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永陵

作者:何喬遠 朝代:明代

謁永陵原文

嗣服推真主,垂衣數中興。

龍飛三楚外,鳳起五雲層。

英武天將縱,聰明古未曾。

文思多自煥,威惠乃無恆。

議禮臣工屈,箴心聖哲能。

居深三殿秘,坐致萬方澄。

龍首朱堂建,具茨法駕登。

夜飛陳寶石,青映壽宮燈。

名昔張相達,聲終顏駟騰。

私門哀卞璧,萬姓泣橋陵。

甲楯神猶護,松楸涕倍增。

中宵天仗外,明月滿觚稜。

詩詞問答

問:謁永陵的作者是誰?答:何喬遠
問:謁永陵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謁永陵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何喬遠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喬遠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蒸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嗣服

(1).謂繼承先人的事業。《詩·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鄭玄 箋:“服,事也。明哉, 武王 之嗣行祖考之事,謂伐 紂 定天下。” 南朝 宋 王韶之 《相國掾府君歌》:“顯允皇祖,昭是嗣服。” 宋 秦觀 《代賀興龍節表》:“昭哉嗣服,纘六聖之洪休。”

(2).指繼承帝位。《舊唐書·德宗紀上》:“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 宋 岳珂 《桯史·嘉禾篇》:“ 欽皇 嗣服,會時相主其人,贈以太保。”《清史稿·刑法志一》:“ 清太祖 嗣服之初,始定國政,禁悖亂,戢盜賊,法制以立。”

垂衣

見“ 垂衣裳 ”。

數中

其中;內中。《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數中一個後生,年紀二十五歲,姓 崔 名 寧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只見五六個人似公人打扮,腰裡掛著牌兒。數中一個看了 許宣 ,對眾人道:‘此人身上穿的,手中拿的,好似那話兒?’”

龍飛

舊時比喻升官提職

吾兄既鳳翔,王子亦龍飛。——傅鹹《贈何劭王濟》

三楚

(1). 戰國 楚 地疆域廣闊,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 東楚 、 南楚 ,合稱 三楚 。《史記·貨殖列傳》以 淮北 、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 吳 、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為 南楚 。《漢書·高帝紀上》“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音義》,以 江陵 (即 南郡 )為 南楚 , 吳 為 東楚 , 彭城 為 西楚 。二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 唐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詩:“ 宋玉 平生恨有餘,遠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 劉郎 豪氣今何在,應是 九疑 三楚 。” 孫中山 《挽劉道一》詩:“半壁東南 三楚 雄, 劉郎 死去霸圖空。”按, 劉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時, 馬殷 據 長沙 , 周行逢 據 武陵 , 高季興 據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稱 三楚 。見 宋 周羽翀 《三楚新錄》。

鳳起

鳳凰起飛。亦喻賢德之人興起。 晉 張華 《蕭史曲》詩:“龍飛逸天路,鳳起出 秦 關。” 南朝 梁 沉約 《鼓吹曲辭·期運集》:“龍躍清漢渚,鳳起方城隅。”《文選·劉孝標<辨命論>》:“ 君山 鴻漸,鎩羽儀於高雲; 敬通 鳳起,摧迅翮於風穴。” 李善 注引《淮南子》:“鳳凰之翔,至德也。” 李周翰 註:“鳳起,喻實德也。”

雲層

一層一層的雲;成層的雲

英武

英俊勇武

天將

(1).謂天上神將。《西遊記》第四回:“ 悟空 大喜,懇留飲宴不肯,遂與 金星 縱著祥雲,到 南天門 外。那些天丁天將,都拱手相迎。” 魯迅 《偽自由書·王化》:“這種‘寬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飛機到瑤洞裡去‘下蛋’,使他們‘驚詫為天神天將而不戰自降’。”

(2).大將的美稱。 唐 王維 《燕支行》:“ 漢 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 明光宮 。”

