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二原文
衡陽古勝郡,齊民頗淳質。
富饒幾維揚,朴靜類高密。
易將誠心感,難以威勢屈。
水宿亦安枕,岩扉不施蓽。
太平得良守,條教盡歸一。
人方樂簡治,自為宜老佚。
窮通有定數,舒捲猶古帙。
深思已詣理,達觀豈言物。
屢嘗登賓階,每許脫朝紱。
共談海鵬志,不道塞馬失。
金聲發鏘鏘,寶肆容瑟瑟。
遂回岷山眼,未委瘴江骨。
賡詠酬真樂,聊以歌化日。
珷玞難重陳,黃玉似蒸栗。
詩詞問答
問: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呂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呂陶名句大全
注釋
1. 文淵閣本作諧
參考注釋
齊民
(1).猶平民。《莊子·漁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漢書·食貨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馬,弋獵博戲,辭齊民。”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 清 趙翼 《華崗》詩:“同為一齊民,莫呼歸長吏。”
(2).謂治理人民。《韓非子·八經》:“設法度以齊民,信賞罰以盡民能。” 宋 梅堯臣 《訪施八評事》詩:“嬾問齊民術,喜看 莊叟 書。”
淳質
敦厚質樸。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世猶淳質,文從簡略。”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三代以前,其風淳質修謹不必言。” 明 唐順之 《程少君行狀》:“少君為人,淳質無所猜,對人輒見肝膈,人或愚之,終不為變。” 章炳麟 《文學說例》:“當文學陵遲,躁人喋喋,而欲救以淳質,非此莫由也。”
富饒
財富充足;物產豐富
維揚
揚州 的別稱。《書·禹貢》:“ 淮 海惟 揚州 。”惟,通“ 維 ”。後因截取二字以為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淮 海 維揚 ,三千餘里。” 唐 劉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見 楚 甸,天際望 維揚 。” 明 李東陽 《九日渡江》詩:“直過 真州 更東下,夜深燈火宿 維揚 。”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信哉繁麗推 維揚 ,肯讓他邦夸繡錯。”
朴靜
(1).謂順乎自然而無所作為。 唐 王勃 《梓州慧義寺碑銘》:“豈非君臣朴靜,則上皇扶失道之危;仁義沸騰,則大雄拯橫流之弊。”
(2).質樸文靜。 宋 葉適 《劉子怡墓志銘》:“六子五姪,皆朴靜重訥,未嘗程督,鵠侍株立,不一亂聲色。”
高密
(1).高大。 三國 魏 應璩 《與尚書諸郎書》:“陋巷之居,無高密之宇;壁立之室,無旬朔之資。”
(2).借指富貴之家、高門望族。 宋 蘇軾 《坤成節功德疏文》之一:“伏以功存社稷,慶鍾高密之門;澤及本枝,天胙大任之德。”
(3).指 漢 代 鄭玄 。 鄭玄 是 山東 高密 人。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錢大昕》:“以 漢 儒擬之,在 高密 之下。”
(4).指 漢 代 鄧禹 。 鄧禹 以功封 高密侯 。 清 吳偉業 《投贈督府馬公》詩之一:“上相 始興 開北府,通侯 高密 鎮 西京 。”
將誠
表達誠意。《清史稿·禮志四》:“至四時進獻,按時以奉,春雛鷄二,夏子鵝一,秋魚一,冬雉二,選肥且澤者以將誠焉。”
心感
(1).謂人心感化。 唐 白居易 《王澤流人心感策》:“澤流心感,而天下不太平者,未之有也。”
(2).心裡感動,感激。 元 范康 《竹葉舟》楔子:“累蒙書召,小生非不心感,但是我螢窗雪案,辛苦多年,自謂功名唾手可拾,豈知累科下第,惶恐難歸,以此拜訪無顏。”《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 張姑娘 又把 十三妹 的形容舉止並定親以前怎樣先私下問他許多的話都傾心吐膽的告訴了婆婆。 安太太 更是心感。”
難以
根據場合或情況很難作為自然的結果或後果
我難以拒絕
難以滿足
威勢
(1) 威力權勢
倚仗威勢
(2) 〈方〉∶威風
(3) 威力和氣勢
入夜,酷暑的威勢才稍稍減退
水宿
(1).謂棲息於水。 晉 左思 《蜀都賦》:“雲飛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文魚水宿,錦鳥雲翔。” 唐 杜甫 《倦夜》詩:“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2).指在舟中或水邊過夜。《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呂延濟 註:“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棧石星飯,結荷水宿。” 唐 李白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詩:“水宿 五溪 月,霜啼 三峽 猿。” 明 高明 《琵琶記·路途勞頓》:“奴家為欲赴京尋夫,於路風餐水宿,履險登高,受了多少狼狽。”
(3).白菖蒲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白昌》。
星座名。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方列星七宿的總稱。《後漢書·崔駰傳》:“陰事終而水宿藏。” 李賢 註:“水宿謂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也。”《國語·周語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 三國 吳 韋昭 註:“析木之分歷建星及牽牛皆水宿,言得水類。”
安枕
