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谷寺詠韓愈李願盤谷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盤谷寺詠韓愈李願盤谷事原文

李願隱盤谷,乃在洛之陽。

泉甘而土肥,此地實擅長。

假借舉其事,向每見詩章。

然吾有所疑,田疇古於唐。

其時即名盤,寧藉韓膻薌。

太行天下脊,此豈非太行。

燕川則燕矣,方口田盤方。

何乃屬濟源,難問昌黎詳。

詩詞問答

問:盤谷寺詠韓愈李願盤谷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盤谷寺詠韓愈李願盤谷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

2. 李願所居之盤谷志乘屬之河南濟源縣蓋因韓文太行之陽語向命蔣溥等輯盤山志已詳辨之或又以昌黎送盤穀子詩更可為在洛陽之據考其詩有燕川方口注家謂皆盤谷附近地名按古封域盤山實在燕境而濟源乃晉地不當蒙燕川之稱且田盤舊曰四正以其形方若田故名盤則方口又何不可相屬然茲山著名在漢以上固不必數典自唐而載籍淆訛既不能起昌黎而問之則亦無庸深較矣

參考注釋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土肥

指能充當肥料的牆土、灶土等的總稱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擅長

(1) 獨具某種特長

擅長烹飪

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茶花賦》

(2) 善於

擅長於演說

假借

(1) 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假借於藏書之家。——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書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義的詞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後漢書·張衡傳》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寬容

大王少假借之。——《戰國策·燕策》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疇古

往古;古昔。《晉書·徐廣傳》:“自新地有造《中興記》者,道風帝典,煥乎史策。而 太和 以降,世歷三朝,玄風聖跡,儵為疇古。”

其時

(1).那時;當時。《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其時, 白敏中 以中書侍郎請告歸家, 白居易 新授 杭州 太守,回來赴任。兩個都到 遐叔 處賀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

(2).猶言正當時;正是時候。 徐遲 《牡丹》五:“真抗戰,假抗戰,他瞭若指掌。助 紂 為虐,他是不乾的,渾水摸魚,此其時也。”

膻薌

同“ 羶薌 ”。燒煮牛羊肉的氣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黃遵憲 《番客篇》:“赤足絡繹來,大盤薦膻薌。”

天下脊

比喻雄踞天下的北方高峻山脈。《史記·張儀列傳》:“主明以嚴,將智以武,雖無出甲,席捲 常山 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 司馬貞 索隱:“ 常山 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夫 河 北方二千里, 太行 橫亘中國,號為天下脊。”

豈非

難道不是…?用於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何乃

(1).怎能,何能。《史記·蒙恬列傳論》:“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後漢書·列女傳·袁隗妻》:“乃初成禮, 隗 問之曰:‘婦奉箕箒而已,何乃過珍麗乎?’”

(2).何況。《史記·田叔列傳》:“將軍尚不知人,何乃家監也!”《史記·東越列傳》:“且 秦 舉 鹹陽 而棄之,何乃 越 也!” 明 李東陽 《太白行》:“龍攀鳳附不自由,何乃棄君來事讎!”

(3).何故,為何。 漢 荀悅 《漢紀·高后紀》:“ 辟陽侯 曰:‘ 平原君 母死,何乃賀我?’”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余乙巳春……作詩紀事,中有云:‘竊思 河 出 崑崙 墟,其勢定可吞埏垓;何乃千里一曲直,如汞瀉地往復回?’”

難問

(1).提出疑問;請教。 漢 王充 《論衡·問孔》:“以為聖賢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

(2).民歌體裁的一種。有如謎語,兩人合唱,以一問一答形式出現。如:(問)啥人數得清天上星?啥人數得清鱖魚鱗?(答)太白金星數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數得清鱖魚鱗。我國東南各省如 江蘇 、 廣東 等地民間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分類》:“謎有三種:一、事物謎,二、字謎,三、難問, 鍾先生 《廣州謎語序》稱為‘詰難體’……我以為要恰切一點,把它稱為‘謎歌’。”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詩詞推薦

盤谷寺詠韓愈李願盤谷事原文_盤谷寺詠韓愈李願盤谷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