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解頤堂原文
道人還家今幾時,築室構堂名解頤。
尺書三遣要我賦,我獨老矣何能為。
塵埃筆研試料理,肝肺枯槁源不滋。
為君苦思強抽軋,詞慳氣迫無逶迤。
東陽自古號多士,文採風流世有之。
堂成往往獻佳句,羅列四壁皆瑰奇。
譬如鈞天已九奏,安用擊築鳴參差。
又如玉食厭方丈,葵藿欲進旁必嗤。
他年但約訪君去,借君幾席聊偃攲。
堂中插架足書史,牙籤玉軸當細窺。
詩詞問答
問:寄題解頤堂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寄題解頤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還家
(1).回家。《後漢書·臧洪傳》:“ 中平 末,棄官還家,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個族人在那裡做主簿,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
(2).歸還農家。 陳殘雲 《南大門風光·河畔飄起紅旗》:“土改的鑼鼓聲,和貧苦農民‘土改還家’的歡笑聲,震盪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有些人回到家鄉,分到了土地,安居樂業搞生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是財寶還家。”
(3).指把農作物收穫回來。 劉澍德 《拔旗》:“附帶還有一條:注意不要拋撒,保證顆粒還家。”
幾時
什麼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築室
(1).建築屋舍。《詩·大雅·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築室既相鄰,向田復同道。”《宋史·蘇軾傳》:“ 軾 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 東坡 ,自號‘東坡居士’。”《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於是 真君 辭了 郭璞 ,擇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數十口,徙於 西山 ,築室而居焉。”
(2).見“ 築室道謀 ”。
構堂
《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孔 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後因以“構堂”喻先人的基業。《舊唐書·高宗紀贊》:“伏戎於寢,構堂終墜。自藴禍胎,邦家殄瘁。”
解頤
開顏歡笑;歡笑
京國自攜手,同途欣解頤。——《陳倉別隴州司戶李維深》
尺書
(1).指書籍。古代簡牘的長度有一定規定,官書等長二尺四寸,書非經律者,短於官書,稱為短書。 漢 王充 《論衡·書解》:“ 秦 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在。”《文選·應璩<百一詩>》:“文章不經國,筐篋無尺書。” 李善 注引 劉向 《新序》:“府庫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簡書。”
(2).指書信。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越王 悅兮忘罪除, 吳王 歡兮飛尺書。” 唐 劉滄 《留別崔澣秀才昆仲》詩:“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清 顧炎武 《寄李生雲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詩:“歲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書歸。”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棠》詩之二:“半偈偶題 蘇玉局 ,尺書煩寄 謝公墩 。”
(3).指詔書。《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北魏<僧令法師墓志銘>》:“見重 高帝 ,尺書屢發。”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林子山詩》:“輕薄子猶誦其出山詩云:‘尺書中夜至,清曉即揚鞭。’” 明 宋濂 《淵穎先生傳》:“此小丑耳,何必上勤王師,使某持尺書諭之足矣。”
能為
(1).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後用作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之意。《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則是王失之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也,而 齊 趙 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2).本領;能耐。《紅樓夢》第四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也不算什麼能為。” 管樺 《清風店》二:“我不戴見這種人。他有多大能為,我不戴見他。”
塵埃
(1) 飛揚的塵土
塵埃傳播病菌
(2) ;比喻污濁的東西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唐· 杜甫《兵車行》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蒙世俗之塵埃。
研試
仔細考核。 唐 韓愈 《國子監論新注學官牒》:“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試,然後放,上以副聖朝崇儒尚學之意。”
料理
菜餚
西門町的日本料理是我每天都光顧的
肝肺
(1).肝與肺。泛指人體內部的器官。《莊子·說劍》:“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呂氏春秋·順民》:“今 吳 越 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南史·蕭惠開傳》:“﹝ 惠開 ﹞發病嘔血,吐物如肝肺者。”
(2).比喻內心。《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煢煢對孤景,怛咤糜肝肺。”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咋筆話肝肺,詠茲枯魚章。” 宋 蘇軾 《次前韻送劉景文》:“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鬚。” 清 龍啟瑞 《答羅生書》:“不圖足下一旦傾瀉肝肺,相愛之甚,至於斯極也。”
枯槁
(1) 乾枯;枯萎
今夫徙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訓》
(2) 憔悴
形容枯槁。——《楚辭·漁父》
苦思
苦苦地思索
逶迤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後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浪。——毛 * 《長征》
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 杜預 註:“ 東陽 , 齊 竟上邑。”
(3).古邑名。 戰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註:“ 東陽 , 楚 北邑。”
(4).古地區名。 春秋 晉 地。相當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台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 杜預 註:“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
(5).古地區名。 戰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而畢反為 齊 矣。” 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 顏師古 註:“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沉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詞:“風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參見“ 東陽銷瘦 ”。
