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古堂原文
鎛鍾特磬均依古,所為西江古器呈。
遂使笙簧無舛律,乃知天地有元聲。
溪堂在簴常含韻,春祭聆章正葉平。
鄒孟設如誦服服,放勛益切勉行行。
詩詞問答
問:韻古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韻古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韻古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六
2. 去聲
參考注釋
鎛鍾
見“ 鎛鐘 ”。
亦作“ 鎛鍾 ”。古樂器名。小鍾和大鐘。單獨懸掛,與編鐘不同。《隋書·音樂志下》:“鎛鐘……即 黃帝 所命 伶倫 鑄十二鐘和五音者也。”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上:“其鎛鍾又長甬而震掉,其聲不和。”《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元年》:“先是,宮懸止有四鎛鍾,雜以編鐘、編磬、衡鍾凡十六虡。” 胡三省 註:“凡鍾十六枚同在於虡,謂之編鐘,特懸者謂之鎛鍾。”
特磬
特懸磬。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玉或石制。 殷墟 出土的有半圓形與稍作曲折形的兩種,後多作曲折形。 周 代以來,用於雅樂。 明 宋濂 《白牛生傳》:“ 生 當情意調適,輒懸特磬於簴,親擊以鐵籈。”《老殘遊記》第十回:“﹝ 璵姑 ﹞跑到靠壁几上,取過一架特磬來,放在 黃龍 面前。”
所為
所作,作為。《易·繫辭上》:“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序:“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 宋江 倈!這是甚所為!甚道理?” 葉聖陶 《窮愁》:“案上金錢,亦無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為。”
(1).所以。表示行為動作發生的原因。《公羊傳·隱公三年》:“先君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二:“﹝所為﹞言‘所以’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故其可食者以養身體,其可威者以為容服,禮之所為興也。” 晉 陸機 《豪士賦》序:“且夫政由 寧氏 ,忠臣所為慷慨。”參見“ 所以 ”。
(2).所謂。為,通“ 謂 ”。《墨子·公輸》:“ 荊 有 雲夢 ,犀兕麋鹿滿之, 江 漢 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 宋 所為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戰國策·宋衛策》作“所謂”。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小引》:“不謂數十年來,所為長板橋者,徒與荒野蔓草為鄰而已。”參見“ 所謂 ”。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
古器
(1).古代樂器。《晉書·律曆志上》:“ 荀勖 造新鐘律,與古器諧韻,時人稱其精密。” 唐 白居易 《復樂古器古曲策》:“若廢今器,用古器,則哀淫之音息矣。”
(2).特指古代鐘鼎等器物。 宋 劉敞 《先秦古器記》:“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識。”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個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陸呢!”
笙簧
(1).指笙。簧,笙中之 * 。《禮記·明堂位》:“ 垂 之和鍾, 叔 之離磬, 女媧 之笙簧。” 鄭玄 註:“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媧 作笙簧。”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 登 ( 孫登 )上峯,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 宋 張子野 《木蘭花》詞:“樓下雪飛樓上宴,歌咽笙簧聲韻顫。” 明 楊珽 《龍膏記·寵賜》:“聽鳥語笙簧疊奏,看瑤階繡茵初長。”
(2).指笙的樂音。 張素 《初至江南》詩:“山村隱圖畫,鳥語替笙簧。”
無舛
(1).不相混雜。《文選·沉約<奏彈王源>》:“升降窳隆,誠非一揆。固宜本其門素,不相倫奪,使 秦 晉 有匹, 涇 渭 無舛。” 李周翰 註:“舛,猶雜也。”
(2).沒有誤差。《隋書·律曆志上》:“今勘 周 漢 古錢,大小有合, 宋氏 渾儀,尺度無舛。”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元聲
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古人定十二律以黃鐘之管為基準,故名黃鐘為元聲。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內篇》卷六:“喉音宮,舌音徵,齒音商,牙音角,唇音羽,此又元聲之變也。”
溪堂
(1).臨溪的堂舍。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
(2).堂名。 宋 辛棄疾 《滿庭芳·游豫章東湖再用韻》詞:“ 溪堂 好,且拚一醉,倚杖讀 韓 碑。” 鄧廣銘 箋註:“ 韓愈 有《鄆州溪堂詩》,詩前有長序,記 溪堂 修建因由。”
春祭
(1).春季宗廟、宗祠之祭。《禮記·祭統》:“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穀梁傳·桓公八年》“春正月乙卯烝” 晉 范寧 註:“春祭曰祠。”《紅樓夢》第五三回:“ 賈珍 因問 尤氏 :‘咱們春祭的恩賞可領了不曾?’”
(2).春日裡中報祭。《管子·禁藏》:“舉春祭,塞久禱,以魚為牲,以糵為酒,相召。”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要大辦春祭,祝今年的豐收。”
鄒孟
孟子 為 鄒 人,故稱。 明 呂天成 《齊東絕倒》:“瞎漢總然犯法,乖兒卻會藏親, 齊東 野語古來聞, 鄒孟 揣摩 虞舜 。” 清 皮錫瑞 《經學歷史》二:“雖《魏史》出 安釐 之世, 蒙恬 見未焚之書,而義異常經,説難憑信。此其授受,本別參商;惜乎辭闢,未經 鄒孟 。”
設如
(1).假如。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設如家人有五子十孫,父母不察精愞,則懃力者懈弛,而惰慢者遂非也,耗業破家之道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設如都水監塞河,軍器監造軍器,而戶部以為不可則已矣,若以為可,則併任其事可也。”《紅樓夢》第二二回:“他和我玩,設如我回了口,那不是他自惹輕賤?”
(2).譬如。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噫,風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捨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 宋 梅堯臣 《韻語答永叔內翰》:“設如 楊凝式 ,言且直節脩;又若 李廷中 ,清慎實罕侔。”
放勛
見“ 放勛 ”。
亦作“ 放勛 ”。帝 堯 名。《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勛 。”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云:“ 放勛 , 堯 名。” 蔡沉 集傳:“放,至也……勛,功也。言 堯 之功大而無所不至也。”《史記·五帝本紀》:“帝 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唐 皮日休 《河橋賦》:“迨乎 放勛 之世, 重華 之年,其水懷山,其波浸天。” 明 張居正 《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開泰運,恢帝紘,視 放勛 有光焉。” 章炳麟 《哀韓賦》:“惟 放勛 之焦嶢兮,四凶終其天祿。”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