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賢上人原文
恆山道人棄妻孥,壞衣祝髮從浮圖。
愛纏欲網豈易脫,慧劍劃斷真須臾。
飄然雲水出鄉國,力學生死來東都。
心猿意馬就羈束,肯逐萬境爭馳驅。
回看舊事真一夢,清渭濁涇良自殊。
楚山歲晚俄邂逅,雪屋對語依圓蒲。
勸子南遊下吳越,小航短棹尋西湖。
我家住處湖岸北,如椽翠竹森千株。
竹間扣扉試訪我,定有猿鶴聲相呼。
詩詞問答
問:贈賢上人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贈賢上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虞韻
參考注釋
恆山
(1).山名。五嶽中的北嶽。主峰在今 河北省 曲陽縣 西北。《書·禹貢》:“ 太行 恆山 ,至於 碣石 ,入于海。”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恆山 為北嶽,在中山上, 曲陽縣 西北。”
(2).歷代王朝皆祀北嶽於 曲陽 。 明 定 山西 渾源 之 玄岳 為 恆山 。 清 雍正 十七年改於 渾源 行岳祭。參閱《清通典·禮四》。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妻孥
妻子和兒女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詩·小雅·常棣》
壞衣
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種正色和五種間色,故僧衣皆以壞色染成,因名壞衣。 唐 李端 《送惟良上人歸潤州》詩:“寄世同高鶴,尋仙稱壞衣。” 宋 梅堯臣 《乾明院碧鮮亭》詩:“壞衣削髮遠塵垢,蛇祖龍孫生屋後。”
祝髮
(1).斷髮。指中原以外地區少數民族的習俗和裝束。《列子·湯問》:“南國之人,祝髮而裸。” 晉 張協 《雜詩》之五:“昔我資章甫,聊以適諸 越 。行行入幽荒, 甌 駱 從祝髮。”《新唐書·西域傳上·焉耆》:“﹝ 焉耆國 ﹞俗,祝髮氈衣。”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旃裘之長,頓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靡不投利兵而襲冠帶,焚僭服而請印綬。”
(2).削髮出家為僧尼。《新唐書·楊元琰傳》:“ 敬暉 等為 武三思 所構, 元琰 知禍未已,乃詭計請祝髮事浮屠,悉還官封。”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五:“ 巢 既遁免,祝髮為浮屠。”《遼史·道宗紀贊》:“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三千。”《天雨花》第五回:“還是半路出家,還是從幼祝髮?”
浮圖
(1) 梵語音譯,對佛或佛教徒的稱呼,也專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圖”
唐浮圖 慧褒始舍於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 指佛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慧劍
佛教語。謂能斬斷一切煩惱的智慧。語本《維摩經·菩薩行品》:“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斷痴求慧劍,濟苦得慈航。”《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不是三生應判與,直須慧劍斷邪思。”《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四回:“今 * 命光發露,透出你的智慧,還不趁勢利用你本來具足的慧劍,斬斷你的邪魔嗎?”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飄然
(1) 形容飄搖的樣子
(2) 形容輕飄飄像要飛揚的樣子
飄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輕鬆的樣子
雲水
(1).雲與水。 唐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詩:“ 台州 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宋 陸游 《長相思》詞:“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這堝里雲水林巒,甚么去處。”
(2).謂漫遊。漫遊如行雲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唐 黃滔 《寄湘中鄭明府》詩:“莫耽雲水興,疲俗待君痊。” 明 高啟 《太湖》詩:“我性好游觀,夙負雲水債。” 清 施峻 《中途見雁》詩:“雲水家何在,風塵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雲遊四方,如行雲流水,故稱。 唐 項斯 《日東病僧》詩:“雲水絶歸路,來時風送船。”《宋史·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千道齋,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載·尋親誠感》:“ 原 邑 趙孝子 名 威晉 ,其父好黃冠術,遇全真雲水,無不以禮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廣東省 樂昌縣 南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於 瀧水 ,又與 雲水 合。”
鄉國
(1).故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吾已絶望,永辭萬民,豈料再還,重復鄉國。” 唐 張籍 《送新羅使》詩:“悠悠到鄉國,還望海西天。”《白雪遺音·馬頭調·昭君出塞》:“惱恨 毛延壽 ,與你何仇將俺害,(到得此地來,)弄的俺拋離鄉國。”
(2).家鄉。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 唐 杜儼 《客中作》詩:“容顏歲歲愁邊改,鄉國時時夢裡還。”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鄉國,有兄不得歸塋域。”
學生
(1) 在學校學習的人
(2) 接受他人的教導並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東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東。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縣 。《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東都 ,以會王之東蒐。” 楊伯峻 註:“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 後相 即位,居 商丘 。’則, 相土 之 東都 為今 河南 商丘縣 。”一說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參閱《通鑑地理通釋》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在 鎬京 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諸侯城 成周 ,以為 東都 ,崇 文 德焉。”(3) 東漢 都 洛陽 ,在 西漢 京都 長安 之東。 