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飛來峰原文

意行忽出門,欲留聊植杖。

雲開飛來峰,巋然眉睫上。

氣勢欲翔舞,秀色無千嶂。

萬物皆我造,何從有來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歸俯仰。

心知目所見,皆即自幻妄。

如窺鏡中容,容豈他人像。

頗怪胡阿師,乃作去來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聲輒放。

且復臨冷泉,舉手弄清漲。

詩詞問答

問:飛來峰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飛來峰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參考注釋

意行

(1).謂心之所思。《管子·內業》:“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雲氣,意行似天。”

(2).猶信步。 唐 劉禹錫 《蠻子歌》:“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 宋 范成大 《與正夫朋元游陳侍御園》詩:“沙際春風捲物華,意行聊復到君家。” 清 錢謙益 《登南岩抵破山即事》詩:“意行曳杖隨所騁,遙林紅葉紛相請。”

(3).思想行為。《韓非子·說疑》:“亂主則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國。”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督叔弼季默詩及破余酒戒》:“意行無人非,駿發不中休。”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植杖

(1).倚杖。扶杖。《論語·微子》:“ 子路 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 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後因以“植杖”為典。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一:“寒草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唐 韋嗣立 《自湯還都經龍門北溪贈張左丞崔禮部崔光祿》詩:“褰簾出野院,植杖候柴門。”《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降及 春秋 ,植杖之叟,耦耕之夫,販牛之商,斲輪之工,散見於傳記諸書,猶往往不絶。”

(2).立杖。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張七 ﹞乃詣神祠禱曰:‘小人不幸,為劇盜逼,窮迫無路,敬植杖神前,視所向而往。’杖仆向東北,乃迤邐行乞至 天津 。”

飛來峰

(1).山峰名。也稱 靈鷲峰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北,與 靈隱寺 隔溪相對,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 五代 至 元 代的造像三百多尊。《鹹淳臨安志》卷二三:“ 晏元獻公 《輿地誌》云:‘ 晉 鹹和 元年西天僧 慧理 登茲山,嘆曰:此是 中天竺國 靈鷲山 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邪?因掛錫造 靈隱寺 ,號其峰曰 飛來 。’” 宋 王安石 有《登飛來峰》詩。

(2). 宋徽宗 時,於 東京 汴梁 (今 河南 開封 ) 景龍山 側築一土山,名 艮岳 ,其中一山峰名 飛來峰 。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因其餘土,積而為山,山骨虣露,峰稜如削,飄然有雲姿鶴態,曰 飛來峰 。”

然眉

火燒眉毛。喻情勢非常急迫。《明史·吳貞毓傳》:“﹝ 任國璽 ﹞疏論時事三不可解,中言禍急然眉,當思出險。” 鄭觀應 《盛世危言·禁菸下》:“洋藥土藥一任其自生自滅,自去自來,惟圖多收稅釐,稍濟然眉之急。”參見“ 火燒眉毛 ”。

氣勢

表現出來的力量、威勢

民族解放運動的磅礴氣勢

翔舞

亦作“ 翔儛 ”。飛舞。《楚辭·九章·懷沙》:“鳳皇在笯兮,鷄鶩翔舞。” 漢 王褒 《九懷·株昭》:“丘陵翔儛兮,谿谷悲歌。” 明 劉基 《松風閣記》:“當日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 魯迅 《野草·希望》:“現在沒有星,沒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愛的翔舞。”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何從

(1).猶怎么辦。多用於對問題的抉擇。《史記·大宛列傳》:“﹝ 宛 貴人﹞約曰:‘ 漢 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 漢 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漢 軍熟計之,何從?’”

(2).從何處,從哪兒。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亂者,何從而得之?”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文字如此之難,工農何從看起?”

