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志詩二首

作者:酈炎 朝代:兩漢

見志詩二首原文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
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
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鍾祿。
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嶽。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值泰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詩詞問答

問:見志詩二首的作者是誰?答:酈炎
問:見志詩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詩文賞析

酈炎,字文勝,范陽人,《後漢書》有傳,今存詩僅此兩首。此詩約寫於他二十歲左右時,當時州郡舉薦他為孝廉,又徵召他為右北平從事祭酒,他都一一辭去,並寫下了這兩首詩以見其志。

第一首的前八句可為一段,作者將“大道”與“窘路”對舉,表明自己要走的是寬廣的人生道路,不願走狹窄的小道,因為他志向遠大,如同大鵬之鳥,其翼如垂天之雲,不願棲止於卑小之地,以免讓狹窄侷促的小路局限著自己舉足千里的步武。他要在大自然中舒展自己凌霄薄天的翅膀,放開千里之足,超世絕塵,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倏忽之間,令人難以追蹤。“賢愚豈常類”以下六句,說明他根本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一套,他認為儘管人的賢愚有別,但並非賢者自賢,愚者自愚,關鍵看自己的秉性如何。秉性清則志向高潔,秉性濁則品格卑污,人的命運並非掌握在上天手裡。只不過人富貴了就名登史冊,貧賤者則名不見經傳罷了。酈炎生活的東漢時代,統治者極力鼓吹“君權神授”,宣傳“天人感應”和讖緯迷信。酈炎反對“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與官方哲學針鋒相對的。“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兩句,頂上兩句而來,作者要主宰自己的命運,故說貧與富、窮與通若由自己主宰,那么有志之士也就用不著相面占卜了。此處暗用了戰國時蔡澤的典故,蔡澤在乾謁諸侯未被進用時,曾找唐舉相面。唐舉見他一副醜陋不堪的怪相,嘲戲他說:“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說:“富貴我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願聞之。”後來蔡澤西入秦,取范雎而代之,奪取了相位。(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由此看來,人的“通塞”最終還是“由己”的。

末尾六句,以西漢初的歷史人物陳平、韓信為例,說明有大志者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陳平在里社(家鄉),因家貧,富人都不肯把女兒嫁給他。(敖,通“傲”,這裡是被動用法,即“見傲”之意)後依劉邦,為其六出奇計,屢建大功,封侯拜相。韓信始為布衣時,家貧無行,曾釣於淮陰城後,依劉邦後,軍功卓著,被封為齊王。故詩中說他們“終為天下宰,食此萬鍾祿,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嶽。”看來酈炎的辭官,並非想高蹈遺世,做一名隱士,而是在宦官貴戚把持政權、朝政日非的桓、靈時代,他對黑暗的現實有所覺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其“志氣”在此。

第二首開頭以芝蘭為比興,寄寓著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靈芝生在河流的洲渚之中,往往因遭到洪波的衝擊而動搖其根本;蘭花所以開放得晚,是因為嚴霜摧殘了它的枝條,它們都是生非其地、生非其時。如果“二芳”生在泰山之阿,那又是另一種光景了。“文質”兩句一轉,由物及人。意謂一個文質兼備的人雖為世道所貴重,但只有為時所用才能發揮其長。下文以賈誼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賈誼乃洛陽才子,才華出眾,入仕後一年三遷,屢為朝廷更定法令,頗得漢文帝的器重,文帝準備委以重任,授與公卿之位。絳侯周勃、灌嬰等元老卻反對賈誼,詆毀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書·賈誼傳》)於是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遠適荊南。“絳灌臨衡宰”以下四句,所概括的就是這段史實,可見“賢才抑不用”的現象是不乏其例的。“抱玉乘龍驥”兩句,進一步抒發賢才不被知遇的感慨。璞玉不遇卞和,則不知其寶;千里馬不遇伯樂,連駑馬也不如;英才不遇明主,也難以施展其抱負。這是酈炎辭辟的另一原因。結尾兩句是收煞,作者希望在這混濁的時代能有像孔子那樣的聖人出來,列出德行、政事、文學、言語四科,以四科優劣取士,這是作者選拔人才的主張。

