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請釋金剛經卒軸原文
杵形中實兩頭虛,法喻國中後善俱。
九類眾生同寂靜,四重我相頓消除。
人天但仰懸河辯,蚊蚋難藏烈焰殊。
悟了更須防老漢,紫羅帳里撒真珠。
詩詞問答
問:僧請釋金剛經卒軸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僧請釋金剛經卒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僧請釋金剛經卒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中實
(1).猶真實。《墨子·尚賢中》:“此非中實愛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墨子·天志中》:“今天下之君子,中實將欲遵道利民,本察仁義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
(2).裡面堅實。 明 毛晉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卷上:“按蒹葭二物相類而異種者也。蒹小而中實。”
兩頭
(1) 兩端
甘蔗沒有兩頭甜
(2) 兩方面
我招誰惹誰了,弄得個兩頭受氣
國中
中學教育的第一至三年級階段
後善
後來的善行。《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更與從事,取其後善。” 李周翰 註:“取其後善,亦掩前惡。” 南朝 梁武帝 《立神明成佛義記》:“後善雖生,暗心莫改。”
眾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芸芸眾生
(2) 〈方〉∶畜生
寂靜
沒有聲音;安靜
屋子陰暗而寂靜
我相
佛教語。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輪迴六道的自體當做真實存在的觀點。佛教認為是煩惱之源。《金剛經·大乘正宗分》:“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六:“捫蝨天機動,驅蚊我相生。”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二出:“止因俺師弟 玉通 ,我相未除,慾根尚掛,致使那 柳宣教 用 紅蓮 掇賺。”《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金剛經》云:‘無人相,無我相。’世間萬事皆壞在有人相、我相。”
消除
使不存在;除去
消除核戰爭
消除每一個差錯
人天
(1).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眾生。《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三》:“能為世導師,映蔽人天眾;演説無所畏,我禮勝丈夫。”《魏書·釋老志》:“人天道殊,卑高定分。” 唐 白居易 《看夢得題答李侍郎詩因戲和之》:“看題錦繡報瓊瓌,俱是人天第一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按佛經,行善者得人天果報。”
(2).人間與天上。《晉書·陸雲傳》:“ 帝堯 昭煥而道協人天, 西伯 質文而 周 隆二代。” 郭沫若 《Lobeniche的塔》:“橫的自然觀和縱的道義感要構成一個新的金鑰開發人天的啞謎。”
(3).指糧食。民以食為天, 唐 人避 太宗 李世民 諱,改民作人,故稱“人天”。《舊唐書·音樂志三》:“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參見“ 民天 ”。
懸河
(1) 河床比兩岸地勢高的河流
(2) 瀑布
(3) 比喻說話或文筆流暢
口若懸河
蚊蚋
亦作“螡蚋”。1.蚊子。 唐 項斯 《遙裝夜》詩:“蚊蚋已生團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 唐孫華 《秋雨不止書悶》詩:“梧竹清有聲,螡蚋跡如掃。”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六章:“這支七個人組成的小分隊,在草叢裡忍受著密密的蚊蚋的侵襲,直到凌晨三點多鐘,還不見敵人的影子。”
(2).比喻壞人。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頓三州之地,蚊蚋蟻蟲之聚,感兇竪喣濡飲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通稱》:“蚊蚋亦名白鳥。 杜 寄 劉峽州 云:‘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 杜修可 云:‘……﹝白鳥﹞一謂蚊虻也,以譬小人。’”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人人只知道‘時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帳子裡有巨大的毒蟲以至於蚊蚋,爭相吸取他們的精血呢?”
烈焰
熾烈的火焰
老漢
(1) 年老的男子
(2) 老年男人的自稱
真珠
(1).即珍珠。形圓如豆,乳白色,有光澤,是某些軟體動物(如蚌)殼內所產。為珍貴的裝飾品,並可入藥。 唐 賈島 《贈圓上人》詩:“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綵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陰肝經,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詩:“憶昨庚辰歲,米價如真珠。”《艾青詩選·自序七》:“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貝》:‘你是虹彩的化身,觀念在心裡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結成粒粒真珠。’”
(2).指帘子。 唐 羅隱 《簾》詩之一:“會應得見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紗》詞:“手捲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鎻重樓。”參見“ 真珠簾 ”。
(3).指酒。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紅酒之勁者,手自劑量,合而為一,殺以白灰一刀圭,風韻頓奇。索余作詩,余為長句云:‘小槽真珠太森嚴,兵廚玉友專甘醇。兩家風味欠商略,偏剛偏柔俱可憐。’”
(4).荔枝的一種。 宋 蔡襄 《荔枝譜》第七:“真珠,剖之純瓜,圓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5).指美人之淚。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濕鉛華薄。” 明 劉基 《霜葉飛·七夕》詞:“盼油壁香車,駕了踟躕,欲上頻回顧,但暗滴真珠,教向人間、散成飛雨。”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彥雄 《露》詩:“銀河昨夜降醍醐,灑遍坤維萬象蘇,疑是鮫人曾泣處,滿池荷葉捧真珠。” 宋 蘇軾 《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詩:“巖頭疋練兼天靜,泉底真珠濺客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