安眠。亦用以比喻無憂無慮。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二》:“欲平 赤眉 而後入關,是不守其本而爭其末也!恐國家之守轉在 函谷 ,雖臥 洛陽 ,得安枕邪?” 宋 葉適 《上殿札子》:“故內治柔和無狡悍思亂之民,不煩寸兵尺鐵,可以安枕,此其得也。”《明史·兵志三》:“將士疲於奔命,未嘗得安枕也。” 陳毅 《宿歐西》詩:“十日荒煙盡滌盪,今夜安枕似我屋。”
岩扉
(1).岩洞的門。 唐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2).借指隱士的住處。 宋 陸游 《開元暮歸》詩:“茹芝卻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不施
不見施用。 唐 韓愈 《貞耀先生墓志銘》:“維卒不施,以昌其詩。”
不簡慢。施,通“ 弛 ”。《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 劉寶楠 正義:“不施, 漢 石經同。《釋文》作‘不弛’。施、弛二字,古多通用……此文不施,即‘不弛’假借。 鄭 注《坊記》云:‘弛,棄忘也。’”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良守
賢能的州郡長官。 晉 傅鹹 《贈建平太守李叔龍》詩:“弘道興化,實在良守。”《晉書·諸葛恢傳》:“今之 會稽 ,昔之 關中 ,足食足兵,在於良守。”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昔者賢牧分 陝 ,良守共治,下邑必樹其風,一鄉可以為績。”
條教
法規,教令。《漢書·董仲舒傳》:“ 仲舒 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晉書·殷仲堪傳》:“領 晉陵 太守,居郡禁產子不舉,久喪不葬,録父母以質亡叛者,所下條教甚有義理。” 唐無可 《書事寄萬年厲員外》詩:“條教關天道,歌謡入聖聰。”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六》:“處則為佔畢絃誦,而出則為條教號令。” 嚴復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凡其群之部勒條教愈分明者,則其族愈強,而其種之傳愈遠。”
歸一
亦作“ 歸壹 ”。1.統一;一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致化歸一,分教斯五。” 宋 蘇軾 《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所貴議論歸一。” 宋 葉適 《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與人主意合,則雜家異學始絀,而歸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話碑集錄》附錄一《重編百丈清規聖旨》:“教 大龍翔集慶寺 笑隱長老 為頭,揀選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歸一者。”
(2).猶規矩。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歸一?我是第一個歸一的人。”
人方
古族名。即 夷方 。人,通“ 夷 ”。 殷 代分布在今 山東 一帶。 帝乙 、 帝辛 時曾多次抗 殷 ,後為 殷 所並。參閱《殷虛書契前編》。
自為
(從哲學範疇解釋,自為即)自覺,自由(掌握了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
窮通
(1).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呂氏春秋·高義》:“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閼紛綸,莫知其辨。”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
(2).謂乾涸與流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滱水》:“ 川渠 又東北合 滱水 ,水有窮通,不常津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
(3).謂阻隔與通暢。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
定數
(1) 一定的氣數;定命
在迷信的人看來,什麼事都有一個定數
(2) 確定的數量
這台機車的牽引定數,由原來拉一千多噸提高到二千三百噸
舒捲
(1).舒展和捲縮。 漢 劉勝 《文木賦》:“裁為用器,曲直舒捲。” 南朝 齊 王融 《巫山高》詩:“煙霞乍舒捲,猿鳥時斷續。” 宋 陸游 《居室記》:“東西北皆為窗,窗皆設簾障,視晦明寒燠為舒捲啟閉之節。” 清 吳偉業 《贈松郡副守涪陵陳三石》詩:“湖天搖落雲舒捲, 巫山 蕭森路折盤。”
(2).指人事的進退、出處。舒謂伸展其志,卷謂其志不伸而退藏。 晉 潘岳 《西征賦》:“ 孔 隨時以行藏, 蘧 與國而舒捲。” 宋 曾鞏 《 * 山送南城尉羅君》詩:“丈夫舒捲要宏達,世路俯仰多拘牽。” 明 高啟 《甪里村》詩:“始潛避 秦 君,終出安 漢 嗣。世羅焉能覊,舒捲聊自肆。”
深思
認真思考,深入考慮
深思熟慮
詣理
合理。 唐 權德輿 《<司徒張公集>序》:“其餘贊勛閥,表丘隴,銘器敘事,放言詣理,皆與作者方駕。”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若執事之言政,詣理切情。”《宋史·李穀傳》:“ 穀 為人厚重剛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談論,議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詣理,辭氣明暢,人主為之聳聽。”
達觀
心胸開朗,見解通達
賓階
