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杯序原文
詩章。語句新。
意味長。才貌都休講。
只盼著天台。比著湘渚。
踐著巫山。多少思量。
信豪如太白。艷過韓偓。
賦同元亮。好似弄琴心坐間翻出鳳求凰。
詩詞問答
問:傾杯序的作者是誰?答:葉憲祖
問:傾杯序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葉憲祖的名句有哪些?答:葉憲祖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鸞鎞記 第十七出
參考注釋
語句
一個語法上自成體系的單位,它由一個詞或句法上有關連的一組詞構成,表達一種主張、疑問、命令、願望或感嘆
意味
(1) 含蓄的意思
意味深長的一笑
(2) 情調;興趣;趣味
這首詩意味無窮
詩歌之意味。——蔡元培《圖畫》
才貌
才華與容貌
才貌雙全
天台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註:“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
巫山
(1). 戰國 宋玉 《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游 高唐 ,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 巫山 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陽臺 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 朝雲 。”後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實。 五代 馮延巳 《鵲踏枝》詞之七:“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 巫山 路。”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通嚭》:“今夜同歡會,夢魂飛, 巫山 一對暮雲歸。”《西湖佳話·西泠韻跡》:“但求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 巫山 之夢。”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兩省邊境。北與 大巴山 相連,形如“巫”字,故名。 長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峽。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尋古登 陽臺 。” 宋 陸游 《三峽歌》:“十二 巫山 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截斷 巫山 雲雨,高峽出平湖。”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這事兒該怎么辦
(2) 放在心上;惦記
方才我是怕說話防頭招的我們奶奶哭,所以催你出來的。別思量。——《紅樓夢》
幾個月不見了,思量你哩
太白
(1) 星名,即金星,又稱“長庚”、“啟明”
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史記·天官書》
(2) 山名,位於陝西省眉縣東南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巔。—— 李白《蜀道難》
(3)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原)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鐘
元亮
晉 詩人 陶潛 字 元亮 ,曾任 彭澤 令,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後常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宋 范成大 《次韻徐廷獻機宜送自釀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應有欲蕪田。” 明 陳所聞 《駐馬聽·宿棲霞寺翠微庵》曲:“無緣捉塵對 支郎 ,空勞載酒來 元亮 。”
好似
(1) 好像
(2) 像
大壩好似銅牆鐵壁,頂住了洪水的衝擊
(3) 勝過
坐間
(1).頃刻,登時。 宋 蘇軾 《浣溪沙》詞:“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那作怪的書生,坐間悄一似風魔顛倒。” 明 高明 《琵琶記·牛氏規奴》:“窗外日光彈指過,簾前花影坐間移。”
(2).座席之中。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端石蓮葉研》:“余過 嘉禾 王悟靖 處士,坐閒有客懷出蓮葉研, 端 石也。”
翻出
(1).演奏。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胡笳本自出 胡 中,緣琴翻出音律同。” 唐 白居易 《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詩:“一紙展看非舊譜,四絃翻出是新聲。”
(2).重新改作。《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近來的器皿都要翻出新樣,卻不知古人是怎樣的制度,想來倒不如而今的精巧。”
(3).反而引出。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一段好姻緣,如何翻出相思怨?”
鳳求凰
樂府琴曲名。因 司馬相如 求 卓文君 詩中有“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句而得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我將絃改過,彈一曲,就歌一篇,名曰《鳳求凰》。昔日 司馬相如 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 相如 ,願小姐有 文君 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