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岑彥高史強本春日書懷二首·其二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原文

逝水不可復,百年行中分。

自嗟齒髮故,晚境桑榆鄰。

節物謾消長,枯荄不知春。

軒裳嘆雞肋,雀鼠盜廩囷。

學藝晚愈拙,彈冠力難陳。

澹然忘出處,任此無心雲。

世路羊腸險,恐遭象齒焚。

何如老山澤,憔悴非逃秦。

嵩少幸咫尺,雲泉許容身。

平生餘嗜好,舍舊當謀新。

安心本無法,妙理契析塵。

優哉真卒歲,豈復悅華紛。

詩詞問答

問:《次韻岑彥高史強本春日書懷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唐 許渾 《重遊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雲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遊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雲住,猶記殘花撲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中分

(1).均分。《莊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 魯 。”《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乃與 漢 約,中分天下。” 唐 白居易 《同夢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飲見贈》詩:“宮城煙月饒全占,關塞風光請中分。”

(2).從中間分開。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 。”

(3).分裂。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清 顧炎武 《羌胡引》:“是以禍成於 道君 ,而天下遂以中分。”

指房屋從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為上分;地以上為中分;階為下分。”

齒髮

牙齒與頭髮。借指年齡或謙稱自身

幸被齒髮,何敢負德?——李朝威《柳毅傳》

晚境

晚年的境遇;晚年。 元 曹伯啟 《涇陽述懷》詩:“晚境難期 博望侯 ,微官且學 子長 游。” 沙汀 《還鄉記》一:“他有時卻也不能不想到他的晚境。” 師陀 《期待》:“這兩個喪失了自己獨養子的老人……怎樣彼此照顧,而又怎樣度著他們的晚境呢?”

桑榆

(1)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2)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消長

(1) 增減;盛衰

(2) 謂變化

枯荄

乾枯的草根。《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三》:“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李善 注引《方言》:“荄,根也。” 唐 崔損 《霜降賦》:“翻繽紛之槁葉,宿蒼莽之枯荄。”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眾香愛春發枯荄,我知惟動兒女懷。” 明 劉基 《春雨》詩之一:“春風和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清 宋琬 《先大夫諱日》詩:“譬彼松下草,霜落成枯荄。”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軒裳

(1).猶車服。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軒裳日待旦,閶闔凌雲排。”

(2).指官位爵祿。 唐 元結 《忝官引》:“而可愛軒裳,其心又乾進。”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追憶悔尤,濫軒裳之非據;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歸。” 元 張養浩 《山坡羊》曲:“琴書筆硯為功課,軒裳倘來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稱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台》詞:“到底軒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與。” 明 劉基 《太公釣渭圖》詩:“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五:“ 堯 時石戶農,肯易軒裳苦。”

(4).用為對人的敬稱。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早攜書劍將行馬,忽枉軒裳特執裾。”

雞肋

亦作“鷄肋”。1.雞的肋骨。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捨棄之事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備 因險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 楊脩 便自嚴裝,人驚問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 漢中 ,知王欲還也。’” 宋 楊萬里 《曉過皂口嶺》詩:“半世功名一雞肋,生平道路九羊腸。” 明 吾丘瑞 《運甓記·辭親赴任》:“征舠已集,拜辭偷淚滴,只為雞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何華珍》:“宦海中風波豈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戀雞肋何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環》三:“某些領導對咱看不慣,把咱當成‘雞肋’!”

(2).雞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體。《晉書·劉伶傳》:“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 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螳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難》:“嘆十分狼狽,村拳共捱,鷄肋同壞。”

雀鼠

(1).麻雀和老鼠。《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操 怒,謂 融 曰:‘ 禰衡 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 宋 蘇軾 《寄劉孝叔》詩:“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 神武 。” 梁啓超 《少年中國說》:“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

(2).粟鼠,大鼠。《詩·魏風·碩鼠》“碩鼠碩鼠” 三國 吳 陸璣 疏:“今 河 東有大鼠,能人立,交前兩腳於頭上,跳舞善鳴,食人禾苗,人逐則走,入樹空中,亦有五技,或謂之雀鼠。其形大,故序雲大鼠也。”

(3).比喻小人。 唐 周曇 《博陸侯》詩:“棟樑徒自保堅貞,毀穴難防雀鼠爭。不是主人知詐偽,如何柱石免敧傾。”

學藝

學問、技藝

他倆在切磋學藝

彈冠

(1).彈去冠上的灰塵;整冠。《楚辭·漁父》:“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慶或敬肅等。 宋 蘇軾 《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詩:“今日散幽憂,彈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序》:“予乃彈冠拭目,拜而窺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內無 金 張 之援,外乏彈冠之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唐 襄陽 孟浩然 ,與 李太白 交遊。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久無訊息,乃入京謁之。” 王闓運 《上曾總督書》:“故人朝升而良友彈冠,時相夕貶而黨與並空。”

