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乾聊徙倚,流目火雲殘。
政爾陶嘉月,游思屬所歡。
清輝涵水鏡,皓魄漾金盤。
浥露荷同汎,縈煙竹共漙。
川巒寧異照,風月覺殊觀。
獨白悲形影,何由托羽翰。
砧搖風緒亂,書就雁行單。
相望那同賞,關山此夜寒。
詩詞問答
問:《螺川望月有懷陳子明楊若春余彩震》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寒韻
參考注釋
江乾
江邊,江畔
徙倚
徘徊;流連不去
獨徒倚以仿徉。——《楚辭·哀時命》
徙倚久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流目
(1).流覽。放眼隨意觀看。 漢 王充 《論衡·實知》:“據術任數,相合其意,不達視聽,遙見流目以察之也。” 唐 錢起 《題玉山村叟屋壁》詩:“涉趣皆流目,將歸羨在林。” 清 孫枝蔚 《江浦至和州途中作》詩:“雨過游氛淨,流目曠秋原。”
(2).轉動目光。 遼 王鼎 《焚椒錄》:“後生皇子 濬 。皇太叔 重 元妃入賀,每顧影自矜,流目送媚。”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許 流目送笑,若將暱焉。” 徐遲 《牡丹》六:“他穿著男裝,向著明鏡,流目送盼,模擬著女性的動作。”
火雲
紅雲。多指炎夏。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凍雨洗梅樹之中,火雲燒桂林之上。” 唐 杜甫 《貽華陽柳少府》詩:“火雲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鰲 註:“火雲,朝霞也。” 明 劉基 《過閩關》詩之九:“嶺上高秋生火雲,狂雷送雨忽紛紛。” 郭沫若 《駱駝》詩:“看呵,璀璨的火雲已在天際瀰漫。”
政爾
正爾;正當。政,通“ 正 ”。 宋 辛棄疾 《永遇樂·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詞:“投老空山,萬鬆手種,政爾堪嘆。” 宋 楊萬里 《過楊村》詩:“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下:“ 范蠡 忘名載 西子 , 介推 逃跡累 山樊 。先生政爾無多事,聊把漁竿坐水村。”
嘉月
美好的月份。多指春月。 漢 王褒 《九懷·危俊》:“陶嘉月兮總駕,搴玉英兮自脩。”《文選·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李周翰 註:“嘉月,謂其春月也。” 宋 張先 《天仙子·公擇將行》詞:“看花歲歲比甘棠,嘉月暮。東門路,只恐帶將春色去。”
游思
謂不專一的心思。 明 高攀龍 《高子遺書·三時記》:“工夫不密,內有游思,則主不一;外有惰行,則儀不飭,非敬也。”
所歡
(1).親密的朋友,知己。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三:“涕泣灑衣裳,能不懷所歡。”
(2).情人。《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華山畿二三》:“夜相思,風吹窗簾動,言是所歡來。” 清 龔自珍 《金釧銘》:“腕生蘭,捲袖紈,款所歡,煗與寒。”
清輝
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輝。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否終則承之以泰,晦極則清輝晨耀。” 唐 杜甫 《月圓》詩:“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明 高啟 《次韻周誼秀才對月見寄》:“登樓強欲攬清輝,刁斗連營不堪聽。” 郁達夫 《出奔》三:“但從窗隙里漏進來的亮光,還不是天明的曙色,卻是積雪的清輝。” 聞一多 《神話與詩·說舞》:“灌木林中一塊清理過的地面上,中間燒著野火,在滿月的清輝下,吐著熊熊的赤焰。”
涵水
含水。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丁晉公石子硯》:“石既登岸,轉仄之間,若有涵水聲,硯工視之,賀曰:‘此必有寶石藏中,所謂石子者是也。’”
皓魄
明月。亦指明亮的月光。 唐 權德輿 《奉酬從兄南仲見示十九韻》:“清光杳無際,皓魄流霜空。” 宋 朱淑真 《中秋玩月》詩:“清輝千里共,皓魄十分圓。”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閨永嘆》:“敗葉秋殘,皓魄陰生,青鏡塵空,梅花子另,虛卻團圞景。” 清 陳維崧 《月下笛·本意》詞:“今夕何年?滿天皓魄,一輪圓碧。”
金盤
亦作“ 金柈 ”。1.金屬製成的盤。(1)餐具。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就我求珍餚,金盤膾鯉魚。”《南史·劉穆之傳》:“及至醉飽,令廚人以金柈貯檳榔一斛以進之。”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金盤罷進,詎擘 * 之脯。”(2)燭盤。 唐 岑參 《陪群公龍岡寺泛舟》詩:“紫鱗掣芳餌,紅燭燃金盤。”(3)承露之盤。《後漢書·陶謙傳》:“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盤三十重。” 唐 韓偓 《中秋禁直》詩:“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4)古代博具之一。 唐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詩之一:“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
