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作者:李寄 朝代:明代

九日原文

百二關中重九日,三千里外一孤身。

登山臨水歸何處,對酒放歌愁殺1*1人。

青天皛皛雁獨去,黃1~1菊叢叢花自新。

秦地秋風尤凜洌,難為客子淚沾巾。

詩詞問答

問:九日的作者是誰?答:李寄
問:九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九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百二

(1).以二敵百。一說百的一倍。後以喻山河險固之地。《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 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 曰:“言諸侯持戟百萬, 秦 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 秦 兵當二百萬也。” 晉 張載 《劍閣銘》:“ 秦 得百二,併吞諸侯。”《周書·賀蘭祥傳》:“固則神皋 西嶽 ,險則百二猶在。” 宋 王清惠 《滿江紅·題驛壁》詞:“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説!對山河百二,淚沾襟血。”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茲豈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猶言一百掛零。《晉書·王敦傳贊》:“弼成王度,光佐中興,卜世延百二之期,論都創三分之業,此功固不細也。” 唐 許渾 《汴河亭》詩:“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3).猶言百分之二。形容數量之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關中

指陝西渭河流域一帶,為陝西的農、工業發達,人口集中之地區

沛公欲王關中。——《史記·項羽本紀》

重九

即重陽,陰曆九月九日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里外

(1) 內里和外表

營房裡外都種了樹

(2) 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兩

孤身

獨身一人(多指無親屬或親屬不在身邊)

他孤身一人闖蕩江湖

登山臨水

登上山頭,來到水邊。形容遊覽山水名勝。也指長途跋涉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戰國楚· 宋玉《九辨》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 *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放歌

放聲歌唱

放歌一曲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愁殺

亦作“ 愁煞 ”。謂使人極為憂愁。殺,表示程度深。《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楊多悲風,蕭蕭愁 * 。” 南唐 馮延巳 《臨江仙》詞:“夕陽千里連芳草,萋萋愁煞王孫。” 明 徐渭 《長干行》之三:“月明打開猶自可,月黑打開愁殺他。” 姚雪垠 《言志篇》:“老馬伏轅征路遠,曉窗愁殺白頭翁。”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皛皛

潔白明亮貌。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昭昭天宇闊,皛皛川上平。”《全唐詩》卷七八七載《白受采》:“皛皛金方色,遷移妙不窮。”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抒悃》:“雨歇南山積翠,來紫陌晴光皛皛。” 清 金農 《近溪庵懷亦諳上人》詩:“皛皛銀色雲,盤盤螺髻樹。”

叢叢

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樣子。 五代 齊己 《聞落葉》詩:“來年未離此,還見碧叢叢。” 清 龔自珍 《京師悅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叢叢而蝨蝨,不出於 黃 炎 ,其先未嘗有得姓受氏之榮也。”

自新

自此決心以新的面貌出現

改過自新

秦地

(1).指 秦國 所轄的地域。《戰國策·秦策一序》:“ 蘇 張 説,外自 弘農 故關以西, 京兆 、 扶風 、 馮翊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 安定 、 天水 、 隴西 皆 秦 地。”《晉書·地理志上》:“及 平王 東遷 洛邑 ,以 岐 酆 之地賜 秦襄公 ,則為 秦 地,累世都之,至 始皇 ,遂平六國。” 唐 杜甫 《洞房》詩:“ 秦 地應新月,龍池滿舊宮。” 梁啓超 《戰國載記·紀列國疆域形勢章》:“其時 秦 地之廣,乃僅與 韓 、 宋 、 燕 比肩。”

(2). 漢 時 西域 諸國對中國的稱呼。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下·智嚴》:“彼諸道俗聞而嘆曰:‘ 秦 地乃有求道沙門矣!’”

