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養正圖六十首·其三十一·條陳故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弱翁相孝宣,條奏廿三事。

意不在紛更,謂古今異制。

勸重農圖備,更為識要義。

詩詞問答

問:《題養正圖六十首·其三十一·條陳故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八

參考注釋

條奏

逐條上奏。《漢書·元帝紀》:“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奏,毋有所諱。”《後漢書·侯霸傳》:“ 霸 明習故事,收録遺文,條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於時者,皆施行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載垣端華肅順各款》:“御史 董元醇 條奏事件,特召見 載垣 等面諭照行。”《清史稿·高宗紀一》:“準本年新進士條奏地方利弊。”

三事

(1).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正德、利用、厚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孔穎達 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當諧和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由是五穀歲登,百瑞時見,六府三事,惟序惟歌。” 章炳麟 《辨詩》:“《九歌》者與六詩同列,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此則山川之頌,江海之賦,皆宜在《九歌》後。”

(2).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倡德、和亂、終齊。《逸周書·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亂,三終齊。”

(3).三種官職。《書·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三事,三職也。為任人、準夫、牧夫之職,故曰‘作三事’。”

(4).指三公。《詩·小雅·雨無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孔穎達 疏:“三事大夫為三公耳。”《漢書·韋賢傳》:“天子我監,登我三事。” 顏師古 註:“三事,三公之位,謂丞相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 唐 許渾 《聞開 * 相公申錫下世》詩:“位極乾坤三事貴,謗興華夏一夫冤。”參見“ 三公 ”。

(5).三件。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處補,一枝藜杖伴身閒。”

不在

(1)

指不位於或處於某處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2)

婉稱人去世了

長征幹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紛更

變亂更易。《史記·汲鄭列傳》:“何乃取 高皇帝 約束紛更之為?”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紛,亂也。”《金史·張中孚傳》:“且保甲之法行之已習,今遽紛更,人必逃徙。”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中丞》:“願皇上除弊政,毋示紛更。”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異制

(1).不同的形狀和構造。《禮記·王制》:“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 鄭玄 註:“謂其形象。”

(2).不同制度。《史記·三王世家》:“昔五帝異制, 周 爵五等, 春秋 三等,皆因時而序尊卑。”《漢書·魏相傳》:“ 相 明《易經》,有師法,好觀 漢 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

重農

重視農業。 中國 歷史上以農業為國家根本大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 明 張居正 《再乞酌議大閱典禮以明治體疏》:“又自皇上御極以來,如耕耤以示重農之意,視學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禮皆已次第舉行。” 章炳麟 《訄書·明農》:“租稅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農,是為知本。” 胡寄窗 《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冊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農思想,也是 春秋 後期商農並重向 戰國 後期農本商末思想過渡的代表思想。”

更為

更加

自從那次大病以後她更為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識要

識見精要。《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嘏 常論才性同異”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嘏 既達治好正,而有清理識要,如論才性,原本精微,尠能及之。”

詩詞推薦

題養正圖六十首·其三十一·條陳故事原文_題養正圖六十首·其三十一·條陳故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