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王實甫》古詩文
朝代:元代,共收錄18篇詩文王實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後人推測他的生卒年大約是1260-1336年,主要創作活動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年-1307年),這正是元雜劇的鼎盛時期。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遊藝場所出入,是個不為封建禮法所拘、與倡優(當時的演員)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棄官歸隱,過著吟風弄月,縱遊園林的生活。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
詩詞問答
問:王實甫是哪個朝代的人?答:王實甫是元代的人。
問:王實甫的詩詞作品有多少首?答:我們已收錄 18 篇王實甫的作品。
問:王實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實甫名句大全
人物評價
西廂記簡介
劇本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為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坎坷,終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題。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於功名利祿之上。
《西廂記》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達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 《西廂記》之所以能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不僅在於其表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而且它在戲劇衝突、結構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廂記》的戲劇衝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展開的衝突。這是維護封建禮教的封建勢力和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間的衝突。此外,《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引起的另一條戲劇衝突的線索,這些衝突雖然屬次要,卻是大量的,錯綜複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一環扣一環地發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正是《西廂記》令人叫絕之處。《西廂記》的角色不多,戲卻很多,情節曲折。 《西廂記》的結構規模在中國戲劇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雜劇的一般慣例,用長篇巨製來表現一個曲折動人的完整的愛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雜劇由於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劇情簡單化和某種程度的模式化的缺點,能夠遊刃有餘地展開情節、刻劃人物。這是王實甫的一個創舉。 《西廂記》最突出的藝術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王實甫很善於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養以及彼此之間的具體關係,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並且調動多種藝術手段,生動、鮮明地將其表現出來。崔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都由於王實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不朽的藝術典型。 王實甫的《西廂記》問世以後,在中國文學史上?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版本數量多,流傳至今的明清刻本約有一百種。明清兩代的學者對《西廂記》評價很高,直到近代,《西廂記》的各種版本依舊活躍在舞台上,備受人們的讚賞。
王實甫古詩文大全(第1頁):
滾繡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小桃紅
水聲山色兩模糊,閒看雲來去。則我怨結愁腸對誰訴?自躊躇,想這場煩惱都也由咱取。感今懷古,舊榮新辱,都紫花兒序
也不學劉伶荷鍤,也不學屈子投江,且做個范蠡歸湖。繞一灘紅蓼,過兩岸青蒲。漁夫,將我這小小船兒棹將過去山坡羊
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一片聲雪下呈祥瑞。把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正宮 端正好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仙呂 混江龍
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池塘夢曉,闌檻辭春。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越調 鬥鵪鶉
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越調 鬥鵪鶉
閒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窟。披著領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風細雨。長則拙魯速
對著盞碧熒熒短檠燈,倚著扇冷清清舊幃屏。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窗兒外淅零零的風兒透疏欞,忒楞楞的紙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老子·德經·第七十三章》
-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佚名《易傳·象傳下·既濟》
-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納蘭性德《採桑子·當時錯》
- 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
-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商鞅《商君書·更法》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 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老子·德經·第八十章》
-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六回》
- 利出者實及,怨往者害來。列子及其弟子《列子·說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