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道存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道存齋原文

堯舜及湯文,各離五百歲。

見知與聞知,若斷復若繼。

無乎或有乎,子輿致深意。

漢唐無足稱,濂洛開其邃。

續之關與閩,斯傳賴弗墜。

然而余更思,道固在天地。

仁者見謂仁,知者見謂知。

夫豈系乎時,傳不傳殊致。

因識道恆存,匪為說逞異。

詩詞問答

問:題道存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道存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五

2. 舉成數也

參考注釋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百歲

(1).百年。指長時間。《鶡冠子·近迭》:“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韓愈 孟郊 《遣興聯句》:“平生無百歲,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歲也是死,何處黃土不埋人?”

(2).終身;畢生。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願齊眉廝守,百歲和睦。”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歲康強。”

(3).死的諱稱。《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史記·呂不韋列傳》:“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 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詩:“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宋 蘇軾 《漢高帝論》:“天下望以為君,雖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歲後,誰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見知

(1).見而知之。指同時代的事,以別於後代對前代事的“聞而知之”。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堯 舜 至於 湯 ,五百有餘歲。若 禹 、 皋陶 ,則見而知之;若 湯 ,則聞而知之。” 清 顏元 《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效使見知聞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 老 名號。”

(2).謂明見明知,並不隔膜。《韓非子·難一》:“有賞者君見其功,有罰者君知其罪,見知不悖於前,賞罰不弊於後,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飛廉 以善走事 紂 , 惡來 多力見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殺 惡來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見知 王荊公 ,一時附麗之徒,日滿其門,進譽獻諛,初不及文字間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元子》:“ 嵩陽 守 重慶 , 銅梁 大司馬 張襄憲公 佳胤 以童子見知,愛如己子。”

(4).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而天下之文雅鑑賞者,固雖欲觀之,而祕閣禁嚴,不能到也,是終無由見知於世也。”

(5).見“ 見知法 ”。

聞知

(1).聽說;知道。《書·胤征》:“ 羲 和 屍厥官,罔聞知。”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使四面求醫藥,天下皆聞知。”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五》:“ 苻堅 聞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驍騎將軍 呂光 帶兵打 龜茲國 ,‘請’他進關。”

(2).見聞;知識。《書·無逸》:“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北史·列女傳·房愛親妻崔氏》:“性嚴明,有高節,歷覽書傳,多所聞知。” 宋 葉適 《漢陽軍新修學記》:“一其趨向,厚其師友,畜其聞知,廣其倫類。”

(3).謂由傳聞傳授而有所認識。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歲,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則見而知之;若 孔子 ,則聞而知之。” 清 顏元 《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郊使見知聞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老名號。” 秦牧 《藝海拾貝·鮮荔枝和乾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識來源分為三類,這就是‘親知’、‘聞知’、‘說知’……‘聞知’是從旁人口頭或書面傳授得來的知識。”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足稱

值得稱道。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全 趙 之袨服叢臺,方此為劣 臨淄 之揮汗成雨,曾何足稱。”《隋書·王韶元岩等傳贊》:“ 元巖 王韶 ,任當彼相,並見嚴憚,莫敢為非,謇諤之風,有足稱矣。”

濂洛

北宋 理學的兩個學派。“濂”指 濂溪 周敦頤 ;“洛”指 洛陽 程顥 、 程頤 。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其他支裔不可勝數, 濂 洛 所不敢輕,而 關 汾 所不能窺也。” 清 顧炎武 《<儀禮鄭注句讀>序》:“沿至於今,有坐皋比,稱講師,門徒數百,自擬 濂 洛 ,而終身未讀此經一徧者。”參見“ 濂洛關閩 ”。

關與

參與。《晉書·羊祜傳》:“勢利之求,無所關與。”《魏書·恩倖傳·茹皓》:“ 皓 貴寵日升,關與政事。”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仁者

(1).有德行的人。《左傳·定公四年》:“《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論語·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墨子·節葬》:“仁者之為天下度也,辟之,無以異乎孝子之為親度也。”《南史·孔靈符傳》:“夫題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師》詩:“仁者雖無敵,王師尚有徵。”

(2).有恩情的人。《禮記·喪服四制》:“比終茲三節者,仁者可以觀其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強者可以觀其志焉。” 鄭玄 註:“仁,有恩者也。” 孔穎達 疏:“孝子居喪,性有仁恩則居喪思慕,可以觀其知愛親也,若不愛親,則非仁恩也。”

(3).佛教語。對人的尊稱。《大日經疏》卷四:“梵音爾儞,名為仁者。”《法華經·序品》:“四眾龍神,瞻察仁者。”

見謂

被稱為;被說成。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故言之者見謂智,學之者見謂賢。”《漢書·兒寬傳》:“時 張湯 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寬 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 北地 視畜數年。” 宋 黃庭堅 《次韻奉送公定》:“從來國器重,見謂骨相奇。”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見識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無限》知者鮮,《霓裳羽衣》偏宛轉。” 宋 蘇軾 《以雙刀遣子由次其韻》:“作詩銘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故余嘗謂 太白 詩,謹守古人繩墨,亦步亦趨,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與古人為敵,而變化不可測矣……但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禮·考工記序》:“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史記·商君列傳》:“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唐 杜甫 《貽華陽柳少府》詩:“鬱陶抱長策,義仗知者論。” 章炳麟 《文學說例》:“黨同妬真,以破碎譏知者,人心渾渾,日益頑嚚,良有以也。”

