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梘陂原文
為愛臨陂千樹梅,行吟終日獨徘徊。
雲開古寺依青嶂,亭立豐碑鎖綠苔。
山色遠攜秋色至,灘聲祗挾雨聲來。
平生最喜搜遺蹟,到此令人不忍回。
詩詞問答
問:石梘陂的作者是誰?答:嚴士貞
問:石梘陂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石梘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嚴士貞的名句有哪些?答:嚴士貞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二百七十八
參考注釋
行吟
邊行走邊吟唱
屈原至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開古
方言。總共。 華純 等《大家好》第一場:“開古兩個人怎能拾奪辦哩!”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選·沉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 呂向 註:“山橫曰嶂。” 唐 杜甫 《月》詩之一:“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宋 賀鑄 《凌歊·銅人捧露盤引》詞:“控滄江,排青嶂, 燕臺 涼。”
亭立
直立;聳立。 清 王夫之 《九昭》“崇臺婥妁以詣天兮”原註:“婥妁同綽約,亭立貌。”
豐碑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偉大的功業,有永久價值的證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記載或保存的藝術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記德豐碑,所以垂名跡於不朽,樹風聲於沒世。——《隋書·楊素傳》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灘聲
水激灘石發出的聲音。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灘聲下濺石,猿鳴上逐風。”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詩:“ 黃牛峽 靜灘聲轉, 白馬江 寒樹影稀。” 元 薩都剌 《曉上石壁灘》詩:“ 龍溪 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灘聲喧。”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搜遺
科舉時代,主考在發榜前複閱落選的考卷,發現優異者臨時補取,稱“搜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自此以後……主考還要搜遺,又時時要斟酌改幾個朱卷的字。”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石梘陂原文_石梘陂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