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夜詠所見·其二原文
燭龍穿繡陌,一道滾香塵。
逐隊驚聞笑,吹煙誤唾人。
綰絲三寸玉,約指一雙銀。
小邑無奇事,茲當紀日辰。
詩詞問答
問:燈夜詠所見·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沈守正
問:燈夜詠所見·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燈夜詠所見·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沈守正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守正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燭龍
(1).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 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 燭龍 。”《楚辭·天問》:“日安不到, 燭龍 何照?” 王逸 註:“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文選·謝惠連<雪賦>》:“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 爥龍 銜燿照 崑山 。” 李周翰 註:“ 爥龍 , 崑山 神也,常銜爥以照。”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九:“ 燭龍 發神曜,陰野彌煥炳。” 元 張憲 《燭龍行》:“ 燭龍 , 燭龍 ,女(汝)居 陰山 之陰,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銜珠吐光照天下。” 黃宗英 《橘》:“ 燭龍 啊, 燭龍 ,你口裡含著明燭。相傳北極日月照不到,你會含燭騰空去照耀。”參閱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燭龍》。
(2).借指太陽。 唐 李邕 《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 明 謝讜 《四喜記·喜逢甘雨》:“望長空燭龍燄消,長驅旱魃師碧濤。”
繡陌
華麗如繡的市街。 南朝 陳 陳暄 《長安道》詩:“ 長安 開繡陌,三條向綺門。” 清 柴紹炳 《卓烈婦》詩:“只道羅綺鋪繡陌,誰知烽火逼 江 頭。”
一道
一起
香塵
(1).芳香之塵。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語出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牀上,使所愛者踐之。”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行樂歸恆晚,香塵撲地遙。” 宋 柳永 《柳初新》詞:“徧九陌、相將遊冶,驟香塵、寳鞍驕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襯殘紅芳逕軟,怎顯得步香塵底樣兒淺。” 明 唐寅 《題<夢草圖>為陸勛傑》詩:“池塘春漲碧溶溶,醉臥香塵淺草中。”
(2).佛教語。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一。《三藏法數·六塵》:“三,香塵,謂旃檀沉水飲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塵。”
逐隊
一隊接著一隊
逐隊而行。——《廣東軍務記》
吹煙
亦作“ 吹煙 ”。1.浮動的雲煙。 唐 溫庭筠 《相和歌辭·堂堂》:“風飄客意如吹煙,纖指殷勤傷雁弦。”
(2).指吸鴉片煙。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條規》:“三要鍊好心腸,不得吹煙、飲酒,公正和儺。毋得包弊狥情,順下逆上。” 艾蕪 《南行記·私菸販子》:“來吹一口!我不會要你錢的。吹煙才有出息,你怕上癮么?”
見“ 吹煙 ”。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約指
(1).環束於指。 漢 繁欽 《定情詩》:“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 唐 韋瓘 《周秦行紀》:“太后請 戚夫人 鼓琴,夫人約指以玉環,光照於座。”
(2).戒指。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母亦愛其柔和,即脫金約指締姻焉。” 清 黃遵憲 《番客篇》:“舉手露約指,如棗真金剛。”
一雙
(1).用於成對的兩人或兩物。《禮記·少儀》:“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史記·項羽本紀》:“我持白璧一雙,欲獻 項王 ,玉斗一雙,欲與 亞父 。” 唐 李賀 《唐兒歌》:“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 元 張國賓 《薛仁貴》楔子:“一雙父母在堂,我不肯做莊農的生活。” 老舍 《正紅旗下》一:“那是一雙何等毫無道理的眼睛啊!見到人……她的眼總是瞪著。”
(2). 唐 時 南詔 耕地,五畝為一雙。見《新唐書·南詔傳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稱地為雙》引《雲南雜誌》:“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而後驅之。犁一日,為一雙,約有中原四畝地。”
(3).佛教稱兩年半為一雙。《法苑珠林》卷三:“三月為一時,兩時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兩行為一年,兩年半為一雙。”
奇事
(1) 使人讚賞的事物
(2) 奇怪的、以不同於某種既定的類型、式樣或規律的任何方式進行的事
日辰
(1).指日月星辰。《史記·曆書》:“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 唐都 分其天部;而 巴 落下閎 運算轉歷,然後日辰之度與 夏 正同。”
(2).指天干和地支。 漢 王充 《論衡·詰術》:“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故甲與子連。” 漢 焦贛 《易林·履之未濟》:“日辰不和,強弱相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一日謂之‘一辰’者,以十二支言也。以十乾言之,謂之‘今日’;以十二支言之,謂之‘今辰’。故支幹謂之‘日辰’。”
(3).日子;時辰。 元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他説今日好日辰,親送女兒到我家來。” 元 無名氏 《盆兒鬼》楔子:“恰好今日是個好日辰,回家辭過父親,便索長行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若論婚姻大事,還該尋一個好日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二》:“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為十二時,日至某辰,即某時也,故時亦謂之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