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錢清驛詢其故乃漢會稽太守劉寵棄錢之所也

作者:王鈍 朝代:元代

原文

錢清題驛額,往事人未忘。

昔雲劉會稽,為政循且良。

山村犬不吠,境土樂耕桑。

瓜代期不去,士民徒徬徨。

欲留留未得,餞別別可傷。

慇勤舉槃實,而乃具孔方。

嗟彼田舍翁,心誠禮未當。

賢哉劉會稽,遇之何周詳。

不矯亦不激,義氣若春陽。

怡然選其最,謝去投滄浪。

水以錢愈清,錢以水亦彰。

寥寥千載下,孰不誦遺芳。

傳舍並坦途,軺車走周行。

好詢錢清故,刻骨銘肝腸。

異時任司牧,肯染銅臭殃。

詩詞問答

問:《過錢清驛詢其故乃漢會稽太守劉寵棄錢之所也》的作者是誰?答:王鈍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八

參考注釋

錢清

江名。一名 豐江 。在今 浙江省 境內。 東漢 延熹 間 會稽 太守 劉寵 ,以清廉得民,及去,父老人齎百錢送之, 寵 各選受一錢,出境,投之江,是以得名。 明 代 天順 以後堙沒。 宋 陸游 《夜歸》詩:“晡時捩舵離 西興 , 錢清 夜渡見月升。”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一·紹興府》。

事人

(1).事奉人;服侍人。《論語·先進》:“ 季路 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禮記·禮運》:“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則失位。” 漢 班固 《 * 通·嫁娶》:“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

(2).奉承人;討好人。《漢書·外戚傳下·孝元傅昭儀》:“ 孝元 傅昭儀 ……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宮人左右,飲酒酹地,皆祝延之。”《北齊書·陳元康傳》:“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顏候意,多有進舉,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

(3).謂充任下屬。《晉書·司馬休之傳》:“ 裕 得書嘆息,以示諸佐曰:‘事人當應如此!’”

(4).嫁人。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沉園感舊》:“ 劉克莊 《續詩話》,謂翁( 陸游 )初婚某氏,伉儷相得,而失意於舅姑,竟出之,某氏改事人。” 明 楊慎 《丹鉛續錄·荳蔻》:“ 杜牧之 詩:‘婷婷嫋嫋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本詠娼女,言其美而且少,未經事人,如荳蔻花之未開耳。”

會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南。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於此計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傳·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於 會稽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禹 ﹞更名 茅山 曰 會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蘇省 東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漢書·嚴助傳》:“ 嚴助 , 會稽  吳 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賀太傅 作 吳郡 ,初不出門, 吳 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云:‘ 會稽 雞,不能啼。’” 清  吳偉業 《過朱買臣墓》詩:“ 翁子 窮經不自貧, 會稽 連守拜為真。”

為政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左傳·宣公元年》:“於是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 清 姚鼐 《<左傳補註>序》:“ 魏獻子 合諸侯,乾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

(2).指執政者。《儀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 鄭玄 註:“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於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宮。《論語·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

山村

山區中的自然村落

沿著山村小道,我找到了大隊部,可是不見一個人。——《太行青松》

境土

疆域;領地。《後漢書·東夷傳·濊》:“後以境土廣遠,復分領東七縣,置 樂浪 東部都尉。”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 漢 矯 秦 枉,大啟侯王。境土踰溢,不遵舊典。”《舊唐書·吐蕃傳下》:“ 蕃 漢 兩邦,各守見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討,不得相為寇讎,不得侵謀境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 文 武 之境土。”

耕桑

種田與養蠶。亦泛指從事農業。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韓愈 《和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對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瓜代

本指瓜熟時赴戍,到來年瓜熟時派人接替。後世就把任期已滿換人接替叫做瓜代

齊侯使 連稱管至父戍 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左傳·莊公八年》

坐看積薪上,笑謝及瓜代。——宋· 劉宰《分韻送王去非之官山陰》

士民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范寧 註:“學習道藝者。”《孝經·孝治》:“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唐玄宗 註:“鰥寡,國之微者,君尚不敢輕侮,況知禮義之士乎!” 戰國 宋玉 《對楚王問》:“ 楚襄王 問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韓非子·五蠹》:“士民縱恣於內,言談者為勢於外,外內稱惡以待強敵,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貨志一》:“旋令士民墾地二十頃,試其文理優者,以縣丞用;百頃以知縣用。”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並稱。猶言士庶。《荀子·堯問》:“ 繒 丘之封人見 楚 相 孫叔敖 曰:‘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何也?’”《荀子·致士》:“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

(3).泛指人民、百姓。《荀子·議兵》:“士民不親附,則 湯 武 不能以必勝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説,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宮宇宏麗,崇冠三川。” 宋 葉適 《宣教郎夏公墓志銘》:“既而聞其在 閩 ,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決,是非少所徇,諸司及士民亦愛之。” 清 無名氏 《王氏復仇記》:“於是 丹陽 諸生奮臂一呼,邑中士民回響數千百人。”

