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詩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七賢初作洛中會,增二才成九白須。

豈似三班同祝嘏,遂教一日共游娛。

恩因尚齒優而渥,興忘引年豪且粗。

那許林丞閉門拒,何妨內使陟山扶。

拈髭佇待新詩詠,選手仍依舊例圖。

更有三人重寫像,方茲榮幸世真無。

詩詞問答

問:《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一百

2. 洛中尚齒會初本胡吉劉鄭盧張與居易而七後益以李元爽及禪師如滿始足九老之數見居易自序

參考注釋

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鹹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後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並拔,較吾兄應是沒爭差。”

作洛

語出《書·多士》:“今朕作大邑於茲 洛 。” 周 都於 鎬京 , 周成王 時, 周公 又建 洛邑 為東都。後世因以“作洛”指另建新都。《文選·張衡<東京賦>》:“因 秦 宮室,據其府庫,作 洛 之制,我則未暇。” 薛綜 註:“我,我 高祖 也。謂天下新造草創,不暇改作。”

中會

語出《莊子·養生主》:“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會,指節奏。後以“中會”謂措置得當。 清 李顒 《錫山語要》:“苟一物不格,則一理未明;一理未明,則臨事應物,又安能中窾中會,動協機宜?”

白須

見“ 白鬚 ”。

亦作“ 白須 ”。白色的鬍鬚。形容年老。 唐 元稹 《西歸絕句》之十:“寒窗風雪擁深爐,彼此相傷指白鬚。” 宋 蘇軾 《贈黃山人》詩:“倦遊不擬談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須。”一本作“ 白鬚 ”。 宋 陸游 《一年老一年》詩:“平生常笑 愚公 愚,欲栽墮齒染白須。”一本作“ 白鬚 ”。 牛放 《鄂爾多斯草原》:“老牧人,白髮連著白須,靜靜地呷著奶茶。”

三班

(1). 宋 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後亦以東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職為三班。 宋 曾鞏 《再議經費札子》:“國初承舊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六都知行首領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別立行首領之; 端拱 以後,分東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職,皆領於三班,三班之稱亦不改。” 宋 崔公度 《金華神記》卷二:“ 汴 人有 吳生 者,世為富人,而生以娶宗女,得官於三班。”

(2).見“ 三班六房 ”。

(3).晝夜不間斷生產的工廠,工人輪流上早、中、夜班,統稱三班。與“常日班”相對。

祝嘏

(1).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孔子家語·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穎達 疏:“言祝嘏於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序》:“羣吏之官之職,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為有土之孝孫,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為文章家祖。”

(2).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鄭玄 註:“祝,祝為主人饗神辭也;嘏,祝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祝嘏無詞。”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薦獻,如神明焉。”

(4).祝賀壽辰。多用於皇室貴族等。《清史稿·德宗紀一》:“諭本年萬壽毋庸告祭,停升殿禮,免各省文武大員來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誕辰,特來祝嘏。”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游娛

遊戲娛樂。 漢 張衡 《思玄賦》:“雖游娛以媮樂兮,豈愁慕之可懷。”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舊唐書·袁恕己傳》:“將作少匠 楊務廉 素以工巧見用,中興初, 恕己 恐其更啟游娛侈靡之端,言於 中宗 。”

尚齒

尊崇年長者。《禮記·祭義》:“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 鄭玄 註:“同爵尚齒,老者在上也。”《莊子·天道》:“宗廟尚親,朝廷尚尊,鄉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與折支全俸狀》:“其文資未有朝散階者,仍乞就加,庶明尚齒之思。”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五:“但 唐 究竟是做過內閣總理的人,無論是尚齒尚爵,安在 徐 的前頭是沒有多么大的問題的。”

引年

(1).謂古禮對年老而賢者加以尊養。後用以稱年老辭官。《禮記·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梁書·止足傳贊》:“ 顧憲之 、 陶季直 ,引年者也。” 宋 蘇轍 《代張 * 道乞致仕表》:“臣聞引年去位,事君之舊章;懷祿忘歸,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亦有國老引年,依風繩谷。”

(2).延長年壽。 唐 韓愈 《進學解》:“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軒記》:“不為時俗所變,服之可以引年。”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內使

傳達皇帝詔令的內監。 唐 張籍 《送鄭尚書赴廣州》詩:“聖朝選將持符節,內使宣時百辟聽。”一本作“ 內制 ”。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一揮九制》:“ 明 劉主靜 定之 亦嘗一日草九制。又中旨命製元宵詩,內使卻立以俟,據案伸紙,立成七言絶句百首。”

詩詠

詩歌。《北齊書·鄭述祖傳》:“看 元禮 比來詩詠,亦當不減 魏收 ?” 宋 徐鉉 《鄧生詩序》:“故君子有志於道,無位於時,不得伸於事業,乃發而為詩詠。”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二:“ 顧況 ,字 逋翁 , 吳興 人,頗好詩詠,善畫山水。”

選手

由多人挑選出來的能手

舊例

以前的事例或條例

寫像

(1).畫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遣使審恤之始》:“凡內臣曾奉命審録者,其墓舍輒畫壁寫像於南面,法司堂官隅侍,御史與曹郎引囚聽命於下,以為榮觀。”

(2).鑄像。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蜀中寫像》:“ 蜀 中有良金寫像之事,又不止畫像已也。”

榮幸

光榮而且幸運

很榮幸能在美國見到你

真無

佛教語,即空無。指事物的虛幻不實。 唐 王昌齡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聖僧塔》詩:“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詩詞推薦

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詩韻原文_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詩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