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止原文
山泉漱玉雨浪浪,渟蓄深開一畝塘。
若向動中知靜體,湛然泰宇發天光。
詩詞問答
問:鑒止的作者是誰?答:吳全節
問:鑒止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鑒止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山泉
山地湧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漱玉
謂泉流漱石,聲若擊玉。語本 晉 陸機 《招隱詩》:“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 唐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詩:“漱玉臨丹井,圍碁訪白雲。” 唐 方乾 《敘龍瑞觀勝異寄於尊師》詩:“夜溪漱玉常堪聽,仙樹垂珠可要攀。”
浪浪
(1).流貌。《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註:“浪浪,流貌也。” 洪興祖 補註:“浪音郎。”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豪放》:“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傍。” 宋 蘇軾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詩:“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
(2).象聲詞。形容雨、水等流動的聲音。 清 卓發之 《裓園嫘史·無山堂》詩:“我看平若水,雲際聽浪浪。”
渟蓄
(1).猶含蓄。 唐 司空圖 《與李生論詩書》:“詩貫六義,則諷諭抑揚,渟蓄淵雅,皆在其間矣。”
(2).指儲積於胸中的才識。 宋 陸游 《答劉主簿書》:“足下亦宜盡發所渟蓄,以與朋友共之。”
中知
見“ 中智 ”。
靜體
(1).使身體靜息。《後漢書·禮儀志中》:“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絶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2).潔淨之體。佛教指投身轉世後的聖潔之體。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第五世 * 剌麻 於壬戌年示寂,轉生靜體,今十五歲矣。”
湛然
(1).清澈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不數日,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寺左右雜樹疎頒,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燈新話·鑑湖夜泛記》:“顏貌紅澤,雙瞳湛然。” 明 謝讜 《四喜記·久旱祈神》:“白檀焚獻,怪舉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禮記·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戎 湛然不動,了無恐色。”《雲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嬰兒居胎中,湛然不動。”
(3).淡泊。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影銘》序:“容儀端莊,相好具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唐 韓偓 《地爐》詩:“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亦指清靜。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註:“湛、恬皆靜。” 宋 蘇軾 《觀妙堂記》:“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飲量》:“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然後從容登輿去。神志湛然,如未飲者。”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但現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
泰宇
猶天下。 明 許三階 《節俠記·泰回》:“臣竊惟陛下乾綱復振,泰宇重熙,無任雀躍。” 清 趙翼 《筠浦協揆策拜體仁閣大學士喜賦》詩:“泰宇澄清調玉燭,薰風解阜和瑤琴。”
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輝
我們且離了這個地方,外面見見天光,可好不好?——《兒女英雄傳》
水色天光
(2) 白晝
來回九十里,現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殘遊記續集遺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與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