(4).指為官。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十五好詩書,二十彈冠仕。” 宋 陸游 《憶昔》詩:“早知虛起彈冠意,悔不常為秉燭游。”參見“ 彈冠相慶 ”。

澹然

(1).恬淡貌。《韓非子·大體》:“澹然閒靜,因天命,持大體。” 宋 蘇軾 《祭陳君式文》:“澹然無求,抱潔沒身。”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余見高壽之人多能養精神,不妄用之,其心澹然,無所營求。”

(2).安定貌;安靜貌。《文選·揚雄<長楊賦>》:“使海內澹然,永忘邊城之災。” 李善 註:“澹,安也。”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四:“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 吳雙遣 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釣。”

無心雲

謂浮雲。語本 晉 陶潛 《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唐 杜甫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上有無心雲,下有欲落石。泉聲聞復息,動靜隨所激。” 宋 辛棄疾 《玉樓春》詞:“無心雲自來還去,元共青山相爾汝。”

世路

指人世的經歷

世路風波

羊腸

(1).喻指狹窄曲折的小路。《尉繚子·兵談》:“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谷亦勝。”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路失羊腸險,雲橫雉尾高。” 清 陳維崧 《青玉案·移寓積翠閣用藝香詞韻》詞:“梯空架就羊腸路,領俊鶻,穿煙去。”如:羊腸小道。

(2).山名。《楚辭·大招》:“西薄 羊腸 ,東窮海只。” 洪興祖 補註:“《戰國策》注云: 羊腸 , 趙 險塞名,山形屈辟,狀如羊腸。今在 太原 晉陽 之西北。”《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山? 會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華 、 岐山 、 太行 、 羊腸 、 孟門 。”

(3). 羊腸坂 的省稱。《史記·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趙 ,斷 羊腸 ,拔 閼與 ,約斬 趙 , 趙 分而為二。” 隋 江總 《并州羊腸坂》詩:“三春別帝鄉,五月度 羊腸 。”參見“ 羊腸坂 ”。

象齒

象牙。《詩·魯頌·泮水》:“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唐 溫庭筠 《織錦詞》:“象齒熏鑪未覺秋。” 宋 姜夔 《齊天樂》詞序:“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鬬。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憔悴

(1) 黃瘦;瘦損

憔悴孤虛。——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形容憔悴

憔悴了許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點憔悴

(3) 困頓

漂淪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生民憔悴

(4) 煩惱

何苦將錢去買憔悴,白折了五百兩銀子,又送了五條性命。——《二刻拍案驚奇》

逃秦

猶避 秦 。避亂。 唐 麴信陵 《移居洞庭》詩:“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 秦 。” 宋 葉適 《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作》:“初如別逃 秦 ,疏附恥獨賢。”

嵩少

嵩山 與 少室山 的並稱。亦用為 嵩山 的別稱。 唐 賈島 《永福湖和楊鄭州》:“ 嵩 少 分明對, 瀟 湘 闊狹齊。”《新唐書·隱逸傳序》:“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於道,至號 終南 、 嵩少 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喪焉。” 宋 吳坰 《五總志》:“ 端彥 既與 元長 不合,乃遯 嵩少 間。”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忠寧授中憲大夫制》:“今東方徵兵未已, 嵩 、 少 、 虢 、 雒 之間,戈殳相逮,皆爾所部也。”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雲泉

(1).瀑布,山泉。 唐 沉佺期 《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扈從出西嶽作》詩:“雲泉紛亂瀑,天磴矻橫抱。” 唐 韋應物 《雲陽館懷谷口》詩:“雲泉非所濯,蘿月不可援。”

(2).白雲清泉。借指勝景。 唐 白居易 《偶吟》之一:“猶殘少許雲泉興,一歲 龍門 數度游。” 唐 康駢 《劇談錄·白傅乘舟》:“ 白尚書 為少傅,分務 洛 師,每有雲泉勝境,靡不追游。” 宋 司馬光 《重經車輞谷》詩:“雲泉佳處須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容身

在某處勉強居住、生活,安身

無容身之地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嗜好

特別愛好(多用於貶義)

本人別無嗜好,只是每天都想喝上一杯

謀新

謀求更新。 唐 孫樵 《興元新路記》:“古人尚謀新,仍曰何必改作。利不十,法不變,豈謀新亦未易耶?”

安心

(1) 放心

工作沒幹完他不安心

(2) 心情安定

安心工作

無法

沒轍,想不出辦法

我無法做出這道題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卒歲

(1) 度過一年

聊以卒歲

(2) 全年

卒歲之收,不過畝四石

詩詞推薦

次韻岑彥高史強本春日書懷二首·其二原文_次韻岑彥高史強本春日書懷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