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其十一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讀史·其十一原文

九夷闢地識遺賢,白帽端居木榻穿。

卓行至今推有道,建安詞藻漫流傳。

詩詞問答

問:讀史·其十一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讀史·其十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讀史·其十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吳當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參考注釋

九夷

(1).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東方之夷有九種。”《後漢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明 袁袞 《遠遊賦》:“昔 孔 聖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說指玄菟、樂浪、高驪、滿飾、鳧更、索家、東屠、倭人、天鄙。見《爾雅·釋地》“九夷”疏。

(2).泛稱少數民族。《書·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蠻。” 孔 傳:“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誠》:“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異聲而皆樂,九夷八狄之哭,異聲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賦》:“九夷五狄順方向而來奔。” 明 陸深 《傳疑錄》:“諸侯述職,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

闢地

(1).開拓疆土。《逸周書·諡法》:“闢地有德曰襄。” 朱右曾 校釋:“辟,開廣也。”《韓非子·飾邪》:“ 秦 以其大吉,闢地有實,救 燕 有名。” 漢 桓寬 《鹽鐵論·伐功》:“ 燕 襲走 東胡 ,闢地千里,度 遼東 而攻 朝鮮 。”

(2).開墾土地。《管子·八觀》:“闢地廣而民不足者,上賦重,流其藏者也。”《淮南子·修務訓》:“ 舜 作室,築牆,茨屋,闢地,樹穀,令民皆知去巖穴,各有家室。”

舊謂遷地以避禍患。《論語·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去亂國,適治邦。”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四:“ 鄭氏 注作者七人,以 沮溺 為闢地者。”

開闢疆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曾由 地中海 、 黑海 之間攻服諸遊牧部落,闢地至 西印度 。”

遺賢

(1).指棄置未用的賢才。《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鹹寧。”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早發三鄉山行》:“遺賢一一皆羈致,猶欲高深訪隱淪。”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志遺八》:“即古聖帝明王之世,必有遺賢。”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以言野無遺賢,則所遺無量;以言取士必得,則所得僅半。”

(2).謂棄置賢才。《商君書·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蓋,賢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損,故遺賢去智,治之數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遺賢也。” 宋 柳永 《鶴沖天》詞:“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

(3).猶先賢。《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懷我風愛,永載遺賢。”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齊 ,古之遺賢。” 唐 苗晉卿 《壽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繼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過想遺賢。”

白帽

(1).即白紗帽。《宋書·明帝紀》:“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備羽儀。”參見“ 白紗帽 ”。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白帽,採薇青雲端。” 宋 梅堯臣 《次韻和吳正伸以予往南陵見寄兼惠新醞早蟹》:“入門得寄詩,欲覽整白帽。”

(3).白布帽。舊時喪服。俗稱白包頭。《南史·梁安成康王秀傳》:“及薨, 四川 人裂裳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車裂而 秦 人不憐, 武侯 則巷祭路哭,白帽成俗。”

(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稱。 清 黃遵憲 《烏之珠歌》:“黃巾甫平白帽擾,戰馬每歲從周旋。”

(5).現代醫務、飲食等行業的工作帽。 沉從文 《三三》:“坐了一會兒,出來了一個穿白袍戴白帽、裝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報》1983.12.11:“別看這水餃攤是簡陋的披棚,走進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員個個頭戴白帽,身穿白服,桌淨地潔。”

端居

謂平常居處。 唐 孟浩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築夫》詩:“寂寞荒村靜,端居念遠朋。”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淄川小聖人》:“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輒指畫談議,袞袞滔滔,竟晷不倦。”

木榻穿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此 寧 志行所欲必全,不為守高” 裴松之 注引 晉 皇甫謐 《高士傳》:“ 管寧 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後因以“木榻穿”形容高士不慕榮華,甘於淡泊生活。 元 虞集 《次韻伯庸尚書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簡吳宗師》之四:“高情總付珠簾卷,危坐空餘木榻穿。”

卓行

(1).遠行。《漢書·霍去病傳》:“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絶。” 顏師古 註:“卓亦遠意。”

(2).高尚的品行。 宋 陸游 《賀黃樞密啟》:“躬卓行於苟且自恕之俗,推絶學於散缺不全之經,凜然一家之言,發乎千載之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張公詠》:“卓行危言,為世名臣。”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建安

東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公元196—219年)

