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拜國子祭酒釋菜太學作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初拜國子祭酒釋菜太學作原文

雍雍禮樂地,肅肅堂廡深。

皚皚素雪零,鬱郁青松陰。

堂上鍾簴懸,壁中絲竹音。

末學愧承師,撫躬實難任。

文學盛鄒魯,流風感至今。

早入矍相圃,夙侍緇帷林。

未能習禮器,遂以玷華簪。

聖朝敷文德,憬彼胥獻琛。

岧嶢白1*1虎觀,諸儒粲璆琳。

議郎悉承制,更老多橫襟。

低徊宮牆下,如聽師襄琴。

詩詞問答

問:初拜國子祭酒釋菜太學作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初拜國子祭酒釋菜太學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四

參考注釋

雍雍

(1).鳥和鳴聲。《北齊書·高元海傳》:“先是童謡云:‘中興寺內白鳧翁,四方側聽聲雍雍,道人聞之夜打鐘。’”參見“ 雝雝 ”。

(2).聲音和諧。《禮記·少儀》:“鸞和之美,肅肅雍雍。” 漢 蔡邕 《祖餞祝》:“鸞鳴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輿,道路開張。” 王闓運 《上征賦》:“明執轡而虔恭,鈴雍雍而徐動。”

(3).和洽貌;和樂貌。《漢書·王莽傳上》:“是以四海雍雍,萬國慕義,蠻夷殊俗,不召自至。” 宋 葉適 《北齋》詩之一:“友朋坐雍雍,燕雀鳴草草。” 清 王韜 《變法下》:“在其國內,各事其事,各業其業,雍雍然,其氣靜謐而專壹,故國易以治。”

(4).猶雍容,從容大方。《太平廣記》卷四四引 唐 薛漁思 《河東記》:“既及弱冠,儀形甚都,舉止雍雍,可為人表。” 茅盾 《劫後拾遺》四:“他雍雍然踱到一個壁角的座位去。”

樂地

快樂的境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平子 、 胡毋彥國 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 樂廣 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唐 司空圖 《長安贈王注》詩:“樂地留高趣,權門讓後生。”

肅肅

(1).恭敬貌。《詩·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廟。” 毛 傳:“肅肅,敬也。” 漢 揚雄 《河東賦》:“穆穆肅肅,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齋於祠宮,盛服儼恪,肅肅於動,慄慄於言,上帝在茲,敢有弗虔。”

(2).嚴正貌。《詩·小雅·黍苗》:“肅肅 謝 功, 召伯 營之。” 鄭玄 箋:“肅肅,嚴正之貌。” 漢 班固 《十八侯銘·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肅肅御史,以武以文,相 趙 距 呂 ,志安君身。”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 貞觀 之末,有 昭慶 * 師,魁岸堂堂,威儀肅肅。”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氣莊志定欬肅肅,筆沖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傳:“肅肅,疾貌。”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 唐 杜甫 《喜晴》詩:“出廓眺西郊,肅肅春增華。” 趙朴初 《南京訪梅園新村》詩:“晨征肅肅訪 梅園 ,猶有梅花著意妍。”

(4).形容網目細密。《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馬瑞辰 通釋:“肅肅,蓋縮縮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縮。’兔罝本結繩為之,言其結繩之狀,則為縮縮。” 聞一多 《古典新義·詩經新義五》:“肅當讀為縮,縮猶密也……《詩》‘肅肅’,即‘縮縮’、‘數數’,網目細密之貌也。”

(5).陰沉;蕭瑟;清冷。《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晉 潘岳 《寡婦賦》:“墓門兮肅肅,脩隴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詩:“肅肅月浸樹,滿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詩之二:“肅肅空明氣,時與諸天遇。”

(6).清幽;靜謐。 漢 張衡 《思玄賦》:“出 紫宮 之肅肅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夫人閣》之二:“肅肅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肅肅其羽。” 毛 傳:“肅肅,羽聲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唐 暢當 《自平陽館赴郡》詩:“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鳶肅肅展翼,似鶼鶼之鳥,比翼而飛。”

