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寄山房有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靜寄山房有會原文

山房額靜寄,聖藻義仰尋。

寄靜義猶小,靜寄義實深。

寄於靜為逸,片時圖娛心。

靜亦寄應會,兩儀互為斟。

動之寄易知,靜之寄難諶。

設能體靜寄,大公因物任。

是具陰陽撰,詎悅山水音。

詩詞問答

問:靜寄山房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靜寄山房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

參考注釋

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書·李德裕傳》:“又按屬州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又送鄭伯昌》詞:“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溫庭筠 《宿白蓋峰寺》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宋 蘇軾 《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3).山中的書室。《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陳衍 《元詩紀事·李孟》:“君辭歸,築山房,摘 李公 詩語為扁名。”

靜寄

優閒地寄寓、依託。 晉 陶潛 《停雲》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 宋 陸游 《漁隱堂獨坐至夕》詩:“三尺桐絲多靜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聖藻

帝王的文辭。 唐 顧況 《樂府》:“文房開聖藻,武衛宿天營。”

片時

一會兒

娛心

使心情愉快

娛心悅耳

應會

(1).應接聚會。《世說新語·政事》“羣胡同笑,四坐並懽”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王導 接誘應會,少有牾者。雖疎交常賓,一見多輸寫款誠,自謂為 導 所遇,同之舊暱。”

(2).適應時機。 唐 韓愈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公結髮從軍四十餘年,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乘機應會,捷出神怪,不畏義死,不榮幸生。”

(3).猶應付。 宋 葉適 《李仲舉墓志銘》:“倥傯難理,雍容應會;迷謬不決,歘疾赴機。”

兩儀

(1).指天地。《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孔穎達 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晉書·摯虞傳》:“考步兩儀,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乾坤:清者為乾,濁者為坤,人在中間相混。”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舊唐書·儒學傳下·盧粲》:“又 安樂公主 承兩儀之澤,履福祿之基,指 南山 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陰陽、男女。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贊成女學,以為淆亂兩儀,非天曹所喜。”

難諶

不能信任。《書·鹹有一德》:“嗚呼!天難諶,命靡常。” 孔穎達 疏:“以其無常,故難信。” 唐 楊炯 《唐贈荊州刺史成知禮神道碑》:“將蹈九州,平三階,豈意大和交薄,而天道難諶,降年不永。”

大公

(1).謂以天下為公。 漢 劉向 《說苑·至公》:“古有行大公者,帝 堯 是也……得 舜 而傳之,不私於其子孫也。”

(2).極其公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徽宗 嘗對輔臣語及 元祐 、 紹聖 事,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扶偏救弊。”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吾道貴大公,片言折邪妄。” 鄒韜奮 茅盾 等《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深望領導抗戰之領袖與政府,以大勇大公之心,毅然決然,當機立斷。”

即 太公望 ( 呂尚 )。輔佐 武王 滅 商 有功,封於 齊 。《左傳·僖公四年》:“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 劉文淇 疏證:“ 太公 ,謂 呂尚 也…… 梁履繩 曰:‘始封之君,子孫尊為太公。《齊世家》: 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 。《田敬仲世家》亦稱 田和 為太公,是也。’”

物任

選用,擢用。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七繆》:“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謝表》:“仕通物任,官登郎掾。”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詩詞推薦

靜寄山房有會原文_靜寄山房有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