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復庵學士賢侄寒食雅韻原文
郊原春色正丰茸,藍酒榆羹引興濃。
寒食庖廚煙灶冷,踏青巷陌翠簾重。
隨風細草無端綠,著雨疏花為改容。
味道澄心方宴坐,隔林孤起午時鐘。
詩詞問答
問:次復庵學士賢侄寒食雅韻的作者是誰?答:邵永
問:次復庵學士賢侄寒食雅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復庵學士賢侄寒食雅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邵永的名句有哪些?答:邵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冬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五十八
參考注釋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蕭子范 《東亭極望》詩:“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國破山河在,城傾草樹迷。看縱橫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丰茸
(1).繁密茂盛。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羅丰茸之游樹兮,離樓梧而相撐。” 唐 李德裕 《憶藥苗》詩:“溪上藥苗齊,丰茸正堪掇。” 宋 歐陽修 《山中之樂賦》:“蔭長松之蓊蔚兮,藉纖草之丰茸。”
(2).指繁茂的草木。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宮訓》:“寒餘窈窕深閨晚,暖至丰茸別洞春。”
(3).美好。 唐 王勃 《採蓮歸》詩:“蓮浦夜相逢, 吳 姬 越 女何丰茸。”
(4).濃郁。 唐 溫庭筠 《台城曉朝曲》:“ 博山 鏡樹香丰茸,褭褭浮航金畫龍。”
(5).猶言華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孟浩然》:“其詩文采丰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近。”
草木豐盛茂密貌。 宋 宋祁 《右史院蒲桃賦》:“丰茸大德之谷,棲息無機之禽。” 元 袁桷 《梁山泊》詩:“嫩草丰茸間軟蒲,一川晴緑映春蕪。” 清 袁昶 《游煙雨樓》詩之二:“積水倚芳洲,丰茸雜花映。”
榆羹
用榆莢和榆面煮成的羹。 唐 韋應物 《清明日憶諸弟》詩:“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庖廚
廚房,也指廚師
是以君子遠皰廚也。——《孟子·梁惠王上》
煙灶
指人戶。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 桐廬 縣城,大約有三里路長,三千多煙灶,一二萬居民。”
踏青
清明前後到野外去觀賞春景
巷陌
街巷
巷陌人家
尋常巷陌。——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翠簾
緑色的簾幕。 唐 溫庭筠 《定西番》詞:“羅幕翠簾初捲,鏡中花一枝,腸斷塞門,訊息鴈來稀。” 前蜀 韋莊 《謁金門》詞:“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乾幾曲?” 元 楊維楨 《銅雀曲》:“帳中歌吹作,玉座翠簾曛。”
隨風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穎達 疏:“隨風《巽》者,兩風相隨,故曰‘隨風’。風既相隨,物無不順。” 高亨 註:“本卦是兩《巽》相重,《巽》為風,然則本卦卦象是風與風相隨而吹也。按《象傳》又以風比君上之教命,隨風乃比教命重申。”
(2).任憑風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黃帝》:“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汎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盪,奄薄水渚。” 郭璞 註:“皆鳥任風波自縱漂貌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而隨風盪墮,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隨俗從眾。《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 惲 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 呂向 註:“言 會宗 猶復隨口如風之靡草,亦何求稱善之譽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傑,有不隨風草偃哉!風之既成,賢君相三紀挽之不足;風之將變,一狂士敗之有餘。”
細草
(1).小草。《後漢書·崔寔傳》:“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遲 《侍宴樂游苑送徐州應詔詩》:“輕荑承玉輦,細草藉龍騎。” 唐 杜甫 《旅夜書懷》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2).遠志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遠志》。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改容
(1).改變儀容;動容。《莊子·德充符》:“ 子產 蹵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枹為《漁陽》,摻檛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舊唐書·柳公權傳》:“ 穆宗 政僻,嘗問 公權 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 清 陳夢雷 《絕交書》:“老朽布衣受封時,已甘與兒輩闔門其斃,年兄亦為改容。”
(2).猶改扮。 清 顧炎武 《剪髮》詩:“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賈。”
味道
(1) 滋味
櫻桃的味道真好
(2) 意味;趣味
這首詩寫得有點味道
(3) 體味道理
味道守真
(4) ;體味道的哲理
澄心
(1).使心情清靜。《文子·上義》:“ 老子 曰:‘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於虛無,可謂達矣。’” 唐 呂岩 《水龍吟》詞:“萬事澄心定意,聚真陽、都歸一處。”《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 晁梁 澄心定慮了一會,將那寺中房廊、屋舍、園圃、庭堂合他住過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記無差。”
(2).靜心。 晉 陸機 《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 唐 王魯復 逸句:“清泉繞屋澄心遠,曙月銜山出定遲。”
宴坐
靜坐,安坐
龍湫宴坐。——宋· 沈括《夢溪筆談》
時鐘
(1)
(2) 能報時的鐘
(3) 在規則的時間間隔內生成脈衝的同步器件
標籤:寒食節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次復庵學士賢侄寒食雅韻原文_次復庵學士賢侄寒食雅韻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