西階。古時賓主相見,賓自西階上,故稱。《書·顧命》:“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唐 韓愈 《送區冊序》:“升自賓階,儀觀甚偉。”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房前各有階,右為賓階,左為阼階。”
不道
(1)
不料
不道 * 政府卻在十二月十八日通電各地軍政當局文里,又加上他們“搗毀機關、阻斷交通…”的罪名。——魯迅《“友邦驚詫”論》
(2)
無道
大逆不道
塞馬
(1).塞上的馬。 北周 庾信 《和趙王送峽中軍》詩:“胡笳遙驚夜,塞馬暗嘶羣。” 唐 元稹 《塞馬》詩:“塞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明 馬鑾 《雨中偕友人過度來親家小飲即事》詩:“薄暮城烏息,頻年塞馬驕。”
(2).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吉凶莫測。亦用以表示超然於得失禍福之外。 唐 杜牧 《贈李侍御》詩:“冥鴻不下非無意,塞馬歸來是偶然。” 宋 司馬光 《自嘲》詩:“有心齊塞馬,無意羨川魚。” 明 許自昌 《水滸記·效款》:“塞馬去無憑準, 楚 弓喪何須問。”
金聲
(1).指鉦聲。《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 顏師古 註:“金謂鉦也,一名鐲。”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2).指鐘聲。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宋 蘇軾 《十二琴銘·天球》:“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清 金人瑞 《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金聲齊雅頌,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聲。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別後音書錦字空。” 明 何景明 《贈子言》詩:“腰佩白玉環,手擲金聲賦。” 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金聲擲地,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
(4).對人聲音的美稱。 明 沉仕 《桂枝香·詠鏡題情》曲:“愛你秋波如練,金聲嬌軟。”
(5).恭敬的聲音。《逸周書·酆保》:“卑位柔色,金聲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釋:“金聲,肅也。”
(6).比喻美好的聲譽。 晉 劉琨 《勸進表》:“玉質幼彰,金聲夙振。” 唐 盧綸 《送黎燧尉陽翟》詩:“玉貌承嚴訓,金聲稱上才。”
(7).指聲譽傳播。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
鏘鏘
(1) 同“鏘”
(2) 盛的樣子
子將之陝,門人從者鏘鏘焉被於路。——《文中子》
(3) 高的樣子
逾高閣之鏘鏘。——《後漢書》。李賢注:“鏘鏘,高貌也。”
(4) 行走的樣子
出車檻檻,被練鏘鏘。——《文選·左思·吳都賦》
寶肆
珠寶店。 唐 李商隱 《寄彭城公啟》:“寶肆迴腸,只期 和氏 ;毉門投足,永念 倉公 。” 唐 李朝威 《柳毅傳》:“ 毅 因適 廣陵 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財已盈兆。”《雲笈七籤》卷六五:“冷若蕙風之叩瓊林,煥若晨景之曄寶肆。”
瑟瑟
(1) 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
秋風瑟瑟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形容顫抖
瑟瑟發抖
岷山
中國西部大山。位於四川松潘縣北,綿延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為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平均高度 2500 米,主峰 5588 米
未委
未悉,不知。 宋 岳飛 《申省招安寇盜狀》:“ 湖東路 見今盜賊嘯聚,動以數萬……除見措置剿殺外,其間若有能改行自新之人,未委合與不合招安?”
賡詠
相繼詠和。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上:“君臣會遇,形於賡詠,此與 唐 虞 賡載,事雖異而意同也。”《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太子通 滿 漢 文字,嫺騎射,從上行幸,賡詠斐然。”
化日
太陽光。亦借指白晝。《宋史·樂志》:“化日初長,時當暮春。蠶事方興,惟後惟嬪。” 金 元好問 《慶高評事八十之壽》詩:“化日舒長留暮景,秋風搖落變春溫。”
珷玞
似玉的美石。《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大興殿舍,功作萬計, 徂來 之松,刊山窮谷,怪石珷玞,浮於 河 淮 。” 唐 竇臮 《述書賦》:“ 纂 煥 嗣聖,體多拘撿,如彼珷玞,亂其琬琰。” 清 李漁 《玉搔頭·媲美》:“真玉既出,焉用珷玞,皎月當空,何勞爝火。” 蔡有守 《師子林》詩:“世之 耳 餘 輩,珷玞混球琳。”
重陳
再陳說,重複敘述。 晉 劉琨 《扶風歌》:“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詩:“行路難,難重陳。” 五代 和凝 《菩薩蠻》詞:“離恨又迎春,相思難重陳。”
黃玉
(1).黃色的玉飾。《禮記·月令》:“﹝季夏之月﹞衣黃衣,服黃玉。”《宋書·符瑞志上》:“赤虹自上下,化為黃玉。”按,今指含氟的矽酸鹽礦物。通常為黃色,亦有淺藍、淺綠、淺灰或白色。有玻璃光澤,硬度大。
(2).比喻栗肉。 元 張雨 《新栗寄雲林》詩:“朅來 常熟 嘗新栗,黃玉穰分紫殼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