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送顏希聖尚書守泉南》
全文:
聖朝寶運開虞唐,太平天子垂衣裳。
恢張治具崇儒良,孰不願依日月光。
用之則行舍則藏,孔門賢德遙相望。
朝望方隆位文昌,跬步可到中書堂。
問公擁麾何太忙,公獨三請志益剛。
俞音一下冥鴻翔,行李徑出臨濤江。
爭留孔戣動朝行,公更傴俯不敢當。
老成全德真圭璋,溫*如*春風嚴如霜。
柏台峩豸肅朝綱,賢關向風士氣揚。
大天小天稱公方,五年吏奸蓋而彰。
金華勸講言加詳,明主傾聽談皇一。
盍膺枋除任贊襄,名遂身退天所臧。
明哲保身身更康,高風可仰不可量。
泉山壤土接臨漳,健牙千里開封疆。
老龍負圖寵煌煌,何殊衣錦還故鄉。
賤子薄宦接王楊,曾陪御史臨文場。
風簾官燭夜未央,劇談猶記聲琅琅。
茲來誤忝尚書郎,始尋故步依門牆。
西風津頭望歸艎,挽公不留遠予將。
兩宮念公未詎忘,公雖遠去如在旁。
庶幾重來上錢塘,夾輔大業恢中邦,儻有重事須平章。
參考注釋
柏台
(1).御史台的別稱。 漢 御史府中列植柏樹,常有野鳥數千棲其上。事見《漢書·朱博傳》。後因以柏台稱御史台。 清 時亦稱按察使(臬台)為柏台。 唐 宋之問 《和姚給事寓直之作》:“柏臺遷鳥茂,蘭署得人芳。” 宋 陸游 《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未移桑蔭之淹,入總柏臺之峻。” 清 趙翼 《芷塘南回謁我於揚州喜贈》詩:“改官柏臺筆如帚,白簡威聲震朝右。”參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辨》。
(2). 柏梁台 的省稱。 南朝 梁 江淹 《奏記南徐州新安王》:“ 齊 石即撫,無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構,寧俟不才之。” 唐 李嶠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今日聯章處,猶疑上 柏臺 。”
朝綱
封建朝廷所制訂的法度綱紀
頒布朝綱
賢關
進入仕途的門徑。語本《漢書·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 顏師古 註:“關,由也。” 唐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幾年深道要,一舉過賢關。”《明史·職官志二》:“太學天下賢關,禮義所由出,人材所由興。”
向風
(1).臨風;迎風。《楚辭·遠遊》:“誰可與玩斯遺芳兮,晨向風而舒情。”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向風長嘆息,斷絶我中腸。” 明 陳子龍 《過酥溪水深不可涉》詩:“纂纂棗垂雨,離離苗向風。”
(2).謂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學問。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於是天下學士,靡然向風;人識廉隅,家知禮讓。”《南史·梁紀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國,莫不向風。”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鄉時,士子向風,不遠千里至。”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於是有文無學之士,靡然向風。”
歸依;仰慕。 漢 賈誼 《過秦論》:“天下之士,斐然嚮風。”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令陛下處積安之時,乘不拔之勢,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風。”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 噶爾丹 自是不敢窺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魯克部,相繼嚮風入貢。” 梁啓超 《中國改革財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風,爭欲效之。”
士氣
(1) 士兵的戰鬥意志,也指民眾的鬥爭精神
全體教員士氣高漲
(2) 指讀書人的氣勢、作風
士氣為之一新
樓鑰名句,送顏希聖尚書守泉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