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師彈琴示道輔

作者:沈遼 朝代:宋代

太古師彈琴示道輔原文

我臥南山正如夢,朝來欲過左史洞。

陽羨羽人惠相訪,三尺焦桐行自從。

山上赤日烈如火,洞裡石泉凝作凍。

揮手一奏離騷曲,促軫重作高山弄。

岩下隱隱白雲生,松風泠泠幽鳥哢。

誰識襄陽魏夫子,緇衣遠來自崤雍。

身出重圍戰不死,振翼江南若孤鳳。

數日相從甘淡薄,不與人間同倥傯。

夫子能知琴中趣,不叱老夫無世用。

三人出洞日已斜,青山茫茫煙瞢瞢。

詩詞問答

問:太古師彈琴示道輔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太古師彈琴示道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正如

就像,和什麼一樣。

例句:

正如你所說,字典網的書法字典很受書法愛好者歡迎!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左史

(1).官名。 周 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記行動,右史記言語。見《禮記·玉藻》。一曰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見《漢書·藝文志》。 唐 宋 曾以門下省之起居郎、中書省之起居舍人為左、右史,分別主記事與記言。

(2).複姓。 楚 有 左史倚相 。見《國語·楚語》。

陽羨

借指 宜興 出產的茶。 宜興 ,在今 江蘇 。 秦 漢 時稱 陽羨 ,故名。 宋 梅堯臣 《得雷太簡自製蒙頂茶》詩:“顧渚及陽羨,又復下 越 茗。”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 張芸叟 《畫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羽人

(1).古官名。《周禮·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 晏子 不時而入見曰:‘蓋聞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將殺之。’”

(2).神話中的飛仙。《楚辭·遠遊》:“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舊鄉。” 洪興祖 補註:“羽人,飛仙也。”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貫月查,亦謂掛星查,羽人棲息其上。”

(3).道家學仙,因稱道士為羽人。 唐 錢起 《臥疾答劉道士》詩:“寶字比仙藥,羽人寄柴荊。”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入道》:“來這 華山 雲臺觀 做個羽人,明星夜禮,靈藥朝修。” 清 朱彝尊 《同錢王過白雲觀分韻》之一:“偶尋樵子逕,因訪羽人居。”

三尺焦桐

指琴。 漢 蔡邕 有焦尾琴,故稱。 唐 李洞 《斃驢》詩:“三尺焦桐背殘月,一條藜杖卓寒煙。”參見“ 三尺桐 ”。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赤日

(1).紅日;烈日。 唐 杜甫 《晚晴》詩:“南天三旬苦霧開,赤日照耀從西來。” 宋 王安石 《元豐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龜兆出。”《水滸傳》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2).比喻天子。 唐 杜甫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 仇兆鰲 註:“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

石泉

山石中的泉流。《楚辭·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來水》:“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極已也。” 唐 杜甫 《石泉》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宋 蘇軾 《峽山寺》詩:“石泉解娛客,琴築鳴空山。” 元 劉迎 《寒食阻雨招元功會話》詩:“楊柳杏花相對晚,石泉槐火一時新。” 清 唐甄 《潛書·敬修》:“居於河濱者,始汲而歸,濁不可飲也。注而勿擾,則石泉矣。”

揮手

揮動手臂或手中拿著的東西表示信號、問候或致敬

不住地向他揮手,直到列車在遠處消失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促軫

旋緊調弦的軸。軫,弦樂器上調弦的軸。 唐 李嘉祐 《送兗州杜別駕之任》詩:“停車邀別乘,促軫奏胡笳。” 宋 沉遼 《太古師彈琴示道輔》詩:“揮手一奏離騷曲,促軫重作高山弄。”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泠泠

(1) 形容清涼;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

鳥哢

鳥鳴。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一:“鳥哢歡新節,泠風送餘善。” 唐 蘇頲 《奉和春日幸望 * 應制》:“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絃。” 宋 陸游 《數日寒頓減頗有春意感懷賦短歌》:“林梢報梅白,水際聞鳥哢。”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3).《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註:“《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重圍

層層的包圍

殺出重圍

振翼

指鳥拍翅膀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淡薄

(1) 不濃厚

霧逐漸淡薄了

(2) 因淡忘而印象模糊

印象淡薄了

(3) 清貧

代儒家道雖然淡薄,倒也豐豐富富完了此事。——《紅樓夢》

(4) 冷淡,不親密

感情淡薄

不與

不贊成

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倥傯

亦作“ 倥傯 ”。亦作“ 倥怱 ”。 1.困苦窘迫。《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悲餘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王逸 註:“倥傯,猶困苦也。”《後漢書·張衡傳》:“誠所謂將隆大位,必先倥傯之也。” 李賢 注引《埤蒼》曰:“倥傯,窮困也。”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 清 龔自珍 《江左小辨序》:“使倥傯拮据,朝野騷然之世,聞其逸事而慕之,覽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事情紛繁迫促。《後漢書·卓茂傳論》:“ 建武 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 南朝 齊 孔稚圭 《北山移文》:“敲扑諠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九:“凡有行役,雖數日程,道路倥傯之際,亦有日記。”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小傳》:“戎馬倥怱,不廢講詠。”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傯之際,遂未奉聞也。”

(3).指匆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德報怨》:“﹝ 賈泳 ﹞倥傯而退, 贄 ( 竇贄 )頗銜之。” 清 金捧閶 《守一齋筆記·十三閣老》:“忽見一婦人,長八尺許,衣 * ,倥傯而來。” 柯靈 《香雪海·小浪花》:“因為行色倥傯,我沒有機會問 陳鶴皋 獻身紅氍毹上的經過。”

見“ 倥傯 ”。

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稱

老夫自有主張,爾等不必多言

無世

(1).謂無後嗣。《書·呂刑》:“遏絶 苗 民,無世在下。” 蔡沉 集傳:“使無繼世在下國。”

(2).無論任何世代。《文獻通考·田賦二》:“古者,制民之產,是度其丁戶之眾寡而授之田也,無世而無在官之田,不特 唐 初也。”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瞢瞢

亦作“矒矒”。昏昧;糊塗。《呂氏春秋·介立》“吾義不食子之食也” 漢 高誘 註:“昔者 齊 飢, 黔敖 為食於路,有人戢其履,瞢瞢而來。”《禮記·檀弓下》作“貿貿”。 唐 孟郊 《寄張籍》詩:“傾敗生所競,保全歸矒矒。”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而吾黃種同胞,沉沉黑獄,殆二十禩,瞢瞢黔黎,逾四百兆。”

詩詞推薦

太古師彈琴示道輔原文_太古師彈琴示道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