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鮮·其三

作者:王汝玉 朝代:明代

原文

玉節辭朝去,樓船截海行。

天王頒正朔,藩國荷恩榮。

鰲極雲無際,雞鳴日已生。

邦人知禮分,冠蓋出郊迎。

詩詞問答

問:《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鮮·其三》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玉節

(1).玉制的符節。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為憑。《周禮·地官·掌節》:“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公羊傳·哀公六年》:“﹝ 齊 陳乞 遣 陽生 ﹞與之玉節而走之。” 何休 註:“節,信也。析玉與陽 生 ,留其半,為後當迎之合以為信,防稱矯也。” 隋 江總 《洛陽道》詩之一:“玉節迎司隸,錦車歸濯龍。”

(2).指持節赴任的官員。 宋 楊萬里 《送吉州趙山父移廣東提刑》詩:“ 嶺 上梅花莫遲發,先遣北枝迎玉節。” 清 唐孫華 《送趙二聞之官濟寧》詩:“玉節幨帷 濟水 東,少年練達許誰同。”

(3).古代一種用以調節樂聲的樂器。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玉節調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註:“《漢書音義》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節,竹約也,以玉為之,故云玉節矣。”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洪崖領玉節,坐使虛音生。”

(4).手杖的美稱。 唐 胡曾 《詠史·高陽池》:“何事 山公 持玉節,等閒深入醉鄉來。”

(5).筍的美稱。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竹根乍燒玉節快,酒面新潑金膏寒。” 明 楊慎 《和方思道毛塢之什》:“冉冉孤生竹,遲此方苞月。玉節本璘珣,孚尹亦旁達。”

(6).藕的美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藕》:“ 陶弼 詩:‘萬頃金沙里,誰將玉節栽。’”

(7).形容高尚的節操。 宋 張孝祥 《西江月·重九》詞:“故人玉節有光華,高會仍逢戲馬。”

(8).形容聲音如鳴佩玉,鏗鏘而有節奏。 唐 張說 《皇帝行太和之樂一章》:“玉節四夏,金鏘五鍾。” 唐 陸龜蒙 《寒夜聯句》:“高唱戞金奏,朗詠鏗玉節。”

辭朝

辭別朝廷。 晉 湛方生 《後齋詩》:“解纓復褐,辭朝歸藪。”《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三個使臣辭朝別聖,捧著璽書,各自去徵聘不題。”《說唐》第四回:“ 李淵 辭朝起程,來到 臨潼山 楂樹崗 地方,日方正午。”

樓船

高大有樓的戰船

海行

(1).海上航行。《三國志·吳志·薛綜傳》:“海行無常,風波難免。”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觀》詩:“海行信風帆,夕宿逗雲島。”《元史·外夷傳三·爪哇》:“ 爪哇 在海外……海行者先至 占城 ,而後至其國。”

(2).謂通行天下。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法令》:“敕令格式,謂之海行,蓋天下可行之義也。” 宋 司馬光 《申明役法札子》:“其不當職之人,為高奇之論,不切事情者,不得施行。亦不可將一路一州一縣利害,作海行條貫。”

(3).引申為流行。 宋 道山先生 《道山清話》:“其( 章子厚 )門人 林特 者,亦鄉人也,以詩為壽。 子厚 晚於坐上取詩以示客,且指其頌德處云:‘只是海行言語,道人須道著乃為工。’”

天王

(1) 天子

(2)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自封天王

(3) 某些威力很大的天神

頒正

頒布新年日曆。 宋 曾鞏 《謝熙寧七年曆日表》:“伏惟皇帝陛下聰明好古,仁厚愛民。深原製作之方,務協生成之理。在於垂憲,尤重頒正。” 宋 曾鞏 《謝元豐元年曆日表》:“循用頒正之典,寵詒分土之官。”

藩國

古代王朝的屬國;諸侯國

荷恩

蒙受恩惠。 宋 蘇轍 《謝除中書舍人表》:“譬如木之在山,生則荷恩,而死無所怨。” 葉聖陶 《窮愁》:“則吾之荷恩鄉里,非悲慘中之大愉樂耶?”

鰲極

亦作“鰲極”。神話傳說中指 女媧 斷鰲足所立的四極天柱。 元 歐陽玄 《賜經筵官酒次蘇伯修韻》:“鼇極天初補,娥池月已修。” 明 黃佐 《秋日登鎮海樓有作》詩:“鰲極莽安在,鯨波浩難平。”參見“ 鼇足 ”。

無際

無邊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雞鳴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2).《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 稱 祖車騎 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與司空 劉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邦人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輓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禮分

謂禮儀之分限。 唐 李商隱 《華州周大夫宴席》詩:“若共門人推禮分, 戴崇 爭得及 彭宣 。” 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 李汧公 ﹞召 澥 ,讓之曰:‘久聞公名,故超禮分相召,何忽而不至?’”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郊迎

古代出郊迎賓,以示隆重、尊敬。《管子·小匡》:“初, 桓公 郊迎 管仲 而問焉。 管仲 辭讓。”《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蜀 人以為寵。”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一:“相公從容來鎮撫,常侍郊迎負文弩。” 明 何景明 《皇告》詩:“龍旗既翔,龍幄既張。大小肅肅,乃於郊迎。”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徐麟士》:“﹝ 麟士 凱旋,﹞女君郊迎三十里,待以上賓之禮,賜以黃金萬鎰,白璧十雙。”

詩詞推薦

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鮮·其三原文_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鮮·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