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季裴往行在

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送王季裴往行在原文

子家本南燕,我籍亦東魯。

天涯兩淪落,遷徙無定所。

一朝聞剝啄,三歲想眉宇。

跫然轉蓬地,剩欲相就語。

風帆不貸人,索別遽如許。

子才於用多,蓄眼吾未睹。

布衣諸生耳,而乃中健武。

恢恢獵德網,取士倍於古。

韓間寧負秦,晉材仍用楚。

由余初不棄,況子自中土。

匆匆一杯酒,吾為子起舞。

詩詞問答

問:送王季裴往行在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送王季裴往行在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南燕

(1). 春秋 諸侯國名。《左傳·隱公五年》“ 衛 人以 燕 師伐 鄭 ” 晉 杜預 註:“ 南燕國 。今 東郡 燕縣 。”在今 河南 延津縣 東。《左傳·莊公二十年》“春, 鄭伯 和王室不克,執 燕仲父 ” 晉 杜預 註:“ 燕仲父 , 南燕 伯。”

(2). 晉 時 十六國 之一。 北魏 兵破 後燕 國都 中山 (今 河北 定縣 ),承相 慕容德 率眾遷到 滑台 (今 河南 滑縣 ),於公元398年自稱 燕王 ,史稱 南燕 ,是 鮮卑 慕容氏 在中原的最後一個政權。有今 山東 東部及 河南 的一部分。公元410年為 東晉 劉裕 所滅。

東魯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淪落

被驅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

淪落街頭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遷徙

(1) 遷移;搬家

(2) 變易;更改

(3) 為了覓食或繁殖周期性地從一地區或氣候區遷移到另一地區或氣候區

(4) 被徵發而遠途服役

遷徙之徒。——漢· 賈誼《過秦論上》

定所

固定的住所、居處。 唐 戴叔倫 《海上別薛舟》詩:“自應無定所,還似欲相隨。” 宋 歐陽修 《玉樓春》詞:“朱闌夜夜風兼露,宿粉棲香無定所。”《儒林外史》第八回:“窮途流落,那有定所?”《三俠五義》第六八回:“劣兄出去閒游,毫無定所。”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剝啄

亦作“剝琢”。1.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 清 錢謙益 《觀棋絕句》之六:“疎簾清簟 楚 江秋,剝啄叢殘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興縣舊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聞剝琢聲,出視無所見。”

(2).可重迭使用。 唐 韓愈 《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亦作“剝琢”。1.叩擊,敲打。 唐 高適 《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啄,亦從烏帽自欹斜。”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見叢樹中,有茅屋數椽,門懸韋箔,繞以笆籬。方將剝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謂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雜記·菩提樹下》:“雞雛啾啾地在她腳下爭食,互相擠擁,互相踐踏,互相剝啄著。”

眉宇

兩眉的上方

跫然

(1).形容腳步聲。《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成玄英 疏:“跫,行聲也。” 宋 黃庭堅 《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北寺鎖齋房,塵鑰時一啟。 晁 張 跫然來,連璧照書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勞君枉駕,可謂跫然足音矣,請坐賜教。” 何垠 註:“跫然,蹋聲。” 葉聖陶 《窮愁》:“ 松 母方坐戶側,曝日光取暖,其弗聰之耳忽聞足音跫然至,審為 金榮 ,曰:‘ 榮哥 何來?’”

(2).喜貌。 宋 沉遘 《謝人投書》:“辱書及文編,辭高義豐,讀之跫然。”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某夙附末光,雅煩善庇,伏藩城而待罪,隱若自安;佔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依歸之素,有過等夷。”

(3).空無所有或稀少的樣子。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於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餌薄鉤不曲,跫然守空坻。” 明 湯顯祖 《讀陳匡左<元史本末>有感》詩:“跫然寒谷少人聲, 玉茗 書歸雪夜明。”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六·感遇詩》:“夫《感遇》在 唐 ,未為絶出;而《感興》在 宋 ,實自跫然。謂不當並論則有之耳。”

轉蓬

隨風飄轉的蓬草。《後漢書·輿服志》:“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知為輪。”《文選·曹植<雜詩>》:“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 李善 注引《說苑》:“ 魯哀公 曰:秋蓬惡其本根,美其枝葉,秋風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參 《送祁樂歸河東》詩:“鳥且不敢飛,子行如轉蓬。”《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打擊不算大,狼狽如轉蓬。”

剩欲

頗想;猶欲。 唐 高適 《贈杜二拾遺》詩:“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聽法還應難,尋經賸欲翻。” 宋 辛棄疾 《西江月·春晚》詞:“賸欲讀書已嬾,只因多病長閒。” 清 袁昶 《上大理卿前侍郎長沙徐先生》詩:“德澤猶能説,箴言賸欲編。”

相就

(1).主動靠近;主動親近。 唐 元稹 《蟆子》詩之一:“將身遠相就,不敢恨非辜。” 宋 秦觀 《雷陽書事》詩:“蚩氓托絲布,相就通慇懃。”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江寧 一書生,宿故家廢園中,月夜有艷女窺窗,心知非鬼即狐,愛其姣麗,亦不畏怖,招使入室,即宛轉相就,然始終無一語。” 魯迅 《<偽自由書>後記》:“捕房律師 王耀堂 以被告誘未滿十六歲之女子,雖其後數次皆該女自往被告家相就,但按法亦應 * 罪論,應請訊究。”