(3).猶何嘗,何曾。《白雪遺音·馬頭調·又是想來》:“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從有真心。”《紅樓夢》第一百回:“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

有來

用於 元 代由蒙文直譯成漢語的公牘等。表示語句結束。《元朝秘史》卷一:“ 孛端察兒 在時,將他做兒,祭祀時同祭祀有來。” 李文田 註:“有來者,結束之詞,今京師有此語。”《元典章·刑部二·詳讞》:“上路里設兩員推官,中路里設一員推官,委付呵,怎生奏呵, 世祖 皇旨有來。”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毫末

(1).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劉先生夫人墓誌》:“參差 孔 樹,毫末成拱。” 宋 司馬光 《和聶之美諷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鮑 亦相欺?” 鄒韜奮 《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過去政府雖有所懲治,然僅竊鉤者誅耳,神奸巨猾,未損毫末。”

(2).指筆端。 唐 杜甫 《奉觀嚴鄭公岷山沲江圖畫十韻》之二:“嶺雁隨毫末,川蜺飲練光。” 仇兆鰲 註:“毫末,謂畫筆。練光,謂畫絹。” 宋 蘇軾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迭嶂圖>》詩:“使君何從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舊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所見

(1).看到的。《晉書·嵇康傳》:“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目習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

(2).猶見解;意見。《漢書·儒林傳·嚴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樂 為明,質問疑誼,各持所見。”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蒙陛下厚恩,苟有所見,不敢不言。”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奏請午朝》:“惜乎當時外間諸公所見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窺鏡

(1) 管道或罐(槽)壁上的透明部分,以便給出液面或液體流動的目視指示亦稱“窺視孔”、“觀察孔”

(2) 安裝並密接在爐子邊上的一塊耐高溫透明材料(如雲母),通過它可以看到爐內情況

中容

傳說中的古國名。《呂氏春秋·本味》:“ 中容 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山海經·大荒東經》:“有 中容 之國, 帝俊 生 中容 。 中容 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

人像

(1) 在照相材料上產生的人體的任何照片

(2) 人的形體的表現(如在素描、油畫、模型、雕塑、刺繡中),特指人體形象,尤指裸體人像的表現

阿師

稱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據兩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師,爭敢輒無禮,柱杖何在?可擊之。’” 宋 范成大 《寶現溪》詩:“躍珠本具眼,聊共阿師戲。”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邂逅 雲中 老阿師,里人許我話 劉 雷 。”

去來

(1).往來,往返。《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飢,行不飾。”《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2).謂離去而又歸來。《史記·孝文本紀》:“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覺去來新。”

(3).離去。來,語氣助詞。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鍾。”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在,無窮生滅看香菸。”

果是

果真是,果然是。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登巫山縣樓作》詞:“更值清明風雨夜,知道愁辛,果是當時作賦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果是咱飢變做渴,咽喉乾燥,肚兒里如火。”《水滸傳》第九回:“果是這人症候在身,權且寄下。”

笑聲

笑時發出聲或猶如笑的聲音

笑聲朗朗

且復

猶言姑且再。《莊子·應帝王》:“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還其私。” 宋 陸游 《十月八日九日連夕雷雨》詩:“牽蘿且復補茅屋,飯豆何妨羹芋魁。” 明 劉基 《劉宗文菜窩遣興》詩:“且復擷其蔬,獨酌慰衰晚。”

冷泉

(1).清涼的泉水。 南朝 梁 蕭統 《答晉安王書》:“冷泉石鏡,一見何必勝於傳聞。”

(2).泉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 靈隱寺 前 飛來峰 下, 唐 元英 建亭其上,名叫 冷泉亭 。 唐 徐夤 《游靈隱天竺二寺》詩:“ 丹井 冷泉 虛易到,兩山真界實難名。” 宋 趙汝茪 《漢宮春》詞:“慢贏得、秋聲兩耳, 冷泉亭 下騎驢。” 清 陳維崧 《水調歌頭·送惲南田之錢塘並柬毛稚黃》詞:“猶記 冷泉亭 上,百道跳珠噴雪,飛瀑掛杉松。”

清漲

(1).清澈的大水。 宋 范成大 《湘口夜泊》詩:“坡陀狠石蹲清漲,澹蕩光風浮白芷。”

(2).無雨而水自盈。 明 宋濂 《贛州聖濟廟碑》:“每當長夏,水易涸,隱起若岡阜,舟楫不通……﹝ 趙抃 ﹞亟徼靈於廟,水清漲者八尺。清漲,俗謂無雨而水自盈也。”

詩詞推薦

飛來峰原文_飛來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