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漢書有感原文
兩人促膝語,彼此不泄露。
所語竟誰傳,而史以為據。
甚至惟一人,心跡隱未吐。
祇恐他或知,炳然乃傳後。
發潛信賴史,紀訛亦屢屢。
盡信不如無,不求甚解悟。
此皆非常人,卓識有別具。
固遠不逮遷,翻訾有抵捂。
後人復不逮,而更妄非固。
嗚呼聖賢門,卻成是非路。
詩詞問答
問:讀史漢書有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史漢書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2. 葉
參考注釋
促膝
膝蓋對著膝蓋,指相對近坐
促膝之狹坐,交杯觴於咫尺。——《抱朴子·疾謬》
促膝談心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泄露
讓人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甚至
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進一步的事例
他們貢獻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寶貴的生命。——《松樹的風格》
報紙上有些字甚至連字典上也查不到
惟一
只有一個;僅僅一個
這是我惟一的選擇
心跡
思想與行為;猶心事;心情
然乃
猶然後。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夫能通古今,別然不,然乃能服此也。” 漢 王充 《論衡·講瑞》:“三年之後,然乃知之。”
發潛
(1).奮起於潛藏之中。 元 柳貫 《贈王玄翰》詩:“清觀我故友,有子在窮閻。技富愈思蓄,時來當發潛。”
(2).揭發潛伏的壞人壞事。 明 李東陽 《明故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傅公墓志銘》:“納忠閑邪,公在講幄;發潛誅諛,公在史局。”
信賴
信任,依賴
屢屢
屢次;常常;再三
他寫這篇回憶錄的時候,屢屢擱筆沉思
屢屢回頭望。——清· 袁枚《祭妹文》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不求甚解
(1)
原指讀書只求理解精,不著眼於一字一句的解釋,無貶義
好讀書,不求甚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
現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
常人
(1).守常道不變的人。《書·立政》:“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 沉 集傳:“常人,常德之人也。”
(2).平常的人。《莊子·人間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周書·韓盛傳》:“ 德輿 姿貌魁傑,有異常人。” 唐 杜甫 《哀王孫》詩:“ 高帝 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老爺乃萬民之主,況又護持佛法,一念之誠,便與天地感通,豈是常人之可比。” 魯迅 《華蓋集·題記》:“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間,又是一個常人,能夠交著‘華蓋運’。”
(3).固定的人。《周書·異域傳上·高麗》:“是俗好淫,不以為愧,有游女者,夫無常人。”《舊唐書·西戎傳·拂菻國》:“其王無常人,簡賢者而立之。”
識有
互相親愛。識,通“ 職 ”。《詩·王風·葛藟》“亦莫我有” 漢 鄭玄 箋:“有,識有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識有,即相親愛之謂。”
不逮
(1).不足之處;過錯。《書·冏命》:“懋乃後德,交修不逮。” 孔 傳:“勉汝君為德,更代修進其所不及。”《漢書·文帝紀》:“詔曰……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顏師古 註:“不逮者,意慮所不及。” 唐 韓愈 《進順宗實錄表狀》:“史官 沉傳師 等採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錯。聖明所鑒,毫髮無遺,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並添改訖。”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萃全國學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陳出新,開世人無限之靈機。”
(2).比不上;不及。《書·周官》:“今予小子,祇勤於德,夙夜不逮。” 孔 傳:“雖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由此觀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而況所在將吏,罷軟凡庸,較之古人,萬萬不逮。” 臧克家 《京華練筆三十年》:“我自覺力有不逮,但勉力為之。”
抵捂
見“ 抵梧 ”。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賢門
(1).賢良門第。 明 高濂 《玉簪記·重效》:“國士 潘安 ,賢門 孟光 ,芳姿玉立珪璋。”
(2).猶賢每。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一出:“廝羅響,賢門雅靜,仔細説教聽。” 錢南揚 校註:“賢,第二人稱之敬辭,猶雲君;門,同們或每;俱詳《語辭匯釋》。”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