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草堂與楊貞復論白沙先生學兼貽同會諸友

作者:何維柏 朝代:明代

原文

杖藜隨處是天台,更喜劉郎此地來。

共訪仙源莫歸去,山城今有楚雲台。

詩詞問答

問:《天山草堂與楊貞復論白沙先生學兼貽同會諸友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何維柏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何維柏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維柏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2. 以上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三一

參考注釋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隨處

到處;處處

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松樹的風格》

天台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註:“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么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説。”

(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採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里桃千樹,儘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臺 蘇臺 隔雲水。”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仙源

(1).道教稱神仙所居之處。《雲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東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黃巖縣 屬地。”

(2).特指 晉 陶淵明 所描繪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維 《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3).借指風景勝地或安謐的僻境。 明 顧大典 《青衫記·郊遊訪興》:“花光艷,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問津。” 清 吳偉業 《避亂》詩之一:“白雲護仙源,劫灰應不擾。”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山城

(1).依山而築的城市。 北周 庾信 《奉和泛江》:“岸社多喬木,山城足迴樓。” 唐 白居易 《郡中》詩:“鄉路音信斷,山城日月遲。” 宋 歐陽修 《霽後看雪走筆呈元珍判官》詩之二:“山城歲暮驚時節,已作春風料峭寒。” 謝覺哉 《觀花小記》:“ 重慶 是一個美麗的山城。”

(2).指依山固守的營壘。《六韜·鳥雲山兵》:“衢道通谷,絶以武車,高置旌旗,謹勑三軍,無使敵人知吾之情,是謂山城。”

雲台

(1).高聳入雲的台閣。《淮南子·俶真訓》:“雲臺之高,墮者折脊碎腦,而蟁蝱適足以翱翔。” 晉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黃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雲臺之觀者,必閟帶索之歡。” 唐 王勃 《七夕賦》:“君王廼馭風殿而長懷,俯雲臺而自矯。” 宋 張輯 《洞仙歌·代壽張辰川》詞:“問因何五馬,踏月雲臺。秋色里,卻賞煙霞袖手。”

(2). 漢 宮中高台名。 漢光武帝 時,用作召集群臣議事之所,後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沉約 《為武帝與謝朏敕》:“今方復引領 雲臺 ,虛己 宣室 。” 唐 高適 《宋中遇劉書記有別》詩:“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雲臺 。” 宋 范成大 《寄贈泉石使李元直入覲》詩:“諸公上 雲臺 ,一葉渺 湘浦 。”

(3). 漢 宮中高台名。 漢明帝 時因追念前世功臣,圖畫 鄧禹 等二十八將於 南宮雲台 ,後用以泛指紀念功臣名將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報 雲臺 賀,公卿拜壽巵。” 清 洪昇 《長生殿·剿寇》:“擁大將,氣雄哉,合圖畫上 雲臺 。”

(4).山名。在 陝西省 華陰縣 境。即 西嶽 華山 的北峰。古代隱者和道家多居於此。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九:“邀我登 雲臺 ,高揖 衛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記》:“ 雲臺峯 在 太華山 東北。” 清 厲鶚 《嚴朗屋寫小像為杜子春事索題》詩之二:“ 雲臺峯 頂約驂鸞,杞犬芝童覓最難。”

(5).山名。在 四川省 蒼溪縣 東南,接 閬中縣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蘇省 連雲港市 境內。原為海中小島,稱 郁洲 , 明 代始與大陸相連。山上有水簾洞遺蹟。 李希凡 《雲台小記》:“ 雲台山 屹立在 黃海 之濱……所謂‘花果山’者,只是 雲台 一百多個山頭中的一陵。”

(7).道觀名。 唐 李商隱 《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 錦里 差隣接, 雲臺 閉寂寥。” 馮浩 箋註:“所謂 雲臺觀 也。”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己亥自壽》詞之二:“願 雲臺 任滿,又還因任,賽 汾陽 考。”

詩詞推薦

天山草堂與楊貞復論白沙先生學兼貽同會諸友原文_天山草堂與楊貞復論白沙先生學兼貽同會諸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