(8).象聲詞。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南崖下有風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清 孫枝蔚 《烏夜啼》詩:“北風肅肅雁不至,殘燈欲滅還復燃。”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唐 杜甫 《春遠》詩:“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明 徐禎卿 《雜謠》:“狗觫觫,雞鳴飛上屋,風吹門前草肅肅。” 清 梁廷枏 《夷氛聞記》:“火箭巨彈,自下上者,肅肅過耳畔, 芳 談笑自若。”

堂廡

(1).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列子·楊朱》:“庖廚之下,不絶煙火;堂廡之上,不絶聲樂。” 南朝 宋 鮑照 《傷逝賦》:“忽若謂其不然,自惆悵而驚疑。循堂廡而下降,歷幃戶而升基。”

(2).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規模。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詞曲》:“至如《王粲登樓》第二折,摹寫覉懷壯志,語多慷慨,而氣亦爽烈。至後《堯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為妙絶。是豈作調脂弄粉語者,可得窺其堂廡哉。” 王國維 《人間詞話》六:“ 馮正中 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 北宋 一代風氣。”

皚皚

形容潔白的樣子。常用來形容雪和為雪所覆蓋的事物

白雪皚皚

素雪

白雪。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流風冽慘,素雪飄零。” 三國 魏 曹植 《朔風》詩:“今我旋止,素雪雲飛。” 唐太宗 《望雪》詩:“凍雲宵徧嶺,素雪曉凝華。”

鬱郁

(1) 生長茂盛

鬱鬱蔥蔥

(2) 形容憂傷苦悶

鬱鬱不樂

青松

青翠的松樹

堂上

(1) 尊長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於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啟阿母。——《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鍾簴

見“ 鍾虡 ”。

(1).即鍾虡。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賦》:“騁神形於鐘簴,舒恠物與雷電。”一本作“ 鍾簴 ”。 明 屠隆 《曇花記·討賊立功》:“蕩寇已展雲旗,搦管先成露布,報導鐘簴不移,更言廟貌如故。” 清 黃遵憲 《久旱雨霽丘仲閼過訪飲人境廬仲閼有詩兼慨近事依韻和之·四用前韻》:“撼門環哭呼高皇,鐘簴何人奉太常?”參見“ 鐘簴 ”。

(2).借指社稷王朝。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應聘》:“ 王敦 志圖大寳,手移鐘簴。” 明 夏完淳 《討降賊大逆檄》:“三百年之鐘簴,德邁五三。” 清 侯方域 《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安鐘簴於震盪之後,豈曰謀身不臧?”《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公私篇》:“沉沉二千餘年,暗暗二十四姓,籀其史焉,徘徊其鐘簴焉,吾民族之性質,未始不如是,是其足道者!”

(3).指鍾或鐘聲。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豈能若西域之鐘簴,不叩自鳴者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十四:“鐘簴蒼涼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絲竹

(1) 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末學

(1).膚淺無本之學。多用作自謙之詞或自稱的謙詞。《莊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形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學,中古有之,事涉澆偽,終非根本也。” 漢 蔡邕 《答詔問災異八事》:“臣伏惟陛下聖德允明,深悼變異,德音懇誠,褒臣末學,特垂訪及,非臣螻蟻所能堪副。” 唐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詩:“微才空覺滯京師,末學曾為叔父知。” 宋 蘇軾 《與封守朱朝請》:“前日蒙示所藏諸書,使末學稍窺家法之秘,幸甚,幸甚。” 明 楊慎 《孔明淵明》:“ 朱子 謂 孔明 之學本 申 韓 , 淵明 之學本 老 莊 。此語末學不敢議,亦不敢從。”參見“ 末學膚受 ”。

(2).指淺薄的學者。 漢 蔡邕 《劉鎮南碑》:“深愍末學遠本離直,乃令諸儒改定五經章句,刪剗浮辭,芟除煩重。”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論》:“末學庸淺,不達名教之本,牽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清 黃宗羲 《戴西洮詩文題詞》:“所接不過腐生末學,所讀不過毛頭制義。”