(4).猶言軍民。《詩·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鄭玄 箋:“天下騷擾,邦國無有安定者,士卒與民皆勞病。” 孔穎達 疏:“以‘士’‘民’連文,故云‘士卒與民’。士卒即從軍者也。”

徬徨

1.徘徊。來回行走。《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選·班固<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義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蘇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寧貌。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拚命掙扎了許久,急得汗出如漿,心也徬徨無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別別

(1).謂改變。 清 李漁 《比目魚·偕亡》:“我的意思,還要盡心竭力,做幾齣好戲別別眾人的眼睛。”

(2).象聲詞。 茅盾 《煙雲》十三:“他剛看了開頭的稱呼,心就別別地跳。” 胡萬春 《骨肉》:“我左眼皮別別跳,一定出了什麼事啦!”

可傷

可悲;可憐。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傷!),亦叔父之所惡也。”《水滸後傳》第一回:“可傷 宋公明 被奸臣藥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

慇勤

見“ 慇懃 ”。

而乃

(1).連詞。表示承接。猶然後。《史記·呂不韋列傳》:“乃往見 子楚 ,説曰:‘吾能大子之門。’ 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 漢 王充 《論衡·初稟》:“當 漢祖 斬大蛇之時,誰使斬者?豈有天道先至,而乃斬之哉?勇氣奮發,性自然也。”

(2).連詞。表示轉折或另起話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淺,而 弈秋 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獨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 宋 葉適 《始議一》:“非惟不務討伐二虜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冊以申百年之誓信。” 明 方孝孺 《豫讓》:“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損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魯迅 《書信集·致許廣平》:“而乃年屆結束,南北東西;雖尺素雲能通,或下問之不易。”

孔方

錢的謔稱。舊時銅錢外圓,中有方孔,故名。《漢書·食貨志下》“錢圜函方”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圓而內孔方也。” 晉 魯褒 《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謁忠靈》:“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問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 清 陳維崧 《滿江紅·聞阮亭罷官之信並寄西樵》詞:“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爾書難上。”

田舍翁

年老的莊稼漢。 唐 白居易 《買花》詩:“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金 元好問 《族祖處士墓銘》:“人言田舍翁不通曉,果然!” 清 趙翼 《歸田即事》詩:“憐他未慣蓬茅宅,笑我原來田舍翁。”

周詳

周到細緻

周詳的計畫

義氣

因友誼而冒危險或作自我犧牲的勇氣、態度

春陽

(1).陽春。 漢 焦贛 《易林·井之巽》:“春陽生草,夏長條枝。”舊題 漢 枚乘 《雜詩》之七:“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2).春天的陽光。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喜如春陽,怒如秋霜。”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閒非秋厲,惠淑春陽。”《舊唐書·文苑傳上·張蘊古》:“安彼反側,如春陽秋露。” 越劇 《庵堂認母》:“聽娘言語我心悲傷,到此刻才知母愛溫暖如春陽。”

(3).喻帝王的恩澤。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坐馳雷電破姦伏,力送春陽煦鰥寡。”

怡然

喜悅的;安適自在的樣子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寥寥

(1).空虛貌。《呂氏春秋· * 》:“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高誘 註:“極三關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竅皆寥寥然虛。”《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混《遊覽》>》:“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註:“《莊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虛也。’” 宋 曾鞏 《將之江淛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中:“自從辭君親,久不為是役。落落無為鄉,寥寥不齊邑。伊誰與為禮,見此孤立石。”

(2).寂寞;孤單。 唐 宋之問 《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 明 梁辰魚 《瓦盆兒·立秋夜悼亡》套曲:“聽落葉,小窗敲,怎禁他雲房獨掩夜寥寥。空贏得淚痕濃,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寥寥 蔣生 徑,賴有 羊 與 求 。聞君妙方術,久疾應手瘳。”

(3).形容數量少。 唐 權德輿 《舟行見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古今當其任者,蓋寥寥可數。” 清 趙翼 《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 巴金 《利娜》:“無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莊。”

(4).廣闊;空曠。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註:“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金 王若虛 《哀雁詞》:“鳥之遠害,宜莫如鴻,浩浩長風,寥寥遠空,邈乎冥濛,去萬里而無窮。”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論印章書》:“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來,其 朱修能 乎?”

