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原文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詩詞問答
問:閨怨的作者是誰?答:王昌齡
問:閨怨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閨怨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王昌齡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昌齡名句大全
王昌齡閨怨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一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裝扮之後興高采烈登上翠樓。
忽見野外楊柳青青春意濃,真後悔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譯文二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初春來臨細心裝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然見到路邊楊柳新綠,心中一陣憂愁,悔不該叫夫君去從軍建功封爵。
注釋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凝妝:盛妝。
陌頭:路邊。
覓封侯:為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悔教:後悔讓
詩文賞析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詩題為《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少婦不知愁”,緊接著第二句又寫出這位不知愁的少婦,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凝妝”登樓遠眺的情景。於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閨中少婦果真不知愁嗎?當然不是。讀過全詩之後我們知道,這是一位丈夫遠征他鄉,自己獨守空房的少婦,即使在唐朝封建禮教尚不嚴格束縛婦女的時代,她平日裡也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稱為“詩眼”。這位少婦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作者何以稱之為“忽見”?其實,詩句的關鍵是見到楊柳後忽然觸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因為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著某種內在的相似。
故少婦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裡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想之後,少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覓封侯”便成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說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少婦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婦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並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銛,則割不深。王充《論衡·卷十三·超奇篇》
- 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年。
- 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佚名《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
-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弟子《論語·述而篇》
-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韓非及後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弟子《論語·子路篇》
- 青衫匹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辛棄疾《送湖南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