漢 班固 有《東都賦》。(4) 隋唐 時指 洛陽 。時京都在 長安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東都 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 顯慶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陽宮 為 東都 。”(5) 南唐 指 廣陵 ,在 建康 之東。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東都 …… 東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東漢 。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 東都 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明 宋濂 《張侍講<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 漢 為近古,至於 東都 則漸趨於綺靡。”
(3). 長安 東都門 的省稱。 漢 疏廣 與侄 受 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於 東都門 外,後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南齊書·徐孝嗣傳》:“ 世祖 問 儉 曰:‘誰可繼卿者?’ 儉 曰:‘臣 東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選·江淹<別賦>》:“帳飲 東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蘇林 曰:“ 長安 東都門 也。”參見“ 東都門 ”。
心猿意馬
原為佛教用語。以猿騰馬奔比喻凡心無常、無定而又多變。後用以比喻心思不專,變化不定
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又雙》
羈束
亦作“羇束”。1.猶拘束。《文選·張協<雜詩>之八》:“述職投邊城,羈束戎旅間。” 呂延濟 註:“羈束,猶拘束也。” 唐 白居易 《早春遊曲江》詩:“散職無羈束,羸驂少送迎。”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他時綰金印,羇束愈愁寂。”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送韓聞西之吳門》詞:“平生疎放,幾曾甘受羈束。”
(2).羈旅困頓。 唐 杜甫 《客堂》詩:“客堂敘節改,具物對羈束。” 仇兆鰲 註:“羈束,旅困也。”
馳驅
(1) 飛馳
策馬馳驅
(2) 奔走效力,盡全力效勞
舊事
已往的事;從前的事
舊事重提
真一
(1).道教名詞。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後多用以指養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陰符》:“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明 劉基 《淮南王》詩:“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
(2). 中國 * 教名詞。指真主獨一無偶,為天地萬物的主宰。這是 中國 * 教著述中闡明真主根本特徵的第一個概念。
(3).指真一酒。 宋 蘇軾 《真一酒歌》:“釀為真一和而莊,三杯儼如侍君王。” 宋 蘇軾 《真一酒》詩:“人間真一 東坡 老,與作 青州 從事名。”參見“ 真一酒 ”。
清渭濁涇
《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孔穎達 疏:“ 涇水 以有 渭 ,故見其濁。”古以為 渭水 清, 涇水 濁,後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晉 潘岳 《西征賦》:“北有清 渭 濁 涇 , 蘭池 周曲 。” 明 陳子龍 《步出夏門行·土不同》:“上帝是宅,清 渭 濁 涇 。”
楚山
(1).山名。即 荊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當山 東南, 漢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傳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於此。《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振檝發 吳州 ,秣馬陵 楚山 。” 李善 註:“ 韓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陝西省 商縣 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縣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隱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張說 《對酒行巴陵作》詩:“鳥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陰。” 宋 張孝祥 《滿江紅·於湖懷古》詞:“凝望眼, 吳 波不動, 楚 山叢碧。” 明 高啟 《送王助教歸臨川》詩:“夢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
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雪屋
(1).大雪封門的房屋。隱者或僧侶的住房。 唐 鄭谷 《郊園》詩:“煙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 宋 梅堯臣 《冬日游西佘精舍》詩:“遙看松竹深,雪屋藏山衲。” 宋 楊萬里 《和范至能參政寄二絕句》:“不遣紫宸朝補袞,卻教雪屋夜喔詩。”
(2).像雪堆成的房屋。 宋 蘇軾 《次韻劉景文登介亭》詩:“濤江少醖藉,高浪翻雪屋。” 元 吳澄 《寄題無波亭》詩:“長江遠壑幾飈回,雪屋銀山巨浪摧。”
(3).積雪之屋。 宋 朱熹 《次韻雪後書事》之一:“晴煙裊裊弄晨炊,雪屋流澌未覺遲。”
(4).雪光映照的屋子。 宋 葉適 《石洞書院記》:“學不待地也,螢燈雪屋,苟取尺寸,而聖賢之業可成矣。”
對語
(1).對偶的詞句。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平頭上尾,尤忌於時;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其詩卷首有一對語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鳥點頭行。’” 郭沫若 《我的作詩的經過》:“﹝我﹞做過《賦得體》的試帖詩,以及這種詩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對語。”
(2).交談,對話。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詩:“入門相對語,天命良不疑。”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一:“老兵不執役,則屏於舍外,常聞其中若有對語者。近聽之,則寂然。” 元 薩都剌 《夜泊釣台》詩:“山僧對語夜未央,不知風露滿衣裳。”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同一禹域之民,而對語或須對譯,曷若易之為便?”