(3).猶後學。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闕里既已千載,深儒流於末學。” 唐 韓愈 《讀墨子》:“余以為辯生於末學,各務售其師之説,非二師之道本然也。” 宋 蘇軾 《謝應中制科啟》:“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説。亟收末學,以輔大猷。”

(4).指非正統之學。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儒主傳統翼教,而碩士名賢之訓附之;雜主飾治捄偏,而傍蹊末學之談附之。”

撫躬

謂反躬,反躬自問。 唐 李商隱 《為安平公兗州謝上表》:“退省何人,合安茲地,撫躬而沾背汗下,仰恩而溢眥淚流。” 宋 秦觀 《辭史官表》:“臣於二者,實無一堪,聞命若驚,撫躬增懼。”參見“ 撫躬自問 ”。

難任

猶難當。《左傳·僖公十五年》:“重怒,難任;背天,不祥。”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一:“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余冠英 註:“難任,難當。” 唐 韓愈 《縣齋讀書》詩:“讁譴甘自寧,滯留愧難任。”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文學

(1) 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2) 學問

胸中又沒文學

鄒魯

(1). 鄒國 、 魯國 的並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里為冠蓋,門成 鄒 魯 。”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國成 陶 唐 ,家成 鄒 魯 。”

(2). 鄒 , 孟子 故鄉; 魯 , 孔子 故鄉。後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鄒 魯 之遺教,作 江 漢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流風

(1).前代流傳下來的風氣。多指好的風氣。《孟子·公孫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 宋 葉適 《祭石似之文》:“初美俗之願成,扶眾俊以濟艱;及流風之欲泯,忌獨潔之勝頑。” 鄭振鐸 《文學雜論·譴責小說》:“這個時候,小說真成了譴責的工具,小說家真成為人家隱事的偵探者與揭發者了。其流風至今而未衰。”

(2).隨風流行。《楚辭·九章·悲迴風》:“凌 * 而流風兮,託 彭鹹 之所居。” 洪興祖 補註:“言乘風波而流行也。” 漢 張衡 《南都賦》:“彈琴擫籥,流風徘徊。”

(3).疾風;長風。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流風慘冽,素雪飄零。”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流風入座飄歌扇,瀑水當階濺舞衣。” 郭沫若 《登閱江樓懷葉挺及獨立團諸同志》詩:“ 閲江樓 上流風遠,心繞 延河 烈士園。”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矍相圃

借指學宮。 王國維 《海上送日本內籐博士》詩:“豆籩鐘磬瑟琴鼓,何所當年 矍相 圃。”參見“ 矍相 ”、“ 矍圃 ”。

緇帷

喻林木繁茂之處。《莊子·漁父》:“ 孔子 游乎緇帷之林。” 成玄英 疏:“緇,黑也。 尼父 遊行天下,讀講《詩》《書》,時於江濱,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陰沉,布葉垂條,又如帷幕,故謂之緇帷之林也。”後因以為高人賢士講學之典。 唐 吳筠 《高士詠·通元真人》:“已陳緇帷説,復表滄浪謡。” 清 顧炎武 《過張貢士爾岐》詩:“緇帷白室覩風標,為嘆斯人久寂寥。”

禮器

古時祭祀用的各種器物,如鼎、簋、觚、鍾等

華簪

華貴的冠簪。古人用簪把冠連綴在頭髮上。華簪為貴官所用,故常用以指顯貴的官職。 晉 陶潛 《和郭主簿》之一:“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宋 司馬光 《送吳耿先生》詩:“人生貴適意,何必慕華簪。”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

聖朝

封建時代稱本朝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敷文

鋪敘文辭。指作文。《晉書·夏侯湛潘岳等傳論》:“覩其《抵疑》詮理,本窮通於自天;作誥敷文,流英聲於孝悌。旨深致遠,殊有大雅之風烈焉。”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研書賞理,敷文奏懷。” 南朝 梁 陸倕 《以詩代書別後寄贈》:“娛談終美景,敷文永清夜。”

憬彼

(1).遙遠貌。語出《詩·魯頌·泮水》:“憬彼 淮夷 。”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憬彼危臺,在 滑 之坰。”

(2).引申指目標遙遠。 明 楊慎 《楚雄府定遠縣新建儒學記》:“咨爾多士,涵泳聖涯,豈可以憬彼自棄乎?”

