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佛印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和佛印原文

供佛堂中香積飯,度人門外白牛車。

參禪長老或雪涕,說法虛空時雨花。

靈鷲御風朝海瀆,飛翬撒水抗煙霞。

老師住處即安樂,祇恐臥龍生嘆嗟。

詩詞問答

問:和佛印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佛印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佛印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供佛

以花果時饈等列置佛前以祭祀。《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甖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 宋 劉克莊 《跋小寺舊題》詩:“而今柑子圓如彈,不見澆花供佛人。”

香積飯

佛寺的齋飯。典出《維摩詰經·香積品》:“是化菩薩以滿鉢香飯與 維摩詰 ,飯香普薰 毗耶離城 及三千大千世界。”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 清 趙翼 《偶得》詩之六:“廚催香積飯,爐選頭綱茶。”

人門

(1).用人環列護衛以為門。《周禮·天官·掌舍》:“無宮則共人門。” 鄭玄 註:“謂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觀,陳列周衛,則立長大之人以表門。”《孫子·軍爭》“交和而舍” 三國 魏 曹操 註:“以車為營曰轅門,以人為營曰人門。”

(2).人品與門第。《陳書·文學傳·蔡凝》:“黃散之職,固須人門兼美。”《北史·裴叔業傳》:“﹝ 裴植 ﹞自言人門不後 王肅 ,怪朝廷處之不高。”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柳潭 ﹞以人門第一,選尚公主,拜太子洗馬。”

(3).他人門下。 宋 蘇軾 《贈仲勉子文》詩:“閒看書冊應多味,老傍人門想更慵。”《剪燈新話·金鳳釵記》:“自念婚事不成,隻身孤苦,寄跡人門,亦非久計。”

(4). 黃河 中的峽名。在 河南 陝縣 東北的 三門山 北側,與 神門 、 鬼門 並列。 賀敬之 《三門峽歌》:“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

白牛車

佛教語。比喻佛法中之大乘。《壇經·機緣品》:“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唐 杜甫 《上兜率寺》詩:“白牛車遠近,且欲上慈航。” 仇兆鰲 注引《法華經》:“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體殊好,以駕寳車。”按,《法華經·譬喻品》:“牛車為大乘,即菩薩乘。”亦省作“ 白牛 ”。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歌》:“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昔事堪惆悵,談玄愛白牛。”自註:“《法華經》以白牛喻大乘。”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持經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行。”參見“ 三車 ”。

參禪

佛教指靜坐冥想,領悟佛理

參禪悟道

長老

(1) 年紀大的人

(2) 對和尚的尊稱

小長老

雪涕

(1).擦拭眼淚。《列子·力命》:“ 晏子 獨笑於旁。公雪涕而顧 晏子 。”《北齊書·神武帝紀上》:“ 神武 親送之郊,雪涕執別,人皆號慟。” 清 譚嗣同 《江行感舊詩》:“悲秋賸有 桓宣武 ,雪涕重經 戰鳥山 。”

(2).晶瑩淚珠。 唐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望天收雪涕,看鏡攬霜鬚。” 蔣和森 《<紅樓夢論稿>再版後記》:“臨書揮雪涕,將夜歌重溫,恨天遽奪千秋筆。”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虛空

心中無著落

雨花

(1).雨中的花。 唐 李紳 《真娘墓》詩:“愁態自隨風燭滅,愛心難逐雨花輕。” 前蜀 韋莊 《江南送李明府入關》詩:“雨花煙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雜興》詩之二:“雨花風葉總堪憐,海燕江鷗各渺然。”

(2).雨水飄散時的小水花。 唐 劉長卿 《題靈祐和尚故居》詩:“風竹自吟遙入罄,雨花隨淚共霑巾。” 元 迺賢 《賣鹽婦》詩:“雨花灑鹽鹽作鹵,背負空筐淚如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九》:“飛沫倒捲,屑玉騰珠,遙灑人衣面,白日間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乾象·雪》:“ 楊維楨 《雪》詩:龍噴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說法,諸天降眾花,滿空而下。 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鰲 註:“《續高僧傳》: 法雲 講《法華經》,忽感天花,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於堂內,升空不墜。又 勝光寺 道宗 講《大論》,天雨眾花,旋繞講堂,飛流戶內。” 宋 林逋 《送昱師赴請姑蘇》詩:“當知舉如意,寶地雨花頻。” 明 高啟 《次韻靈隱復見心長老見寄兼簡泐禪師》:“書到喜聞雙徑老,雨華新散滿瑤京。”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四七:“道場馣馤雨花天, 長水 宗風在目前。”參閱《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稱。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六:“抖擻征衫趂馬蹄,臨行漬酒 雨花 西。”