秋風

秋天的風

難為

(1) 使人為難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2) 施加壓力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3) 用於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

客子

旅居異鄉的人

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沾巾

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漢 張衡 《四愁詩》:“我所思兮在 雁門 ,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愚沾巾宿草,無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詩慰余秋懷迭韻為答》:“涼雨何分舊與新,每逢搖落欲沾巾。”

詩詞推薦

  • 和君時弟韻

    彭汝礪宋代〕流火退縮金盛強,郊原日夜生寒涼。梨垂栗皺橙柚香,田家笑語炊黃粱。山水秀徹搖秋光,重岩細菊斑斑黃。萬象
  • 歸朝歡

    王處一元代〕玉奼金嬰圍繞簇。玉蕊金蓮清骨目。金光籠罩玉鱗龍,玉泉澆灌金*竹。玉鋒鳴勝曲。玉樓金殿金間玉。玉金交、
  • 贈談星葉生

    徐元傑宋代〕至誠之道可前知,知命如君亦甚奇。二十八星輪指掌,兩三年事印蓍龜。春來春去無元盡,花落花開自有時。門外
  • 看白雲愛而成詩

    狄遵度宋代〕秋風吹白雲,觸處自何谷。初猶半洞門,欻出遍岩腹。零落依水湄,片段掛枯木。餘影透微白,滅跡混空綠。煙蘿
  • 溪寺

    朱繼芳宋代〕背人沙鳥一行斜,喚客桐魚幾疊撾。誤向山中參白足,不知頭上著烏紗。煮茶煙暖浮新竹,洗缽泉香帶落花。過夏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微雪四首·其四

    乾隆清代〕原田三白積漫漫,微雪欣宜此處看。便使開晴尤恰當,恐妨春氣轉嚴寒。
  • 效宮詞體

    戴炳宋代〕楊柳萬絲堆怨緒,丁香百結鎖愁腸。小桃先得東皇寵,莫妒東風過海棠。
  • 恭挽宣仁聖烈太皇太后四首·其三

    畢仲游宋代〕因革功兼至,權宜道可稱。力扶天步穩,端拱太陽升。椒寢移彤管,泉關付漆燈。須知天子孝,不獨改園陵。
  • 自述九首

    錢時宋代〕山翁何處是便宜,正是西郊散腳時。天地春風和氣裹,綠揚堤上瘦筇枝。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霜天曉角(和葉檢閱仁叔韻)

    吳潛宋代〕倚花傍月,花底歌聲徹。最好月篩花影,花月浸、香奇絕。雙溪秋月潔。桂棹何時發。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晚賦得余花落 得起字。

    李益唐代〕留春春竟去,春去花如此。蝶舞繞應稀,鳥驚飛詎已。衰紅辭故萼,繁綠扶雕蕊。自委不勝愁,庭風那更起。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四和二首

    劉克莊宋代〕夢魂久不到清朝,縱遣巫鹹未易招。塞北今惟一韋叡,江南前此幾陳喬。扶顛個個無長策,徘悶時時引大瓢。它日
  • 浪仙騎驢

    釋善珍宋代〕官路騎驢突尹騶,尹曾罵佛去潮州。卻從渠問推敲字,千古詩人作話頭。
  • 雜興

    乾隆清代〕亦有芸編棐幾陳,所慚溫故更知新。仁須克已仁豈易,學至希天學始真。百慮那無一失處,面從必有後言人。和闐
  • 陳傅良宋代〕半妝宮面迎風笑,間色仙衣帶露收。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吳御史臨淮感事

    王安石宋代〕柵鎖城扉曉一開,柂牙車軸轉成雷。黃塵欲礙龜山出,白浪空分汴水來。澄觀有材邀昧陋,霽雲無力報奸回。騷人
  • 和蔡鐵窗韻

    陳元晉宋代〕鐵窗詩價遠,應是到雞林。修月有妙手,伴雲無出心。調高追郢曲,間古和虞琴。
  • 點絳唇

    張掄宋代〕浮世如何,問花何事花無語。夜來風雨。已送韶華暮。念此堪驚,得失休思慮。從今去。醉鄉深處。莫管流年度。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歷棗強縣

    王冕元代〕我生值數奇,長年但奔走。風霜苦侵凌,焉得不白首?前日東阿城,齷齪渾雞狗。今朝棗強縣,蹐跼隨人後。淒涼
  • 出麗正門觀稼並閱堤工有作

    乾隆清代〕昨歲發山水,恤恩次第行。葺居兼禦漲,役舉視工成。出閱無非事,圖安肯懈誠。邇來幸時若,益慎敢怡情。
九日原文_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