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

作者:李賢 朝代:明代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

知命恆自安,何必復猶豫。

豈無雲霄翮,軒然一騰翥。

古人能見幾,往往拂衣去。

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塵慮。

老農信有方,宣尼嗟不如。

茅屋帶煙霞,樂此林下住。

適興時復吟,不離棲遲處。

俯仰穹壤間,貧賤夫何懼。

詩詞問答

問: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賢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知命

(1)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來用“知命”指五十歲

年逾知命

(2) 認識天命或命運

樂天知命

自安

(1).自安其心;自以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漢書·張禹傳》:“ 禹 與 鳳 並領尚書,內不自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 鳳 。”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惟自安,無自苦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盜賊之禍,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終或至於亡國者,皆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也。”

(2).自己甘心情願。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若輩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無一聰明秀穎之士肯降心而相從者。”

(3).自謀安樂。《國語·魯語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 穆伯 之絶嗣也。” 隋 李巨仁 《釣竿》詩:“寄言朝市客,滄浪徒自安。”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猶豫

猶移。遲疑不決

雲霄

(1) 雲塊飄浮的高空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雲霄

哭聲直上乾雲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乾雲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舊時比喻極高的地位

軒然

(1) 形容笑的樣子

軒然大笑

(2) 高

軒然 *

騰翥

(1).喻升官進爵。《後漢書·五行志一》:“一將軍死,五將軍出,家有數侯,子弟列布州郡,賓客雜襲騰翥。” 明 謝讜 《四喜記·大宋畢姻》:“幸荊花春風正暖,知甚時騰翥,笙簧聖治,徜徉天館。”

(2).飛舉,飛升。 唐 韓愈 《送惠師》詩:“金鴉既騰翥,六合俄清新。”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二真騰翥於前朝,千載昭彰於懿躅。” 宋 梅堯臣 《送徐絳秘校罷涇尉而歸》詩:“心曾不計茶有無,隼在高風自騰翥。”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見幾

謂從事物細微的變化中預見其先兆。語本《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上》:“﹝ 范蠡 ﹞乃又移書同志,誦王之短,而示己之見幾。” 明 沉宸荃 《謁梅子真祠》詩:“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 穆王 笑曰:‘ 陳 懼我討罪,是以乞附,可謂見幾之士矣。’”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枕流

(1).靠近水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黃鵠山 東北對 夏口城 , 魏 黃初 二年, 孫權 所築也。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阻,高觀枕流。”

(2).在江邊睡覺。指寄跡江湖。 唐 韓偓 《余臥疾深村聞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詩:“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騎交迎市道兒。” 林景行 《湖泛口占示貞壯》:“借與詩人隨一舸,枕流看樹憺忘歸。”參見“ 枕流漱石 ”。

泠然

(1).輕妙貌。《莊子·逍遙遊》:“夫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註:“泠然,輕妙之貌。” 宋 陳師道 《和和叟第課還自都下》:“青雲直上馬如龍,來往泠然若御風。” 清 趙執信 《彭蠡湖》詩:“泠然乘風游,託身任毫毛。”

(2).寒涼貌;清涼貌。《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感懷》詩之二:“天風吹面泠然過,十萬煙雲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晉書·裴楷傳》:“ 綽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古鏡﹞今扣之,其聲泠然纖遠。”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四:“泠然時一鳴,故向人飛舞。”

洗塵

宴請剛從遠道來的人

凡公私值遠人初至,或設飲,或饋物,謂之洗塵。——《通俗編·儀節》

在後堂安排筵席洗塵。——《水滸傳》

秦老又備酒與他洗塵。——《儒林外史》

老農

年老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長久而經驗豐富的農民

有方

(1) 得法

領導有方

(2) 有違

此事只好得罪,有方尊命了。——《鏡花緣》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適興

猶遣興。《二刻拍案驚奇》:“偶與朋友輩適興閒步,容或有之,並無越禮之事。” 清 陳夢雷 《湧泉寺》詩:“俗客少過偏適興,老僧靜對更忘言。”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穹壤