(8).複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多士
古指眾多的賢士。也指百官。《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 晉 盧諶 《答魏子悌》詩:“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北齊書·慕容紹宗傳》:“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羣英。” 清 黃遵憲 《陸軍官學校開校》詩:“廣廈千萬間,多士宅爾宅。”
文採風流
(1).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英雄割據雖已矣,文採風流今尚存。” 宋 陳師道 《寄鄧州杜侍郎紘》詩:“使君雖老心尚壯,文採風流諸 謝 上。” 清 惲敬 《同游海幢寺記》:“夫士大夫登朝之後,大都為世事牽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採風流、友朋意氣相尚。” 柳亞子 《哭蘇曼殊》詩之三:“文採風流我不如,英雄延攬志非疏。”
(2).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 金陵 古稱佳麗地,衣冠文物,盛於 江 南;文採風流,甲於海內。”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佳句
詩文中精闢的語句
羅列
(1) 排列;陳列
樂工等羅列上前。——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廠房羅列在山坡上
(2) 列舉
光羅列事實還不夠,必須加以分析
(3) 歸類登記形成列表
四壁
屋子的四面牆壁,泛指整個屋子
四壁皆空
這個書房四壁全是書
瑰奇
珍奇,奇偉
也許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奇的景色。——《雨中登泰山》
譬如
(1) 舉個例子,打個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勢譬如一身。——宋· 蘇軾《教戰守策》
鈞天
(1).天的中央。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呂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鈞天。” 高誘 註:“鈞,平也。為四方主,故曰鈞天。”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記》:“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 巫陽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賦》:“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鈞天。”
(2).引申為帝王。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歲費金錢億萬計,以儲鈞天之選。”
(3).“鈞天廣樂”的略語。指天上的音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鈞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韻元日朝賀》:“小儒未得隨冠冕,遙聽鈞天隔綵霞。”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未睹‘鈞天’之美,則‘北里’為工。”
九奏
指古代行禮奏樂九曲。《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孔 傳:“備樂九奏而致鳳凰” 孔穎達 疏:“成,謂樂曲成也。 鄭 云:‘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史記·趙世家》:“ 簡子 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 微之 夢得 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參見“ 九成 ”。
擊築
築,古代一種弦樂器,似箏,以竹尺擊之,聲音悲壯。《史記·刺客列傳》:“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 擊築, 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後以“擊築”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別。 明 張煌言 《愁泊》詩:“往事分明堪擊築,浮生那得數啣杯。” 郁達夫 《金縷曲·寄北京丁巽甫楊金甫仿顧梁汾寄吳季子》詞:“記離時,都門擊築, 漢 皋賭酒。”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玉食
珍貴的飲食
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方丈
(1) 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因住持的居室四方各為一丈,故名
(2) 也指佛寺或道觀的住持
葵藿
(1).指葵與藿,圴為菜名。 南朝 宋 鮑照 《東武吟》:“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宋 梅堯臣 《答持國遺魦魚皮膾》詩:“終當飯葵藿,此味不為欠。” 清 方文 《贈趙止安先生》詩:“葵藿常弗飽,焉能免憔悴。”
(2).單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對上赤心趨向。語出《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向之者誠也。竊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 唐 柳宗元 《為崔中丞請朝覲表》:“葵藿之誠彌初,犬馬之戀逾深。” 宋 蘇軾 《乞常州居住表》:“願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陸采 《懷香記·承明雪宴》:“誓傾葵藿陳廊廟,祈萬壽,比嵩喬。”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幾席
幾和席,為古人憑依、坐臥的器具。《史記·禮書》:“疏房牀笫幾席,所以養體也。” 宋 歐陽修 《和徐生假山》詩:“豈如幾席間,百態生濃纖。暮雲點新翠,孤煙起朝嵐。” 清 吳偉業 《松鼠》詩:“尋繩透簾幕,掉尾來幾席。”
插架
圖書館將書刊放於藏書架上
插架的外文書有609部
書史
(1).記事的史官。亦指掌文書等事的吏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故 唐 人無不善書,遠至邊裔書史、里儒,莫不書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蕭資>序》:“閤門路鈴 蕭資 ,本書史也。”
(2).典籍,指經史一類書籍。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揆日粲書史,相都麗聞見。”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 劉奇 對 對方 道:‘賢弟如此美質,何不習些書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昌齡藏書》:“﹝ 昌齡 ﹞性耽書史,築 謙益堂 ,丹鉛萬卷。”
牙籤玉軸
卷型古書的標籤和捲軸。借指書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書籍之精美。《隱居通議·古賦一》引 宋 傅幼安 《味書閣賦》:“黃簾緑幕之閉,牙籤玉軸之藏,出則連車,入則充梁。”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綺窗繡簾,牙籤玉軸,堆列几案。”亦作“ 牙籤錦軸 ”、“ 牙籤犀軸 ”。 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緗帙縹囊,數起看何止一萬卷;牙籤犀軸,乘將來彀有三十車。” 明 無名氏 《贈書記·秘書贈合》:“牙籤錦軸吾良友,明窗淨几共夷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