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蛩原文
秋來已十日,殘暑未全平。
忽聽蟲聲動,能令涼思生。
緒風時入樹,北斗漸沈城。
欹枕尚無寐,孤鐙欲二更。
詩詞問答
問:聞蛩的作者是誰?答:文昭
問:聞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聞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文昭的名句有哪些?答:文昭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殘暑
殘餘的暑氣。 唐 沉佺期 《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詩:“早涼晴後至,殘暑暝來散。” 宋 陸游 《風雨》詩:“殘暑時當盡,清風勢自回。”亦指夏末時節。 宋 范成大 《西樓秋晚》詩:“殘暑已隨梁燕去,小春應為海棠來。”
涼思
淒涼的思緒。 唐 李賀 《昌谷詩》:“鴻瓏數鈴響,羈臣發涼思。” 王琦 匯解:“涼思,淒涼之思。” 宋 蘇舜欽 《暑景》詩:“吟餘晴月上,涼思入尊罍。” 明 陳所聞 《傍妝檯·秋夜溪上孫子真胡長白對雨》曲:“池館客淹留,坐深涼思動高秋。”
緒風
餘風
唉秋冬之緒風。——《楚辭·屈原·涉江》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恆星,七顆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顆星名是天樞、天璇、天璣、 * 、玉衡、開陽和搖光。前四顆稱“斗魁”,又名“璇璣”;後三顆稱“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餘六顆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
無寐
不睡;不能入睡。《詩·魏風·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唐 吳融 《秋夕樓居》詩:“危欄倚遍都無寐,祇恐星河墮入樓。” 宋 趙抃 《客舟夜雨》詩:“朝發 溫江 上處溪,小舟無寐枕頻欹。” 清 黃鷟來 《秋日寄淮陰吳嵩三》詩:“想像山嶽姿,殘燈欲無寐。”
二更
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又稱二鼓。《南史·儒林傳·沉洙》:“ 梁 代舊律,測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盡於二更。”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雖是憂愁,讀書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楊嫂》:“二更的鑼聲響了,我和三哥便把母親抄給我們讀的一本《白香詞譜》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