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原文
奎文閣後殿前垂,杏壇遺蹟傳緇帷。
當時侍者想誾侃,弦歌鼓琴敦書詩。
我來景仰慰素志,恍見教澤長留貽。
春風裊裊緋英枝,在彼在此還堪思。
舞雩曾點聖所與,吾亦因之將詠歸。
詩詞問答
問:杏壇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杏壇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
參考注釋
奎文
猶御書。 宋 王阮 《同張安國游萬杉寺》詩:“ 昭陵 龍去奎文在,萬歲靈山守百神。”詩題註:“寺有 昭陵 御書。”
後殿
(1).宮中後面的殿宇。《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時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閣後殿。”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班朝》:“常朝值雨,則改御後殿。”
(2).行軍時居於尾部者。《後漢書·輿服志上》:“武剛車者,為先驅。又為屬車輕車,為後殿焉。”《舊唐書·昭宗紀上》:“且戰且行,出 通化門 ,由 七盤 路之 商州 ,又令義兒 張綰 為後殿。”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 李嗣源 率軍向 開封 ,使 石敬瑭 為 先鋒 , 李從珂 為後殿,進入 開封城 。”
(3).指後盾。 趙樹理 《三里灣·非他不行》:“ 登高 見戰不勝他,退也退不出來,正在為難, 玉梅 恰巧給他作了後殿。”
(4).最後,末端。 唐 王勃 《山亭興序》:“下官以詞峰直上,振筆札而前驅,高明以翰苑橫開,列文章於後殿。”
杏壇
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泛指授徒講學之處。今喻教育界
遺蹟
前人留下的痕跡
瞻顧遺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緇帷
喻林木繁茂之處。《莊子·漁父》:“ 孔子 游乎緇帷之林。” 成玄英 疏:“緇,黑也。 尼父 遊行天下,讀講《詩》《書》,時於江濱,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陰沉,布葉垂條,又如帷幕,故謂之緇帷之林也。”後因以為高人賢士講學之典。 唐 吳筠 《高士詠·通元真人》:“已陳緇帷説,復表滄浪謡。” 清 顧炎武 《過張貢士爾岐》詩:“緇帷白室覩風標,為嘆斯人久寂寥。”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侍者
(1).隨侍左右聽候使喚的人。《左傳·襄公七年》:“﹝ 鄭僖公 ﹞及將會 於鄬 , 子駟 相,又不禮焉。侍者諫,不聽;又諫,殺之。”《韓非子·內儲說上》:“ 韓昭侯 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賜左右而藏之。’”《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入子舍,竊問侍者,取親中帬廁牏,身自浣滌,復與侍者,不敢令 萬石君 知,以為常。”
(2).特指隨身女侍。《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王后有侍者,善舞,王幸之,王后欲令侍者與 孝 亂以污之。”《漢書·長沙定王發傳》:“ 景帝 召 程姬 , 程姬 有所避,不願進,而飾侍者 唐兒 使夜進。上醉,不知,以為 程姬 而幸之,遂有身。”《漢書·敘傳上》:“會 許皇后 廢, 班倢伃 供養東宮,進侍者 李平 為倢伃。”
(3).舊時旅社、飯店的僕役也稱侍者。 茅盾 《子夜》六:“ 吳蓀甫 悶悶地鬆了一口氣,就吩咐侍者拿白蘭地,發狠似的接連呷了幾口。”
(4).佛門中侍候長老的隨從僧徒。 宋 蘇軾 《論高麗第一狀》:“ 徐戩 擅於海舶內載到 高麗 僧統 義天 手下侍者僧 壽介 ……等五人,乃賫到本國禮賓省。”《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陳可常 在長老座下做了第二位侍者。”《水滸》第六回:“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至如維那、侍者、書記、首座,這都是清職,不容易得做。”《花月痕》第五回:“只見殿後一個老尼,年紀七十以外,扶著侍者慢慢踱過來。”
誾侃
《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侃侃,和樂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後以“誾侃”謂言論和悅而中正。 明 鄒元標 《梁夫山傳》:“但資稟剛直,言論誾侃。”
歌鼓
(1).歌唱並擊鼓。亦指歌聲和鼓聲。《漢書·禮樂志》:“ 巴 俞 鼓員三十六人,歌鼓員二十四人。” 晉 潘岳 《笙賦》:“縈纏歌鼓,網羅鐘律。” 唐 李白 《邯鄲南亭觀妓》詩:“歌鼓 燕 趙 兒, 魏 姝弄鳴絲。” 宋 蘇軾 《和子由踏青》:“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鳥鳶馴。”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舊唐書·音樂志一》:“人數並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
景仰
敬佩尊重;仰慕
素志
向來懷有的志願
宿心素志
教澤
教化或教育的恩澤。《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嚴復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謂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則三千年教澤,結果不過如是。”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裊裊
(1) 形容煙氣繚繞升騰
裊裊浮航金畫龍。——溫庭筠《台城曉朝曲》
青煙裊裊
(2) 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垂楊裊裊
(3) 形容聲音延長不絕,宛轉悠揚
餘音裊裊
(4) 體態柔美的樣子
裊裊 *
舞雩
台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現在曲阜縣東。古代求雨祭天,設壇命女巫為舞,故稱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種祭祀
風乎舞雩。——《論語·先進》
所與
(1).友好。《左傳·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2).結交。《後漢書·爰延傳》:“故 周公 戒 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
詠歸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後遂以“詠歸”作為很多人聚合一起吟詩作賦之典。《後漢書·仲長統傳》:“諷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 唐 獨孤及 《唐故右補闕安定皇甫公集序》:“每舞雩詠歸,或 金谷 文會,曲水修禊,南浦愴別,新意秀句,輒加於常時一等,才鍾於情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