指天地。《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思所以克播遺塵,敝之穹壤。” 張銑 註:“言使遺塵之聲,與天地同敝。”《周書·晉盪公護傳論》:“若斯人者,固以功與山嶽爭其高,名與穹壤齊其久矣。” 宋 陸游 《北望》詩:“豈無豪傑士,憤氣塞穹壤。” 元 薩都剌 《為姑蘇陳子平題黃公望<山居圖>》詩:“人生穹壤貴自攄,布韋軒冕奚錙銖。”

賤夫

低賤的人。亦用以謙稱自己。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賤夫美一睡,煩促嬰詞筆。” 宋 李覯 《上聶學士書》:“ 覯 江 南賤夫,行年二十八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莎草》:“薹乃笠名,賤夫所須也。”

詩詞推薦

  • 不寐二首

    陳造宋代〕追思可樂是丁年,日力孳孳有食眠。頭觸屏風只燈後,慈親笑勸掩陳編。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答呂太博賞雙蓮

    歐陽修宋代〕年來因病不飲酒,老去無悰懶作詩。我已負花常自愧,君須屢醉及芳時。漢宮姊妹爭新寵,湘浦皇英望所思。天下
  • 論蝦青形

    賈似道宋代〕龜背蝦青不宜紅,腿腳俱長鬭不慵。色黑貌凡非物類,金絲透頂絕倫蟲。
  • 用前韻示賈閣老

    胡寅宋代〕壑源春未回,已著金鼓促。爭先入包匭,價比金盈斛。何人敢僭睨,奉御食惟玉。草荈空有名,氣格臣與仆。懷侍
  • 留題碧落堂

    楊萬里宋代〕僊人白日上青冥,千載如聞月下笙。南北萬山俱在下,中間一水獨穿城。江西個是絕奇處,天下幾多虛得名。滕閣
  • 朱翌宋代〕無人馬為二,對飲月成三。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釋曉通宋代〕冷似秋潭月,無心合太虛。山高流水急,何處駐游魚。
  • 拋球樂

    長筌子元代〕細開根基妙道,幾人深知。自大朴初分,剖散洪ㄨ,畫八卦帝尊伏犧。辨百草、功顯神農,播稼穡、德布華夷。次
  • 登粵秀山次霍東皋先生韻四首·其三

    江源明代〕青山崒嵂白雲層,詩社諸賢拉我登。十載功名真似劇,百年塵俗不如僧。尊前浮白興非淺,閒里看山句倍增。此地
  • 英宗皇帝輓辭五首·其一

    張方平宋代〕不問大橫兆,天人心是真。謳歌早歸舜,氣志自如神。正合乾坤體,明開日月輪。孜孜朝昃意,克己為生民。
  • 失調名·見真時

    敦煌曲子唐代〕往日修行時。忙忙為生死。今日見真時,生死尋常事。見他生。見你死。反觀自身亦如此。
  • 海珠·其二

    杜漸明代〕屹屹中流開梵宇,盈盈一水隔人間。驪龍去矣珠仍在,岡象求之意自閒。雲氣抹成秋色淡,漁船爭趁晚潮還。何為
  • 頌證道歌證道歌

    釋印肅宋代〕取捨之心成巧偽,只應步步踏陰坑。大光普照盲無識,非時不共野狐爭。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訪白雲書院

    王漸逵明代〕白雲奠南服,自古肇靈勝。一據浮圖氏,遂墮空寂徑。況淪二千年,人寰足深病。烈烈甘泉翁,書院烈以正。排雲
  • 病起窺園十絕

    劉克莊宋代〕青帝施恩野老家,分張紅白乞年華。安知巽二無斟酌,吹儘先生一架花。
  • 扇子詩

    李石宋代〕達摩一字無法,惠子五車著書。透關九重見虎,離鉤三寸示魚。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感秋六首

    鄭獬宋代〕日車輾東井,一陰穿土生。死草出飛火,殺機從此萌。況及八月秋,大昴騰光精。氣勢日發勵,乾坤露崢嶸。萬木
  • 題陳簡齋寄夫人書

    樓鑰宋代〕行書滿紙遺君文,可見閨門敬若賓。應與少文能協趣,定因元亮遂忘貧。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蓮花

    王邁宋代〕蓮花出自於泥中,過眼嫣然色即空。爭似泥塗隱君子,褐衣懷玉古人風。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

    辛棄疾宋代〕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
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原文_和陶詩·雜詩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