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鷲,故名。或雲山形像鷲頭而得名。 如來 曾在此講《法華》等經,故佛教以為聖地。又簡稱 靈山 或 鷲峰 。《古詩類苑》卷一○二引 晉 廬山 諸道人《游石門》詩序:“ 靈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欽鹿野之華苑,羨 靈鷲 之名山。”自註:“ 靈鷲山 ,説《般若法華》處。” 唐 劉禹錫 《送義舟師卻還黔南》詩:“常説 摩圍 似 靈鷲 ,卻將山屐上丹梯。” 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靈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飛來峰 。傳說由 印度 飛來。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頃在 錢塘 ,惠然我覯,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靈鷲 。” 金 元好問 《雲峽》詩:“飛墮不嫌 靈鷲 小,奇探已覺 太湖 空。” 清 厲鶚 《西林過滿月精舍》詩:“秋蟾圓幾夕, 靈鷲 約同登。”

(3).山名。在 廣東 曲江 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靈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晉 義熙 中沙門釋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遠跡,蓋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靈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饒 東南。一名 靈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廣信府》:“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東南,亦稱 菩薩頂 。峰有 真容院 ,黃教喇嘛 札薩克 居此。 清 陳夢雷 《擬游五台山不果》詩:“勢控 太行 蟠巨鎮,派分 靈鷲 落曇花。”

御風

(1).乘風飛行。《莊子·逍遙遊》:“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有時朝發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粵詩》:“ 南越 輕綃似碧雲,裁為 飛燕 御風裙。”

(2).借指仙家。 宋 蘇軾 《和陶郭主簿》詩之二:“願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 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傑。”

海瀆

泛稱江海。 南朝 梁 沉約 《梁雅樂歌·諴雅》:“出尊祗,展誠信,招海瀆,罷岳鎮。”《北史·隋紀上·文帝》:“車駕至自東巡,望祭五嶽海瀆。” 唐 蕭倣 《享太廟樂章》:“海瀆常宴,波濤不揚。” 宋 蘇舜欽 《粹隱堂記》:“海瀆之廣,山壑之邃,不能以自藏。”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老師

(1)

(2) 今為教師的尊稱

(3) 古為年老輩尊的傳授學術的人;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4) 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和學官為“老師”

(5) 對僧侶的尊稱

住處

(1).居住的處所。《論語·雍也》“非公事,未嘗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稅之事,則不嘗無事至 偃 住處也。” 唐 王維 《田家》詩:“住處名 愚谷 ,何煩問是非。” 魯迅 《書信集·致內山完造》:“我於三周前回到原住處。”

(2).指棲身之所。《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個住處,便隨遇而安。”

即安

猶就枕。指休息。《國語·魯語下》:“士朝而受業,書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

臥龍

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嘆嗟

(1).嗟嘆,嘆息。 南朝 梁 何遜 《秋夕仰贈從兄寘南》詩:“撫弦乏歡娛,臨觴獨嘆嗟。” 唐 周繇 《經故宅有感》詩:“昔年埏埴生靈地,今日生人為嘆嗟。”

(2).讚嘆。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引》:“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嘆嗟。” 唐 羅鄴 《趁職單于留別闕下知己》詩:“逢秋不擬同 張翰 ,為憶鱸魚卻嘆嗟。”

嗟嘆。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及行之日,又贈序引,不以規而以賞識其愚,又嘆嗟其去。” 清 孫枝蔚 《閒居感懷》詩之六:“坐久生嘆嗟,非嫌主情衰。” 清 金和 《圍城紀事六詠·警奸》:“往往當路橫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詩詞推薦

和佛印原文_和佛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