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秋夜原文
內宮傳詔問戎機,載筆金鑾夜始歸。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1/1點朝衣。
詩詞問答
問:長安秋夜的作者是誰?答:李德裕
問:長安秋夜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長安秋夜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李德裕長安秋夜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皇宮傳出詔書問訊前方戰機,金鑾殿處理完國事深夜才歸。
千家萬戶此時已經寂然入夢,月光下露水清瑩點濕了朝衣。
注釋
宮:一作“官”。戎機:軍事機宜。指作戰的狀況。戎,戰爭。《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木蘭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載筆: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金鑾:唐朝宮殿名,文人學士待詔之所。此指皇帝處理國事的大殿。
寂寂:寂靜無聲貌。三國魏曹植《釋愁文》:“愁之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朝衣:君臣上朝時穿的禮服。
詩文賞析
李德裕是唐武宗會昌年間名相,為政六年,內制宦官,外復幽燕,定回鶻,平澤潞,有重大政治建樹,曾被李商隱譽為“萬古之良相”。在唐朝那個詩的時代,他同時又是一位詩人。這首《長安秋夜》頗具特色,因為這不僅是李德裕的詩,而且是詩的李德裕。它象是一則宰輔日記,反映著他從政生活的一個片斷。
中晚唐時,強藩割據,天下紛擾。李德裕堅決主張討伐叛鎮,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總理戎機。“內官傳詔問戎機”,表面看不過從容敘事。但讀者卻感覺到一種非凡的襟抱、氣概。因為這經歷,這口氣,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廈之將傾,全仗棟樑的扶持,關係非輕。一“傳”一“問”,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間接顯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為首輔大臣,肩負重任,不免特別操勞,有時甚至忘食廢寢。“載筆金鑾夜始歸”,一個“始”字,感慨系之。句 * 別提到的“筆”,那決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就的每一筆都將舉足輕重。“載筆”云云,口氣是親切的。寫到“金鑾”,這決非對顯達的誇耀,而是流露出一種“居廟堂之高”者重大的責任感。
在朝堂上,決策終於擬定,他如釋負重,退朝回馬。當來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長安城,坊里寂無聲息,人們都沉入夢鄉。月色撒在長安道上,更給一片和平寧謐的境界增添了詩意。面對“萬戶千門皆寂寂”,他也許感到一陣輕快;同時又未嘗不意識到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統一、社會安定來維持。騎在馬上,心關“萬戶千門”。一方面是萬家“皆寂寂”(顯言);一方面則是一己之不眠(隱言),對照之中,間接表現出一種政治家的博大情懷。
秋夜,是下露的時候了。他若是從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他感到了涼意:不知什麼時候朝服上已經綴上亮晶晶的露珠了。這個“ * 朝衣”的細節很生動,大約也是紀實吧,但寫來意境很美、很高。李煜詞云:“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啼清夜月”(《玉樓春》),多么善於享樂啊!雖然也寫月夜歸馬,也很美,但境界則較卑。這一方面是嚴肅作息,那一方面卻是風流逍遙,情操迥別,就造成彼此詩詞境界的差異。露就是露,偏寫作“月中清露”,這想像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月中清露”,特點在高潔,正是作者情操的象徵。那一品“朝衣”,再一次提醒他隨時不忘自己的身份。他那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自尊自豪感盎然紙上。此結可謂詞美、境美、情美,為詩中人物點上了一抹“高光”。
如果我們把這首絕句當作一出轟轟烈烈戲劇的主角 * 的四句唱詞看,也許更有意思。一個兢兢業業的無雙國士的形象活脫脫出現在人們眼前,這是有理想色彩的詩人自我形象。他唱的句句是眼前景、眼前事,毫不裝腔作勢,但你只覺得它豪邁高遠,表現出一個秉忠為國的大臣的氣度。“大用外腓”是因為“真體內充”。正因為作者胸次廣、感受深,故能“持之非強,來之無窮”(司空圖《詩品》)。
(周嘯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槐柳野橋邊,行塵暗馬前。
- 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
- 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李斯列傳》
-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李毓秀《弟子規·謹》
-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 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劉琨《重贈盧諶》
- 池上柳依依,柳邊人掩扉。左緯《春晚》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老子《老子·道經·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