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宋史(哲宗崩,詔立端王,是為徽宗)

作者:王佐(汝學) 朝代:明代

原文

南邊七葉選重光,世及重昏亦可傷。

宮色漸非天水碧,柘袍又看女真黃。

外夷豈敢分中夏,一汴何因說二杭。

堪恨三朝謀國是,是誰惟有殺忠良。

詩詞問答

問:《讀宋史(哲宗崩,詔立端王,是為徽宗)》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佐(汝學)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2. 哲宗崩,詔立端王,是為徽宗

參考注釋

南邊

(1)

(2) 南面 b 南方

七葉

(1).七世;七代。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七葉重光,海內冠冕。”《隋書·孝義傳·郭儁》:“家門雍睦,七葉共居。” 唐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爾來得茂彥,七葉仕漢餘。”

(2).見“ 七葉樹 ”。

重光

(1) 光復,再次見到光明

(2) 攝影時重複曝光

世及

世襲,世代相傳。《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孔穎達 疏:“世及,諸侯傳位自與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謂父傳與子,無子,則兄傳與弟也。”《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縉紳道塞,賢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條委共理之寄,象賢存世及之典。”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秦始皇一》:“安於其位者習於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

重昏

亦作“ 重昬 ”。1.謂思緒非常昏亂。《楚辭·九章·涉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昬而終身!” 王逸 註:“昬,亂也。言己不逢明君,思慮交錯,心將重亂,以終年命。” 唐 王維 《宋進馬哀辭》:“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亂兮重昏。” 明 歸有光 《趙汝淵墓志銘》:“ 宋 失維城,宗淪於 朔 。哀哉重昏,鼎折覆餗。”

(2).十分昏暗;愚昧。《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則重昬夜曉。” 李周翰 註:“言二比丘演説佛化,萬物見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處,夜中亦曉。”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維如來滅後,中五百歲而 摩騰 、 竺法蘭 以經來,華人始聞其言,猶夫重昬之見曶爽。” 明 宋濂 《題金書<法華經>後》:“蓋將放如來之慧光,破眾生之重昏也。”

(3).指愚昧之人。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達人止是,獨悟重昏。”

(4).見“ 重婚 ”。

可傷

可悲;可憐。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傷!),亦叔父之所惡也。”《水滸後傳》第一回:“可傷 宋公明 被奸臣藥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

天水碧

淺青色。相傳 南唐 後主 李煜 的宮女染衣作淺碧色,經露水濕染,顏色更好,故名。 五代 無名氏 《五國故事》卷上:“天水碧,因 煜 之內人染碧,夕露於中庭,為露所染,其色特好,遂名之。”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昔 江南 李重光 ,染帛多為天水碧。” 元 劉因 《薔薇》詩:“色染 女真 黃,露凝天水碧。”

柘袍

(1).柘黃袍。 隋文帝 始服,後泛指皇袍。 唐 王建 《宮中三台詞》之一:“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紅鸞扇遮。” 元 歐陽玄 《陳摶睡圖》詩:“ 陳橋 一夜柘袍黃,天下都無鼾睡床。”

(2).借指皇帝。 宋 蘇軾 《書韓乾<牧馬圖>》詩:“歲時翦刷供帝閒,柘袍臨池侍三千。”

女真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為滿族的祖先,曾於1115年建立金國,主要分布在今吉林、黑龍江一帶

外夷

亦作“ 外彝 ”。指外族。也指外國或外國人。《漢書·蕭望之傳》:“外夷稽首稱藩,中國讓而不臣,此則羈縻之誼,謙亨之福也。”《漢書·敘傳下》:“西南外夷,種別域殊。”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謝恩賜吐蕃信物銀器錦綵等狀》:“今蒙重賜,益荷聖慈,況來自外夷,知德廣之所及。” 明 張鼎思 《代醉編·奇節》:“其人得疾,既篤,謂 崔 曰:‘荷君見顧,不以外夷見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梁尚書》:“其一人望見 梁公 ,股慄伏地,比至稱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見,一見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軍實罪狀,劾而殺之。”參見“ 外族 ”。

豈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謙遜或譏諷的意思

我豈敢單獨行動

(2) 怎敢

他豈敢欺騙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稱讚。謙辭

豈敢,豈敢!

中夏

中國;華夏

何因

什麼緣故,為什麼。《周書·薛善傳》:“時 晉公 護 執政,儀同 齊軌 語 善 云:‘兵馬萬機,須歸天子,何因猶在權門。’” 唐 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何因北歸去, 淮 上對秋山。” 宋 葉適 《寄呂巽伯換酒亭》詩:“自可全將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國是

國家的重大政策

願相國與諸大夫關定國是也。——《後漢書·桓譚傳》

共商國是

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忠良

(1) 忠厚善良;誠實

(2) 忠誠賢良的人

楊家將一門忠良

詩詞推薦

讀宋史(哲宗崩,詔立端王,是為徽宗)原文_讀宋史(哲宗崩,詔立端王,是為徽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