(3).對偶句中的偶句。 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俞陶泉都轉》:“今年在 揚州 ,聞 公眉觀察 亦有一聯云:‘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生不交利,死不屬子,九京可作,捨公其誰與歸。’出語本《朱子》,對語本《檀弓》。”
吳越
(1). 春秋 吳國 與 越國 的並稱。《國語·吳語》:“不修 方城 之內,踰諸夏而圖東國,三歲於 沮 汾 以服 吳 越 。”
(2). 吳 越 兩國時相攻伐,積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敵。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當初指望做夫妻,誰知變成 吳 越 。” 元 關漢卿 《碧玉簫》曲:“休謊説,不索尋 吳 越 。喒,負心的教天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我與你恩愛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將讎報,反成 吳 越 ?”
(3).指 春秋 吳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帶)。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甘赴 江 湘 ,奮戈 吳 越 。”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 吳 越 ,一夜飛度 鏡湖 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龔聖予開》:“往來 吳 越 間,傷心舊宗社。”
(4). 五代 十國之一。始祖 錢鏐 ,據有今 江蘇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東北部,後降於 北宋 。《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為尚父、 吳越 國王。”
短棹
亦作“ 短櫂 ”。 1.划船用的小槳。 五代 閻選 《定風波》詞:“扁舟短棹歸蘭浦,人去,蕭蕭竹徑透青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漁父》詞:“短棹釣船輕,江上晚煙籠碧。” 元 張憲 《賦松江漁者》:“短櫂輕舟白髮翁,往來常在 泖 西東。” 清 侯方域 《與阮光祿書》:“僕今已遭亂無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2).指小船。 唐 戴叔倫 《泛舟》詩:“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煙迷。” 宋 無名氏 《水調歌頭·建炎庚戌題吳江》詞:“平生 太湖 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雲多。”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我家
(1).稱自己。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小人》:“ 宣和 間,有 遼國 右金吾衛上將軍 韓正 歸朝,授檢校少保節度使,對中人以上説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醒世姻緣傳》第二回:“ 計氏 説道:‘我家臉醜腳大,稱不起和一夥漢子打圍,躲在家中,安我過日子的分罷了。’”
(2).我們家;我家的。《漢書·霍光傳》:“丞相數言我家,獨無罪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王珣 疾,臨困,問 王武岡 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新唐書·崔液傳》:“ 液 字 潤甫 ,尤工五言詩。 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龜龍也。’”
住處
(1).居住的處所。《論語·雍也》“非公事,未嘗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稅之事,則不嘗無事至 偃 住處也。” 唐 王維 《田家》詩:“住處名 愚谷 ,何煩問是非。” 魯迅 《書信集·致內山完造》:“我於三周前回到原住處。”
(2).指棲身之所。《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個住處,便隨遇而安。”
翠竹
綠竹。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積芳兮選木,幽蘭兮翠竹。” 唐 鮑溶 《雲溪竹園翁》詩:“硠硠雲溪里,翠竹和雲生。”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葉聖陶 《線下·金耳環》:“綠意瀰漫的原野在兩旁平轉;時時有一叢深樹或翠竹一閃而過,標識著那裡有村落。”
扣扉
敲門。 南朝 梁元帝 《秋興賦》:“聽夜籤之響殿,聞懸魚之扣扉。”《隋書·食貨志》:“人愁不堪,離棄室宇,長吏扣扉而達曙,猛犬迎吠而終夕。” 金 元好問 《宿張靖田家》詩:“兒童聞扣扉,租吏有餘警。”
猿鶴
(1).猿和鶴。《宋史·石揚休傳》:“ 揚休 喜閒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 明 劉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樹,天清猿鶴響空山。”
(2).借指隱逸之士。 清 方文 《飲從兄搢公民部》詩:“猿鶴豈無乾祿意,江關只恐厭人稠。”
(3).見“ 猿鶴沙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