酈炎的《見志詩》,在詩歌史上應占有一席地位,它不僅在思想上閃耀著要求主宰自己命運和反對官方哲學的光輝,而且在藝術上成就也較高。西漢時代的五言詩,作者大多不可靠,所以劉勰說“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故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文心雕龍·明詩》)東漢的文人五言詩,在酈炎之前,藝術上較成功的很少,所以鍾嶸《詩品序》云:“東京二百載中,惟班固《詠史》,質木無文。”班固的《詠史》詩寫緹縈救父的故事,概據本傳,不加藻飾,詩歌形象較差,故有“質木無文’之譏。酈炎的《見志詩》,在抒寫自己的志氣與懷抱時,多用形象化的比擬,“大道”、“窘路”、“修翼”、“遠趾”、“陵霄羽”、“千里足”等等,都帶有象喻性。靈芝、蘭花,亦含興寄,鍾嶸《詩品》說:“文勝托詠靈芝,寄懷不淺。”有了興寄,就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藝術表現力,克服了“質木無文”的現象。又加此詩志氣豪邁高遠,“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等句,大有睥睨千古、逸氣乾雲之概,故顯得“梗概多氣”。在這方面,它影響到建安詩歌。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三云:“趙壹、酈炎、孔融、秦嘉五言,俱漸見作用之跡,蓋其時已與建安相接矣。”這話說得不錯。所謂“作用之跡”,是思致的安排,實指詩歌的藻飾以及字面、韻腳的講求。《見志詩》詞采朴茂,讀之琅琅上口,這與詩歌形式的講究有關。

酈炎的《見志詩》,甚至對左思的《詠史》也有一定影響,《見志詩》涉及歷史人物七八人,但他並非意在詠史,而是以詠史見志。開左思“名為詠史,實為詠懷”的先河。他們的詠史都是以史事證己意,篇中的歷史人物不過是詠懷述志的媒介。酈炎“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之句,與左思“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何其相似乃爾。“靈芝生河洲”以下六句,與左思《詠史》詩的“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萌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數句,興寄全然相同,此點應值得注意。

標籤:感慨志向

詩詞推薦

  • 杜鵑行

    杜甫唐代〕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業
  • 水調歌頭·題劍閣

    崔與之宋代〕萬里雲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淮上遇便風

    蘇舜欽宋代〕浩蕩清淮天共流,長風萬里送歸舟。應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滄溟始自由。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望雪

    李世民唐代〕凍雲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 齊天樂 與馮深居登禹陵

    吳文英宋代〕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幽雲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
  • 擬詠懷十一

    庾信南北朝〕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楚歌
  • 觀梅有感

    劉因元代〕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賣殘牡丹

    魚玄機唐代〕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紅英只稱生宮裡,翠葉那堪染路塵。及至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渡青草湖

    陰鏗南北朝〕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行舟
  • 宮中調笑·團扇

    王建唐代〕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思佳客·癸卯除夜

    吳文英宋代〕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隔年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運命論

    李康魏晉〕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故運之將隆,必生聖明之君。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其所以相遇也
  • 登岳陽樓

    陳與義宋代〕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
  • 停雲

    陶淵明魏晉〕(並序)停雲,思親友也。罇湛新醪,園列初榮,願言不從,嘆息彌襟。其一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
  • 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清代〕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憶秦娥·花似雪

    方以智宋代〕花似雪,東風夜掃蘇堤月。蘇堤月,香銷南國,幾回圓缺?錢塘江山潮聲歇,江邊楊柳誰攀折?誰攀折,西陵渡口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

    張昪宋代〕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隱映竹籬茅舍。天際客帆高掛。門
  • 擬行路難十八首

    鮑照南北朝〕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願君
  • 水調歌頭 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

    戴復古宋代〕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百載一機會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海潮·自題小影

    譚嗣同清代〕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骨相空談,腸輪自轉,回頭十八年過。春夢醒來么?對春帆細雨,獨自吟喔
見志詩二首原文_見志詩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