漢末 建安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詞藻

辭藻,詩文中蓄意加工的華麗辭語

流傳

謠言、新聞或其他信息在人們中間的傳播

流傳後世

一則正在流傳的謠言

詩詞推薦

  • 次耿參政韻

    阮麟翁元代〕雲耕月釣老書生,曾玷朝班錄姓名。萬里驅馳曕魏闕,一官落拓守江城。鵬摶北海風斯下,鵲繞南枝月正明。百尺
  • 送方仲荀

    釋簡長宋代〕行客心如何,借劍為君歌。雨昏山未開,花盡春無多。欲知貧別情,涕淚空滂沱。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侯山別墅視穫贈樂渠黃公·其三

    朱浙明代〕高秋收穫時,星言向田墅。童稚俱在田,牛羊牧煙渚。四顧但荒山,澹泊寡儔侶。悠悠空自知,落落竟誰許。不有
  • 送張彝歸長沙

    皎然唐代〕早聞凌雲彩,謂在鴛鷺儔。華發始相遇,滄江仍旅遊。策名忘苟進,澹慮輕所求。常服遠遊誡,緬懷經世謀。片帆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沙苑

    鄭谷唐代〕茫茫信馬行,不似近都城。苑吏猶迷路,江人莫問程。聚來千嶂出,落去一川平。日暮客心速,愁聞雁數聲。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李之儀宋代〕昨日霜風入絳帷,曲房深院繡簾垂。屏風幾曲畫生枝。酒韻漸濃歡漸密,羅衣初試漏初遲。已涼天氣未寒時。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觀音贊·其二

    釋月澗宋代〕抱膝坐盤陀,以耳觀無礙。一匊悲心海樣深,何時空卻眾日界。
  • 五月初作

    陸游宋代〕鄰舍舂新麥,家人拾晚蠶。推移逢夏五,賦與嘆朝三。遣日須棋局,忘憂賴酒甔。幽居有高致,多取未為貪。
  • 臨江仙

    張伯壽宋代〕吳越家聲傳鐵券,當年功指山河。公侯袞袞後來多。休符鍾俊傑,氣宇稟沖和。磊落胸襟清廟器,鵬程背可天摩。
  • 贈毛仙翁

    王起唐代〕冰霜肌骨稱童年,羽駕何由到俗間。丹灶化金留秘訣,仙宮嗽玉叩玄關。壺中世界青天近,洞裡煙霞白日閒。若許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奉答對俞寄鴨腳實見貽

    韓維宋代〕南國有佳樹,結陰君子堂。秋風凋碧葉,素實登新嘗。頃懷朋游重,千里走絳囊。朋遊方會合,論文開酒場。共嘉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丙寅歲苦貧戲題

    權德輿唐代〕清朝起藜床,雪霜對枯籬。家人來告予,今日無晨炊。鹺醯一已整,新炭固難期。厚生彼何人,工拙各異宜。間歲
  • 贈孫先生

    石介宋代〕世無伯樂不識馬,眼看騏驥如駑駘。先生今年四十四,才似皋夔胡為哉。泰山山下水照石,溪聲濊濊白雲堆。我居
  • 予與元均永叔君謨同年登科永叔尋人館閣元均

    石介宋代〕網羅當日得英雄,文陣三人各立功。海裹赤鯨疑有角,雲中騏驥欲追風。尋聞館閣英聲出,又見賢良大對通。亦說
  • 南園試小樂

    白居易唐代〕小園斑駁花初發,新樂錚摐教欲成。紅萼紫房皆手植,蒼頭碧玉盡家生。高調管色吹銀字,慢拽歌詞唱渭城。不飲
  • 自高梁橋泛舟至西海即景雜詠·其二

    乾隆清代〕閒置亭台俯淥波,進舟端勝畫中過。霽空如水清無滓,著個西山矗遠螺。
  • 題江山煙水圖

    陳杰宋代〕疊疊雲山過盡,茫茫煙水安歸。還君此畫三嘆,閒鐐江南釣磯。
  • 湯泉行宮八詠·其七·書室

    乾隆清代〕到處行宮書室多,簡編豈不此駢羅。略慚芸館如相問,三策董言可憶么。
  • 別方良翰

    黃公度宋代〕海上曾聞屬國歸,歸來依舊壯心違。風塵萬里長為客,管庫三年不救飢。尊酒欲謀良夜醉,庭花故就別時飛。看君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元禮春懷十首

    黃庭堅宋代〕老杜當年鬢髮華,尚言春到酒須賒。不堪詩思相料理,惱亂街頭賣酒家。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
讀史·其十一原文_讀史·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