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作者:任伯雨 朝代:宋代

元日原文

憶昔東班賀紫宸,和風佳氣淨無塵。

龍墀初下觚稜日,雉扇齊開玉座春。

接武九霄曾近侍,投荒三載作流人。

窮通忤合雖天理,俯仰尋思不為身。

詩詞問答

問:元日的作者是誰?答:任伯雨
問:元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元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任伯雨的名句有哪些?答:任伯雨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2. 同上書卷二五

參考注釋

班賀

列班慶賀。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告詞用上語》:“ 紹興 十二年,太母還宮,百僚班賀。”《宋史·禮志二三》:“右僕射 王旦 充 玉 清昭應宮 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慶,百官皆班賀。”

紫宸

(1).宮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 大明宮 內。 唐 杜甫 《冬至》詩:“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 紫宸 。”

(2).泛指宮廷。 明 沉鯨 《雙珠記·郵亭失珠》:“纔離 紫宸 ,平步蓮鞋穩。” 清 孫枝蔚 《北山》詩:“戰士從來苦,誰曾達 紫宸 。”參閱《唐六典·尚書工部》、 宋 王應麟 《玉海·宮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晉書·后妃傳序》:“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牀之連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書·元帝紀》:“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

和風

(1) 風速為每小時13至18里的風

(2) 溫和的風

和風拂面

佳氣

(1).美好的雲氣。古代以為是吉祥、興隆的象徵。 漢 班固 《 * 通·封禪》:“德至八方則祥風至,佳氣時喜。” 唐 李白 《明堂賦》:“含佳氣之青蔥,吐祥煙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鄉子》詞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 明 高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詩:“ 秦皇 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遠望宮殿嵯峨,滿山翠柏,麗日陽春,佳氣騰騰。”

(2).泛指美好的風光。 唐 儲光羲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氣多。”

(3).清雅的氣味。 唐 杜甫 《枯楠》詩:“涷雨落流膠,衝風奪佳氣。” 宋 王安石 《朱朝議移法雲蘭》詩:“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無塵

不著塵埃。常表示超塵脫俗。 唐 崔櫓 《蓮花》詩殘句:“無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殘香盡日憐。” 唐 杜荀鶴 《題戰島僧居》詩:“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龍墀

(1).猶丹墀。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三:“鳳闕輕遮翡翠幃,龍墀遙望麴塵絲。”《宋史·禮志四》:“帝諭 文彥博 等曰,郊壇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設於左右夾廡及龍墀上。” 明 徐霖 《繡襦記·策射頭名》:“參鸞馭,虎殿龍墀,口吐虹霓氣。”

(2).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數年路隔失朝儀,目斷望龍墀。” 宋 歐陽修 《和劉原父從幸後苑觀稻呈經筵諸公》:“曉謁龍墀罷,行瞻鳳蓋翩。”

(3).法壇,道場。《水滸傳》第四二回:“ 趙能 再入來看時,兩三個土兵跌倒在龍墀里。”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你與我把招魂衣攝,遺照圖懸,龍墀淨掃,鳳幄高褰。”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 * 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雉扇

見“ 雉尾扇 ”。

玉座

(1).帝王的御座。《文選·謝朓<同謝咨議銅雀台>詩》:“玉座猶寂漠,況乃妾身輕。” 劉良 註:“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虛無若此,況羣妾身至輕微,何以為久長也。” 唐 白居易 《蠻子朝》詩:“上心貴在懷遠蠻,引臨玉座近天顏。” 宋 梅堯臣 《金沙花》詩:“玉座君王賞,朱欄將相羅。”

(2).代稱帝王。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九:“炎方每續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 宋 劉克莊 《念奴嬌·壽方德潤》詞:“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長憶。” 清 汪懋麟 《題屺瞻學士扈從射麞圖》詩:“斂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輕溫貂貉狐。”

(3).敬稱先皇、先後的神床。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仇兆鰲 註:“玉座,神牀也。” 宋 陸游 《聞虜亂有感》詩:“ 洛陽 八陵那忍説,玉座塵昏松柏寒。” 清 顧炎武 《賦得秋柳》詩:“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夕照斜。”

(4).指道觀的神座。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詩:“金屋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唐 王師簡 《三茅君素像記》:“設雲幄於兩楹,分玉座而鼎足。”

(5).作仙人代稱。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問女童隊》:“玉座天臨,雖仙凡之有隔;翠鬟雲合,豈草木之無知。”

(6).器物的飾玉的底座。 宋 蘇軾 《減字木蘭花·西湖食荔支》詞:“ 閩 溪珍獻,過海雲帆來似箭。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樑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近侍

(1).謂對帝王親近侍奉。《漢書·王嘉傳》:“賊亂之臣,近侍帷幄。”《周書·申徽傳》:“近侍之官,分散者眾, 徽 獨不離左右。”

(2).指親近帝王的侍從之人。《後漢書·梁冀傳》:“宮衛近侍,並所親樹,禁省起居,纖微必知。”《新唐書·百官志一》:“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陳元禮 、 高力士 等皆流徙遠方,左右近侍,悉另易人。”

投荒

貶謫、流放至荒遠之地。 唐 獨孤及 《為明州獨孤使君祭員郎中文》:“公負譴投荒,予亦左袵異域。”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國家終恢全度,特屈深仁,止行奪爵之文,才示投荒之責。” 明 何景明 《喜望之量移兼寄》詩:“ 嶺 海投荒日, 燕臺 遠望時。”

流人

(1).被流放的人。《莊子·徐無鬼》:“子不聞夫 越 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 宋 葉適 《故贈右諫議大夫龔公謚節肅議》:“蓋 元符 之末, 建中靖國 之初,既昭雪流人,生死蒙澤,天下望盡復 元祐 政事。” 清 陳維崧 《送張若水出關》詩:“ 漢 庭早晚流人赦,望爾歸鞭度 隴 頭。”

(2).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 漢 桓寬 《鹽鐵論·執務》:“天下安樂,盜賊不起;流人還歸,各反其田裡。”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明公居於 山東 ,而傾 河 朔之流人,父棄其子,夫棄其妻,而自歸於明公者百餘萬。”《清史稿·食貨志一》:“ 乾隆 時,令官山、 官地 ,無論土著、流人,以呈報之先後予墾。” 郁達夫 《沉淪》四:“他又忽然想到初次赴新大陸去的清教徒身上去。‘那些十字架下的流人,離開他故鄉海岸的時候,大約也是悲壯淋漓,同我一樣的。’”

(3).浪子。《 * 詞話》第六八回:“ 銀姐 ,見了那個流人兒,好歹休要説。”

窮通

(1).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呂氏春秋·高義》:“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閼紛綸,莫知其辨。”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

(2).謂乾涸與流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滱水》:“ 川渠 又東北合 滱水 ,水有窮通,不常津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

(3).謂阻隔與通暢。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

天理

(1) 自然法則;天道,天然的組織結構

依乎天理。——《莊子·養生主》

(2) 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 * 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

(3) 道義

(4) 天性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尋思

想;思考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標籤:春節

詩詞推薦

元日原文_元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