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紅榭原文
霜染橫林沓嶂巔,開窗遙對畫圖懸。
聊欣爛漫峰頭纈,莫慢飄零谷口填。
晚照每看霞影亂,曉涼常浥露華鮮。
徘徊欲詠還停筆,兩杜先予早著鞭。
詩詞問答
問:吟紅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吟紅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吟紅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四
參考注釋
沓嶂
見“ 沓障 ”。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爛漫
(1) 色彩鮮麗
山花爛漫
(2) 坦蕩,無做作
天真爛漫
峰頭
1.亦作"峰頭"。
2.峰頂。
飄零
(1)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黃葉飄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晚照
傍晚的陽光;夕照
霞影
(1).雲霞之影。 南朝 梁 何遜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
(2).霞光。 唐 王損之 《汗血馬賦》:“初疑霢霂,染翰海之霜華;終訝淋漓,變 榆關 之霞影。”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然而近曉的天色幾微,魚肚慘色漸轉赤黑愁黯的霞影時,反不如就近黃昏的夕陽!”
華鮮
鮮艷;鮮美。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水草則萍藻薀菼,雚蒲芹蓀……雖備物之偕美,獨扶渠之華鮮。” 唐 韋應物 《觀早朝》詩:“煌煌列明燭,朝服照華鮮。” 唐 康駢 《劇談錄·洛中豪士》:“ 乾符 中, 洛中 有豪貴子弟,承藉勛蔭,物用優足……飲饌華鮮,極口腹之慾。” 宋 劉過 《憶鄂渚》詩:“我離 鄂渚 已十年, 吳 兒 越 女空華鮮。”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停筆
(1).停止書寫。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權近慮以停筆,抑淺知而絶簡。”《新唐書·王維傳》:“又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
(2).指停止寫作。 茅盾 《子夜》十三:“那一個也停筆了。”
著鞭
(1).鞭打;用鞭子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 乘駿馬越 津橋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 乘駿馬上 津橋 …… 谷利 在馬後,使 權 持鞍緩控, 利 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陰曉發》詩:“天色微沾雨,林香緩著鞭。”
(2).《晉書·劉琨傳》:“與 范陽 祖逖 為友,聞 逖 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後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時輩已爭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陸游 《書事》詩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趕。 金 元好問 《榆社硤口村早發》詩:“瘦馬長途懶著鞭,客懷牢落五更天。”
(2).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昔予嘗見《鳴道集》,甚不平之,欲為書糾其蕪謬而未暇,豈意 屏山 先我著鞭,遂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這是條 * ,早著鞭,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