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陳振狂不值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訪陳振狂不值原文

為愛幽棲客,停舟問草堂。

片雲移遠樹,孤雁帶斜陽。

招隱詩空詠,談玄意不忘。

柴門秋色里,何處采幽芳。

詩詞問答

問:訪陳振狂不值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訪陳振狂不值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訪陳振狂不值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草堂

草廬。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片雲

極少的雲。 南朝 梁簡文帝 《浮雲詩》:“可憐片雲生,暫重復還輕。” 唐 杜甫 《野老》詩:“長路關心悲 劍閣 ,片云何事傍琴臺。” 清 王夫之 《詠懷次韻》之二:“雷聲偶逐片雲起,輕碧無勞過雨凝。”

孤雁

見“ 孤鴈 ”。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招隱

(1).徵召隱居者出仕。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楊慎 《春興》詩:“難教遲暮從招隱,擬把生涯學醉歌。” 清 周亮工 《與王啟伯總戎》詩:“ 小山 有賦人招隱,大樹無心世任看。”

(2).招人歸隱。 唐 駱賓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詩:“聞君招隱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詩:“珍重故人招隱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楊承憲 《三姝媚》詞:“拂拂空香,引訪秋騷客,來歌招隱。”

玄意

猶玄理。 元 無名氏 《博望燒屯》第一折:“數下皇極,課傳《周易》,知天理,飽養玄機,常有那尊道德參玄意。” 明 唐順之 《家居喜袁芳洲相過賦此為贈》詩之三:“知君昔日探玄意,定有真詮肯示予。”

柴門

用零碎木條木板或樹枝做成的門,舊時也比喻貧苦人家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幽芳

(1).清香。亦指香花。 唐 張九齡 《南還贈京都舊僚》詩:“欲贈幽芳歇,行悲舊賞移。” 唐 李商隱 《贈從兄閬之》詩:“城中猘犬憎蘭佩,莫損幽芳久不歸。” 宋 歐陽修 《豐樂亭記》:“日與 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 朱丹 《高加索大道上》詩:“泉水在山谷里鳴唱,野花放散著幽芳。”

(2).比喻高潔的德行。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懼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遺緒,豈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殞!”

詩詞推薦

訪陳振狂不值原文_訪陳振狂不值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