(5).雄勁;清越。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唐 姚合 《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鍾。”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力士 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遺芳

(1).指寒冬季節百花凋謝後遺留下來的香花芳草,如蘭花、菊花、梅花等。《楚辭·遠遊》:“誰可與玩斯遺芳兮,晨鄉風而舒情。” 王逸 註:“‘斯遺芳’一本作‘此芳草’。” 晉 陸雲 《九愍》:“握遺芳而自玩,挹浩露於蘭林。” 宋 王十朋 《州宅即事》詩:“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遺芳。”《紅樓夢》第八七回:“猶記‘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之句,未嘗不嘆冷節遺芳,如吾兩人也。”

(2).遺留的芳香。《文選·曹植<七啟>》:“紫蘭丹椒,施和必節,滋味既殊,遺芳射越。” 李善 註:“《上林賦》曰:‘眾香發越。’ 郭璞 曰:‘香氣射散也。’” 晉 張華 《遊獵篇》:“燔炙播遺芳,金觴浮素蟻。” 宋 朱熹 《社後一日作》詩:“尚論千載前,簡編有遺芳。”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存為一世之所式,沒則遺芳永播。” 唐 李商隱 《題道靖院》詩:“獨坐遺芳成故事,褰帷舊貌似 元君 。” 明 宋濂 《雙桂軒記》:“今逢聖時,復嗜學不厭,思學趾前人遺芳。”

(4).猶遺墨。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傳信克備其遺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清 吳定 《祭何生文》:“側望子榻,遺芳靜嘉,詩書肆好,塵垢新加。”

傳舍

(1).古時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戰國策·魏策四》:“令 鼻 之入 秦 之傳舍,舍不足以舍之。”《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昔 劉備 自 成都 至 白水 ,多作傳舍,興費人役。” 元 薩都剌 《金陵道中題沉氏壁》詩:“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吾廬。” 清 錢陸燦 《周亮工墓志銘》:“三仕三已,如傳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

(2).借指今旅館、飯店。 郁達夫 《抵檳城後見有飯店名杭州者吟成一絕》:“故園歸去已無家,傳舍名留炎海涯。”

坦途

平坦的路,多用於比喻

攀登科學高峰,既無捷徑,又無坦途

軺車

(1).一馬駕之輕便車。《墨子·雜守》:“為解車以檯,城矣。以軺車,輪軲,廣十尺,轅長丈,為三輻,廣六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朱家 迺乘軺車之 洛陽 ,見 汝陰侯 滕公 。” 司馬貞 索隱:“謂輕車,一馬車也。”《晉書·輿服志》:“軺車,古之時軍車也。一馬曰軺車,二馬曰軺傳。”

(2).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車。亦指代使者。 唐 王昌齡 《送鄭判官》詩:“東 楚 吳 山驛樹微,軺車銜命奉恩輝。”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南北凱旋》:“軺車日夜紛來往, 馹 使奔忙賴腳跟。”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又有軺車四出,則外國之一舉一動,亦無不周知。”

周行

(1).大路。《詩·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朱熹 集傳:“周行,大路也。”

(2). 周 官的行列。《詩·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 周 行。” 毛 傳:“行,列也。思君子,官賢人,置 周 之列位。”後用以泛指朝官。 唐 王維 《請施莊為寺表》:“ 元聖 中興,羣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備周行。” 清 吳偉業 《通元老人龍腹竹歌》:“京師公卿誰舊識?與君異國共周行。”

(3).至善之道。《詩·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毛 傳:“周,至;行,道也。” 馬瑞辰 通釋:“ 鄭 注《萊誓》云:‘至,猶善也。’是知<傳>訓‘周行’為‘至道’,即善道也。 鄭 注《鄉飲酒禮》引《詩》云:‘嘉賓示我以善道’,義與 毛 合。”

(1).巡行;繞行。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即天子之位,三載考功,五年改定,周行天下,歸還 大越 。”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周行數里,仰不見日。” 宋 陸游 《上書乞祠輒述鄙懷》詩:“飄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明 高啟 《胡應炎傳》:“僧不知為計,周行視城曰:‘是城龜形也。’”

(2).循環運行。《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須臾,宰羊為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內周行徧體,痛楚號叫。” 李大釗 《時》:“天運人生,周行不息。”

刻骨

形容永難忘記

刻骨仇恨

肝腸

肝和腸。多與其他詞連用比喻人的某種心緒。如肝腸寸斷;肝腸如焚

時任

當代的重任。 晉 王羲之 《增運帖》:“然以在大臣之末,要為居時任,豈可坐視危難。”

司牧

(1).管理,統治。《左傳·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古之建官,所以濟育羣生,統理民物也,故為之君長以司牧之。” 宋 王禹偁 《賀南郡大赦表》:“伏惟尊號皇帝陛下,司牧黎元,敦崇孝治,言有父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庶政·總論》:“夫州縣司牧一方。”

(2).君主;官吏。 南朝 齊 蕭道成 《即位告天文》:“肇自生民,樹以司牧。”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天生蒸民,樹之司牧。” 清 唐甄 《潛書·任相》:“百姓困窮,司牧不知,知而不為之所,國亡。”

(3).主管畜牧的官員。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府官員制度》:“定製:親王長史一員……司匠、司牧六員。”

銅臭

銅製品上的一種氣味,銅錢上的臭味,諷刺只看重金錢,不重人情的人

詩詞推薦

過錢清驛詢其故乃漢會稽太守劉寵棄錢之所也原文_過錢清驛詢其故乃漢會稽太守劉寵棄錢之所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