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聖朝·留別原文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
且高歌休訴。
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詩詞問答
問:賀聖朝·留別的作者是誰?答:葉清臣
問:賀聖朝·留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賀聖朝·留別是什麼體裁?答:詞
葉清臣賀聖朝·留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斟滿淡綠色的美酒,請您再住幾日,不要就這一匆匆離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離愁別緒,一分又充滿了淒風苦雨。
年年都見花開花謝,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讓我們高歌暢飲,不要談論傷感之事。明年牡丹盛開的時候,不知我們會在哪裡相逢?
注釋
賀聖朝: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花間集》有歐陽炯詞,本名“賀明朝”,《詞律》混入“賀聖朝”,誤。有十餘種格式。此詞格式為:雙調四十九字,仄韻格,上片四句三仄韻,下片五句三仄韻。
綠醑(xǔ):即綠色的美酒。
幾許:猶言多少。
都來幾許: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時間呀!
詩文賞析
【評解】
這首詞是酒席筵前留別之作。滿斟美酒,勸友人盡情歡樂。全詞精心鋪敘,情意殷切。表現了詩人傷春惜別的情懷,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詞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句,則為東坡《水龍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及賀方回《青玉案》“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藍本了。
賞析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留別友人之作。
全詞以別易會難為主旨 ,上片寫留飲,下片寫惜別。開篇寫作者滿斟綠色的美酒,勸友人暫留,且不要匆匆歸去 。繼而 ,詞中又寫作者縱酒高歌,勸友人盡飲 ,切切絮絮傾訴離情 。這裡,用春色、離愁、風雨,構成了一幅離別圖:陽春佳月,風雨淒淒,離愁萬緒,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雖然還是以詞家習慣運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來描寫離愁,但構想奇特,不落俗套,給人以新穎巧妙的感覺。詞人構想“ 春色 ”總體為“ 三分 ”,而其中的“二分”是“ 愁 ”,“一分”是“風雨”。這樣,此時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與“風雨”的集合體。而此處的“ 風雨”,只是表象,實質上是明寫風雨暗寫愁。
這裡寫“風雨”,用的就是這種以景寫情的筆法。所謂三分春色實際上都是愁。詞人用全部的春色來寫與摯友分手時的離愁別緒,其友情之深,離別之難,不言而喻。作者用筆,貌輕實重,飽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確實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長。蘇軾著名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大約即是從此處脫胎。
上片,由舉杯挽留寫到離別情懷,由外部行動而至內心感情,多為順筆。下片則轉折頗多。過片“花開”兩句,緊承上片的離愁別緒,並進一步預寫別後的相思。“花開”句,用韓偓《謫仙怨》“花開花謝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寫“花開花謝 ”而不說“ 相思 ”,實際上“ 相思”已包容在上片的離愁別緒之中。“ 都來幾許 ”,是說這種相思總的算來會有多少,由摯友不得長聚而引起的時序更迭、流年暗換的慨嘆與迷惘 ,亦暗寓其中 。這兩句深化了上片的離愁。但作者馬上又衝破了感傷 * 的氛圍,用“且高歌休訴 ”句一變而為高亢曠達。這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 ,表現出作者開朗豁達的胸懷。
可是一想到別易會難,明年此際不知能否重逢,心裡不免又泛起悵惘之情,使全詞再見波折。這首詞先寫離愁,繼而排解寬慰,終寫悵惘之情,曲折細緻,語短情長。
此詞語言剛健 ,筆調雄渾,在悵惘的別情背後,透露出一股豪邁開朗的氣息 。詞中“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風雨 ”句,為蘇軾《水龍吟》“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以及賀鑄《青玉案》“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藍本。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謂予智,終是糊塗。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一二五則》
-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 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節》
- 不能則學,疑則問戴聖《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 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蓴鱸。
-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 飛錫離鄉久,寧親喜臘初。
-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孔子弟子《論語·泰伯篇》
-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蘇軾《減字木蘭花·立春》
![賀聖朝·留別原文_賀聖朝·留別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