜,遺落的。丟失的髮簪和鞋子。漢·韓嬰《韓詩外傳》卷9:“孔子出遊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漢·賈誼《新書·諭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欲偕反也。’”後以“遺簪墜屨”比喻舊友舊物或故舊之情。宋·曾肇《陳州謝上表》:“篤遺簪墜屨之仁,推藏疾納污之誼。”△褒義。用於情誼方面。 →故舊不棄 ↔棄若敝屣 棄舊憐新。也作“遺簪弊屨”、“遺簪墮屨”、“遺簪墮履”、“遺簪墜履”。
詞語分解
- 遺簪的解釋 亦作“ 遺簮 ”。.指失落的簪子。《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後有遺簪。”《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引 劉邦彥 《上元十五夜觀燈詩》:“歸遲不屬金吾禁,爭覓遺簪與墜鈿。” 清 錢謙益 《房海客侍
- 墜屨的解釋 墜履。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是以江漢之君,悲其墜屨;少原之婦,哭其亡簪。” 唐 溫庭筠 《上鹽鐵侍郎啟》:“某聞珠履三千,猶憐墜屨;金釵十二,不替遺簪。苟興求舊之懷,不顧窮奢之飾。” 宋
歷史典故推薦:分守要津
述賓 津,渡口。分兵把守交通要道。明·何良臣《陣紀·戰機》:“以寡擊眾,務於隘塞,必於暮夜,伏於叢茂,要於險阻;以眾擊寡,務於廣漫,利於旦辰,~,絕彼運道。”△多用於軍事方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遺簪墜屨歷史
猜你喜歡
欽北鐵路的歷史解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守尉的歷史解釋
官名合稱,即郡守和郡豫海縣的歷史解釋
年月紅軍西征置,屬陝繁城鎮的歷史解釋
北宋置,屬臨潁縣。在黎軒的歷史解釋
古國名,亦訛作犁靬驪三千珠履客的歷史解釋
史記春申君列傳趙使欲眾埠街的歷史解釋
即今江西樂平市東南眾作賦游梁苑的歷史解釋
參見賦雪五堵鎮的歷史解釋
在陝西省城固縣南部偏入境問禁的歷史解釋
進入別國的國境,須先王廷的歷史解釋
生卒明四川南充人,字黃申的歷史解釋
字酉鄉,井研今屬四川朱家山的歷史解釋
又名長山。在今江西永李浩的歷史解釋
字直夫,祖籍綏州今陝楊家湖的歷史解釋
即古大沼。在今河南尉東川府的歷史解釋
蒙古中統元年於順慶府巍山鎮的歷史解釋
在浙江省東陽市北部。戴村鎮的歷史解釋
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趙元偁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令聞。宋太宗第蕭胡篤的歷史解釋
遼太和宮分人,字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