不傳

不移動。《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幾不傳。” 鄭玄 註:“傳,移也。”

不傳習。《史記·五帝紀論》:“ 孔子 所傳 宰予 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司馬貞 索隱:“二者皆非正經,故 漢 時儒者以為非聖人之言多不傳學也。”

殊致

(1) 不相同;不一致

褒貶殊致

(2) 特異的景致

識道

(1).識知聖道。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委大聖而好乎諸子者,惡覩其識道也。” 晉 陸機 《嘆逝賦》:“感秋華於衰木,瘁零露於豐草,在殷憂而弗違,夫何云乎識道。”

(2).識途。《文選·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壄雉晁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由衍識道,噍噍讙譟。” 呂向 註:“鳥獸行識其道。”

詩詞推薦

  • 送程公辟守洪州

    王安石宋代〕畫船插幟搖秋光,鳴鐃傳鼓水洋洋。豫章太守吳郡郎,行指鬥牛先過鄉。鄉人出孰航酒漿,炰龜鱠魚炊稻粱。芡頭
  • 送陳吏部

    林某宋代〕天頒一札語叮嚀,光動郎官駕使星。賴有斯文增氣焰,可無吾道活生靈。馳驅漫說周原隰,登轡先須辨渭涇。珍重
  • 直舍大風書事寄循道

    楊時宋代〕枕書無寐首空搔,萬竅噓風正怒號。雪意浮空迷遠目,月木疏影見秋毫。幽庭所藉惟荒草,妙理應須付濁醪。誰念
  • 涌玉亭

    乾隆清代〕騎峽虛亭亦可憑,曲廊宛轉降還登。尋常艱水茲渟水,始悟前朝過雨曾。
  •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

    曾協宋代〕接壤西東似犬牙,一時迎送使君車。應憐壯歲棠陰在,未覺神京驛路賒。飛觀慣看涼月掛,層樓將見瑞雲遮。當筵
    題道存齋原文_題道存齋的賞析_古詩文
  • 竹醉日

    晏殊宋代〕苒苒渭濱族,蕭蕭塵外姿。如能樂封殖,何必醉中移。
  • 大王峰

    陳普宋代〕統攝群峰占水湄,長如翼德斷橋時。惡聲聯斷仙靈耳,赤幘空汗百世師。
  • 大熱

    司馬光宋代〕山澤欲焦枯,炎光滿太虛。不知天地外,暑氣復何如。
    題道存齋原文_題道存齋的賞析_古詩文
  • 春秋戰國門陳靈公

    周曇唐代〕誰與陳君嫁禍來,孔寧行父夏姬媒。靈公徒認徵舒面,至死何曾識禍胎。
    題道存齋原文_題道存齋的賞析_古詩文
  • 登賞遇樓疊前韻

    乾隆清代〕為有松為蓋,因依石作齋。雲煙生砌潤,山翠入窗佳。綠野鹹供望,丹梯即此階。拈毫抒逸興,至樂傲無懷。
  • 禪人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畫得似誰,胡床黲衣。默游仿佛,去就依稀。洞山錦開縫,雲岩絹下機。功亡妙盡看訊息,野水磨秋白鳥飛。
  • 鑷白

    乾隆清代〕白黑甚分明,因之善惡喻。白善黑為惡,人所共知素。而亦有時異,乃在發與須。喜黑惡其白,善惡斯頓殊。黑善
  • 佛鑒興修天寧而大檀越輻湊六月初吉有雙蓮開殿庭之西池作此

    釋德洪宋代〕露井銀床照碧苔,地靈獻瑞亦奇哉。將成萬壽千楹搆,故遣雙蓮一夜開。
  • 昭陵挽章·其二

    王弘誨明代〕塞漠烽煙靖,昇平樂事多。那堪霈下驛,已作逝川波。皇運應中阻,天心竟若何。向來供奉處,猶想屬車過。
  • 【大石調】青杏子_天賦兩風流

    馬致遠元代〕天賦兩風流,須知是福惠雙修。驂鸞仙子騎鯨友,瓊姬子高,巫娥宋玉,織女牽牛。【憨郭郎】當壚心既有,題柱
  • 次韻張子開喜雨

    陳著宋代〕甘澤連朝拍稻疇,老天著意做今秋。軟炊已報生塵甑,艱食俄忘淅米矛。甽口漲新浮白膩,禾頭濯秀濕青油。疲農
  • 過曇花寶上人院

    姚合唐代〕九陌最幽寺,吾師院復深。煙霜同覆屋,松竹雜成林。鳥語境彌寂,客來機自沈。早知能到此,應不戴朝簪。
    題道存齋原文_題道存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高枕

    陸游宋代〕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偶亡塞馬寧非福?太察淵魚恐不祥。每與諸兒論今古,常思百世業耕桑。危機
    題道存齋原文_題道存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醉后庄門望西南諸山

    陸游宋代〕身是鹹陽舊酒徒,龍鍾猶復泥村酤。百年略似夢長短,一醉且隨家有無。登覽未應慚腳力,功名正爾嘆頭顱。夕陽
  • 送人

    石寶明代〕彩鷁乘風順,名山過幾州。地形多北共,天漢自西流。冠履三千客,瓊瑤十二樓。憶歸江海上,應述太平謳。
題道存齋原文_題道存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