(2).會面。 明 李贄 《送汪鼎甫南歸省母序》:“丁酉歲余住 西山 極樂精舍 ,而 鼎甫 復來京師,與余相就。”

風帆

亦作“ 風颿 ”。 1.船帆。 清 林則徐 《中秋嶰筠尚書招余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轉眸已失 大小虎 ,須臾 沙角 風颿收。” 郭風 《葉笛集》:“我看見無數的雙桅船,以它們的高聳的桅桿、紅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風帆,張起或卷下的風帆,來裝飾你的港口。”

(2).指張帆乘風而行的船。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嚴程迫風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嘗試倚楹而望,水光浮空,雲日上下,風颿煙艇,飄忽晦明。” 明 張煌言 《懷王媿兩少司馬徐闇公沉復齋中丞》詩:“南望 銅陵 又一山,風颿千尺鯨波間。” 艾蕪 《海島上》:“屋外一望無際的淡藍色海面和幾隻茶褐色風帆,便像壁間的大畫幅一樣,明靜而清新地擺在我的眼前。”

不貸

(1).不施與。《莊子·天運》:“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義,以游逍遙之虛,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逍遙,無為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 郭象 註:“不貸者,不損己以為物也。”

(2).不饒恕;不寬免。《南史·陸杲傳》:“領軍將軍 張稷 是 杲 從舅, 杲 嘗以公事彈 稷 。 稷 因侍宴訴帝曰:‘ 陸杲 是臣親通,小事彈臣不貸。’帝曰:‘ 杲 職司其事,卿何得為嫌。’” 元 段成己 《大江東去·送楊國瑞西歸》詞:“歲月不貸閒人,君顏非少,我髮白如此。”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 康熙 三藩之叛,舉行軍法,親貴不貸,而 吳 、 耿 之僭偽平。”

不忒,不得差錯。貸,通“ 忒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晨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按,《呂氏春秋·孟春》作“不忒”。

如許

(1) 多么,這么

花兒美如許

(2) 如此多,那樣多

這狗官竟貪污了如許資財

行路如許難,誰能不華發。——宋· 范成大《盤龍驛》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有布衣畢昇。——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諸生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而乃

(1).連詞。表示承接。猶然後。《史記·呂不韋列傳》:“乃往見 子楚 ,説曰:‘吾能大子之門。’ 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 漢 王充 《論衡·初稟》:“當 漢祖 斬大蛇之時,誰使斬者?豈有天道先至,而乃斬之哉?勇氣奮發,性自然也。”

(2).連詞。表示轉折或另起話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淺,而 弈秋 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獨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 宋 葉適 《始議一》:“非惟不務討伐二虜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冊以申百年之誓信。” 明 方孝孺 《豫讓》:“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損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魯迅 《書信集·致許廣平》:“而乃年屆結束,南北東西;雖尺素雲能通,或下問之不易。”

健武

剛強勇武。 宋 蘇軾 《參寥子真贊》:“維 參寥子 ,身寒而道富,辯於文而訥於口,外尩柔而中健武。”《明史·歸善王當沍傳》:“ 正德 中,賊攻 兗州 ……取護衛弓弩射卻賊。降敕奬諭,遂以健武聞。” 趙朴初 《壽陽曲·錫蘭紀游·康堤舞》:“ 僧伽羅 ( 錫蘭 主要民族)奮迅獅兒多健武。”

恢恢

寬闊廣大貌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恢恢然有古人形貌。——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形容作惡者一定會受到懲罰。)——《老子》

取士

選取士人,舊時指選取讀書人出來做官

開科取士

不棄

不遺棄;不嫌棄。《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 * 德歸厚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棄,今日成此良緣,真恩上加恩。”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小生有個朋友,姓 張 名 羽 ……青年未娶,若還令妹不棄,待小生作伐何如?”

中土

(1) 中原地帶

中土名士

(2) 泛指中國

匆匆

急急忙忙的樣子

老栓匆匆走出,給他泡上茶。—— 魯迅《藥》

杯酒

(1).一杯酒。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歡。”

(2).指飲酒。《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盃酒間可解。”

起舞

亦作“ 起儛 ”。1.起身舞蹈。《國語·晉語二》:“ 驪姬 許諾,乃具,使 優施 飲 里克酒 。中飲, 優施 起舞。”《隋書·五行志上》:“ 武帝 講於 重雲殿 ,沙門 誌公 忽然起儛歌樂,須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後元豐行》:“ 吳 兒踏歌女起舞,但道快樂無所苦。” 蔡東藩 《唐史通俗演義》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諸王等更迭奉觴。”

(2).“聞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時奮發,刻苦磨鍊。典出《晉書·祖逖傳》。 宋 蘇轍 《中秋月望十六終夜如晝》詩:“冷澈登臨倦,衰慵起舞遲。”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題元人<蘆州聚雁圖>》詞:“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應中宵起舞到鷄鳴,練腰腳。”參見“ 聞雞起舞 ”。

詩詞推薦

送王季裴往行在原文_送王季裴往行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