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口若懸河

口若懸河

亦作“口似懸河”、“口如懸河”。比喻能言善,講話滔滔不絕。後也含華而不實,誇誇其談之意。典出晉郭象事跡。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西晉著名哲學家,曾官至黃門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喜好研究《老子》、《莊子》,擅長清談高深玄妙的哲理,口才又很好。司徒王衍也愛清談,很欣賞他,常對別人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大河由高處順流而下一樣,河水傾瀉沒有枯竭的時候。”

【出典】:

《晉書》卷50《郭象傳》1396頁:“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宋·趙蕃《贈耆英見過四首》其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宋·賀鑄《小梅花》詞:“縛慮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 元·無名氏《桃花女》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則你那口似懸河。”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得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清·黃遵憲《紀事》詩:“開口如懸河,滾滾浪不竭。”


主謂 說話像流水般滔滔不絕。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辯。語本《世說新語·賞鑒》:“五太尉(衍)雲‘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柳建偉《天涼好個秋》:“芸生讀過大學,講起話來~,能把字寫得比斗還大,……”△用於描寫善於言談的人。→滔滔不絕 振振有詞 喋喋不休 ↔噤若寒蟬 啞口無言 隱約其辭 守口如瓶。也作“口如懸河”、“口若河懸”、“口似懸河”、“談若懸河”。

口若懸河字典分解

成語口若懸河的解釋 若:好象;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懸河的解釋 (1) [aboveground river]∶河床比兩岸地勢高的河流(2) [waterfall]∶瀑布(3) [(talk) glibly]∶比喻說話或文筆

多看看: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歷史典故】

口對於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原意是說人的味覺大體相同。 後也泛指人的好惡大體相似。語出《孟子.告子上》:“口之於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周代《〈枯葉蝴蝶〉的斷想》(《長江日報》1993年7月16日):“徐遲先生的隨筆《枯葉蝴蝶》,十多年前發表於《百花洲》文學月刊,近十年來被全國選家看中,陸續收入多種文選中。‘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此話不假。” 其他

口若懸河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