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征緬非人事竟乖,重資經略重臣差。
待之一歲無訊息,懾以三軍或畏懷。
中止誠難存國體,邊防欲靖豈兵佳。
佇期指日大勛就,後舞前歌振旅皆。
詩詞問答
問:《命大學士傅恆往雲南經略軍務詩以言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九
2. 緬匪不靖歷經滇省督臣因循貽誤至劉藻楊應琚而乖張欺罔其患滋甚及將軍公明瑞統兵罙入軍威大振又以額爾登額失律不援遂未竣事
參考注釋
非人
(1) 不合適的人
所用非人
(2) 殘廢人
(3) 缺乏人性或個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重資
(1).重金;巨款。《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又司市之要,自昔所難。頃來此役,不由才舉,竝條其重貲,許以賈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 張氏 ﹞益以聲價自重,聘者非重貲安輿,不至焉。” 魯迅 《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殿板‘二十一史’也變成了寶貝,古董藏書家不惜重資,購藏於家,以貽子孫雲。”
(2).謂藉以安身立命的重大本事、技能。《商君書·算地》:“民資重於身,而偏托勢於外,挾重資,歸偏家, 堯 舜 之所難也。”
(3).謂藉以建功立業的要地。《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冀州 天下之重資也。”
經略
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於總督
經略洪承疇。(洪承疇,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縣人。崇禎末年任薊遼總督,與清軍戰於松山,兵敗降清,隨多爾袞入關打敗李自成,又幫多鐸攻打江南,做清軍的開路先鋒。此時洪承疇任七省經略,駐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經略北來。
重臣
在朝廷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之一
一定範圍內的數量或事物中的一個。
常用於說明文中,“之一”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句】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蹟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世博主題館是世博會有史以來室內展覽面積最大、展示內容最豐富的永久場館,也是對本屆世博會進行主題演繹的關鍵場館之一。
她是我眾多朋友之一。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三軍
(1) 軍隊的統稱
三軍過後盡開顏。——毛 * 《七律·長征》
(2) 古時指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現指陸軍、空軍、海軍
畏懷
畏威懷德。《明史·鄭賜傳》:“二人協力剗弊,民以寧輯, 苗 僚 畏懷。” 清 魏源 《籌海篇》四:“外夷唯利是圖,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懷,而後俯首從命。”
中止
半途停止
中止正常的電視節目加進一段新的重要報導
國體
(1) 大臣輔佐國君,就像人體有股肱一樣,故稱大臣為國體
(2)
(3) 國家的典章制度
(4) 國家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表明國家根本性質的國家體制,是由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來決定的
邊防
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
指日
猶不日。謂為期不遠。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弭節長騖,指日遄征。”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餐。” 明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急出,則客去遠。聞其故,驚顏如土,大哭曰:‘此禍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陳毅 《潛艇上留題》詩:“大哉新 中國 ,指日富且強。”
大勛
大勳勞;大功業。《書·泰誓上》:“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後漢書·馮異傳》:“璽書勞 異 曰:‘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方論功賞,以答大勛。’”《晉書·劉頌傳》:“宜承大勛之籍,及陛下聖明之時,開啟土宇。”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百菊溪制府》:“賞識人才,如 朱白泉 亷使、 溫 臬使 承志 ,皆拔自微員,故人樂為之用,以集大勛。”
後舞
即大豫舞。《宋書·樂志一》:“﹝ 宋武帝 永初 元年十二月﹞又改《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後舞》。”《南齊書·樂志》:“《前舞》、《後舞》, 晉 泰始 九年造。《正德》、《大豫舞》, 傅玄 、 張華 各為歌辭。 宋 元嘉 中,改《正德》為《前舞》,《大豫》為《後舞》。”
前歌
見“ 前歌后舞 ”。
振旅
(1).謂整隊班師。《詩·小雅·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毛 傳:“入曰振旅,復長幼也。” 孔穎達 疏引 孫炎 曰:“出則幼賤在前,貴勇力也;入則尊老在前,復常法也。”《漢書·陳湯傳》:“臣與吏士共誅 郅支單于 ,幸得禽滅,萬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勞道路。” 顏師古 註:“師入曰振旅。” 唐 皇甫冉 《送袁郎中破賊北歸》詩:“ 黃香 省闥登朝去, 楊僕 樓船振旅歸。”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左侯相之夢》:“設官置防,布置粗定,然後振旅入塞,返其故鎮。”
(2).整頓部隊,操練士兵。《國語·晉語五》:“乃使旁告於諸侯,治兵振旅,鳴鐘鼓,以至於 宋 。”《漢書·李廣傳》:“振旅撫師,以征不服。”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今 楚 而敢伐 徐 ,則以不救 黃 而覘 桓公 之不能矣。公能於此而振旅焉,猶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