獻琛

進獻珍寶。表示臣服。語出《詩·魯頌·泮水》:“憬彼 淮夷 ,來獻其琛。”《宋書·武帝紀中》:“是以絶域獻琛,遐夷納貢。”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 武德 之始,奉使 嶺 南, 馮盎 等稽首稱臣,獻琛奉贄。”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南北凱旋》:“繫 呼韓 聊舒宿忿,綏 淮夷 皆來獻琛。”

岧嶢

山高峻貌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曹植《九愁賦》

虎觀

* 觀 的簡稱。為 漢 宮中講論經學之所。後泛指宮廷中講學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及 明帝 疊耀,崇愛儒術,肄禮璧堂,講文 虎觀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備禮樂於 虎觀 ,絶烽火於狼煙。”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張青琱往河南學使者幕》詩:“置酒 龍門 夜,論文 虎觀 秋。”

璆琳

(1).泛指美玉。《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 崐崙虛 之璆琳、琅玕焉。” 郭璞 註:“璆琳,美玉名。”《魏書·西域傳·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務蠶田,多璆琳、琅玕、神龜、白馬朱鬣、明珠、夜光璧。” 清 李必恆 《謁浮山禹廟次昌黎石鼓韻作歌》:“蠙珠璆琳貢銀鏤,鉛松篠簜浮青柯。”

(2).喻賢才。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詩:“吾宗秉全璞, 楚 得璆琳最。” 宋 沉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為賦奕碁句,璆琳吐胷脅。”

議郎

官名。 漢 代設定;為光祿勛所屬郎官之一,掌顧問應對,無常事。 漢 秩比六百石。多征賢良方正之士任之。 晉 以後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晉書·山濤傳》:“除議郎,帝以 濤 清儉無以供養,特給日契,加賜牀帳茵褥。”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七:“長兄專城居,仲兄為議郎。”

承制

(1).謂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後漢書·吳漢傳》:“ 鴻 召見 漢 ,甚悅之,遂承制拜為 安樂 令。”《晉書·宣帝紀》:“ 申儀 久在 魏興 ,專威疆埸,輒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明史·陳友定傳》:“﹝ 友定 ﹞頗任威福,所屬違令者輒承制誅竄不絶。”

(2).稱開府承制之官。 宋 蘇舜欽 《慶州敗》詩:“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

更老

三老五更的省稱。《文選·潘岳<閒居賦>》:“祗聖敬以明順,養更老以崇年。” 李善 註:“養三老五更,所以崇年也。” 明 陳子龍 《封給諫姚公八十壽序》:“新天子中興 江 左,敷求耆碩,以備更老。”

低徊

(1).徘徊,流連。《漢書·司馬相如傳》:“低徊 陰山 翔以紆曲兮,吾乃今日覩 西王母 。” 唐 韓愈 《駑驥》詩:“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頭。”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良朋至止,無不耳目一新,低徊留之而不能去者。” 秦牧 《社稷壇抒情》:“平時則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在那裡低徊。”

(2).回味;留戀地回顧。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此種眼前瑣事,隨手寫來,不使一典,不著一詞,而情味悠然,低徊不盡,較之運古鍊句者更進矣。”《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低徊往事,追憶舊遊,恍惚如煙,迷離似夢。” 鄧家彥 《有憶》詩:“低徊往事心如醉,棖觸新愁貌亦癯。”

(3).形容縈繞迴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封台》:“什不閒有旦有醜而無生,所唱歌詞別有腔調,低徊婉轉,冶盪不堪。” 鄭振鐸 《蟬與紡織娘》:“他們的歌聲,是如秋風之掃落葉,怨婦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遠而淒迷,低徊而愁腸百結。”參見“ 低回 ”。

宮牆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闕里》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詩詞推薦

初拜國子祭酒釋菜太學作原文_初拜國子祭酒釋菜太學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