(2).比喻日月。 宋 陸游 《金山觀日出》詩:“遙波蹙紅鱗,翠藹開金盤。” 元 薩都剌 《織女圖》:“西樓月落金盤傾,暖霞拂地海棠曉。” 明 劉基 《歸朝歡》詞:“烏鴉立遍城頭樹,看雲頭金盤湧出,身在 廣寒府 。”
煙竹
竹林;竹子。因竹林多霧氣,故稱。 唐 孫逖 《宴越府陳法曹西亭》詩:“雪梅初度臘,煙竹稍迎曛。”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李舟 ﹞嘗得村舍煙竹,截以為笛。” 唐 鄭谷 《宣義里舍冬暮自貽》詩:“滿眼塵埃馳騖去,獨尋煙竹翦漁竿。”
風月
(1) 本指清風明月
初秋涼夕,風月甚美。——《南史·褚彥回傳》
(2) 男女情愛
如今長大了,漸知風月。——《紅樓夢》
殊觀
(1).奇觀。指奇異美好的景象或事情。《文選·曹植<洛神賦>》:“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麗人,於巖之畔。” 李善 註:“所觀殊異。” 晉 桓溫 《賀白兔表》:“今白兔見於 春穀縣 ,皓質純素,皦然殊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丹水》:“ 丹水 南有 丹崖山 ,山悉赬壁霞舉,若 紅雲 、 秀天 二岫,更為殊觀矣。” 宋 劉子翬 《涼月》詩:“殊觀發秘藏,妙聽生寥閴。”
(2).猶言改觀,變色。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髮衝冠。”
(3).不同的觀點。 明 李東陽 《政難贈楊質夫》:“下上之異議,彼此之殊觀乃爾。”
獨白
(1) 無人在場的自言自語
(2) 戲劇、電影中角色獨自抒發感情或表達個人願望的話
像第二場開始時的獨白那樣的段子
形影
(1) 物體和身影
形影不離
(2) 身體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時地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鮑照 《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明 張景 《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痴無羽翰,想極夢魂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飛翔;飛升。 唐 李紳 《華頂》詩:“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東昌三日》詩:“舟前花鴨憑遊戲,天上飛鴻自羽翰。”
(3).指書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寧郡丞王石丈運餉入蜀》詩:“憶昔趨階序,初欣見羽翰。” 郭沫若 《紀念孫中山》詩之三:“天高風淨雁聲還,寄語 臺 澎 托羽翰。”
搖風
(1).扶搖風,暴風。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搖風忽起,白日兩匿。”
(2).謂風吹擺動。 南朝 梁 沉約 《詠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搖風。” 唐 崔灝 《渭城少年行》:“ 長安 道上春可憐,搖風盪日 曲河 邊。”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六:“柳帶搖風 漢水 濱,平蕪兩岸爭勻。”
雁行
(1) 飛雁的行列
(2) 並行或走在前頭。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兩驂雁行。——《詩·鄭風·大叔于田》
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 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晉書·王羲之傳》
雁行有序。——丘遲《與陳伯之書》
相望
互相對望
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
死者相望。——《資治通鑑·唐紀》
東西相望。——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同賞
(1).同樣獎賞。《史記·商君列傳》:“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與降敵同罰。”
(2).一同欣賞。 宋 韓維 《庵中睡起五頌寄海印》詩之五:“更欲強招年少客,折花同賞夢中春。”《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看畢大悅,傳旨:‘速召 葉尊師 來同賞。’”
關山
(1) 關隘和山川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2) 指家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螺川望月有懷陳子明楊若春余彩震原文_螺川望月有懷陳子明楊若春余彩震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