(3). 太平天囯 官名,低於王一級。

聰明

(1)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

聰明人

(2) 聽覺和視覺靈敏

耳目聰明

未曾

不曾

臣未曾聞也。——《戰國策·魏策》

這樣的豐收年,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

文思

(1) 指寫作的思路

(2) 指帝王的功業和道德

威惠

(1).猶威福。謂持勢弄權。《後漢書·南匈奴傳論》:“而 竇憲 矜三捷之効,忽經世之規,狼戾不端,專行威惠。”參見“ 威福 ”。

(2).猶威恩。聲威和恩澤。《三國志·魏志·王基傳》:“為政清嚴有威惠。”《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無主,海內鼎沸,以公威惠,號令 嶺 表。”《明史·把匝剌瓦爾密傳》:“ 順帝 之世,天下多故, 雲南 僻遠,王撫治有威惠。”

無恆

沒有恆心,不能持久

議禮

謂議論禮制。《禮記·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鄭玄 註:“禮,謂人所服行也。” 朱熹 集註:“禮,親疏貴賤相接之體也。” 宋 袁燮 《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丞相言議禮之地,最要得人。” 明 王禕 《唐五禮序》:“是用為之序論,以著其説,庶議禮之家,得以慎所擇焉。”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惟兩 漢 議禮之文,博引數説,以己意折衷,近於考據。”

臣工

群臣百官。《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毛 傳:“工,官也。” 鄭玄 箋:“臣謂諸侯也。”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壽皇聖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剛健,勤勞恭儉,整厲臣工,變移風俗。” 清 劉大櫆 《<吳青然詩集>序》:“萃九州之眾,積四年之久,內外臣工,共所推薦得二百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議者歸咎於臣工撫馭無方,以致釀成巨變,固也。”

聖哲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聖人和哲人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海·宮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度使司空 光顏 、 邠寧 節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

(3). 宋 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並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內。”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后時,並皇太后、皇后稱三殿,其後,乘輿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坐致

輕易獲得;輕易達到。《孟子·離婁下》:“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寶元二年》:“乘人心離散, 嘉勒斯賚 立敵之時,緣邊州 * 徙糧草二百餘里,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 洪 宥 等州。” 王闓運 《<衡陽縣誌>序》:“兩君既殂,三公坐致。”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七講:“ 宋文帝 公開袒護佛家,對臣下毫不諱言地表示,假若人們都信仰了佛教,則一定能馴服地接受統治,可以坐致太平。”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龍首

(1).龍的頭。《儀禮·鄉射禮》:“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虵交。” 鄭玄 註:“兩端為龍首,中央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畫龍首,觀者不知其何獸也,具其形則不疑矣。”《後漢書·禮儀志下》:“載飾以蓋,龍首魚尾,華布牆,纁上周,交絡前後,雲氣畫帷裳。”

(2).科舉時代稱狀元為龍首或龍頭。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蟣肝龍首》:“蟣肝之奉何堪,龍首之攀可望。”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葉道卿 嘗帶貼職知 秀州 ,時狀元 宋公序 ,及同榜 鄭天休 ,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詩寄二公曰:‘相先一龍首,對立兩螭頭。’世稱為警句。” 宋 文天祥 《為或人賦》:“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 江 東。”

(3).投壺術語。箭入壺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稱龍首。見 宋 司馬光 《投壺新格·龍首》。

(4).山名。在 陝西省 長安縣 北。一名 龍首原 。 蕭何 營 未央宮 於此。 漢 張衡 《西京賦》:“疏 龍首 以抗殿,狀巍峩以岌嶪。”《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規 龍首 ,撫 未央 。” 李賢 註:“ 龍首 ,山名, 蕭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宮 。”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詩:“拂旦雞鳴仙衞陳,憑高 龍首 帝城春。”

朱堂

朱紅色的殿堂。 漢 班固 《西都賦》:“樹中天之華闕,豐冠山之朱堂。” 三國 魏 曹植 《酒賦》:“將承芬以接意,會陵雲之朱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一:“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

具茨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縣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變宮調》:“ 具茨 應不遠, 汾 陽寧足隨。” 唐 錢起 《奉和聖制登會昌山應制》:“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法駕

天子車駕的一種。天子的鹵簿分大駕、法駕、小駕三種,其儀衛之繁簡各有不同。《史記·呂太后本紀》:“迺奉天子法駕,迎 代王 於邸。”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有大駕、小駕、法駕。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時副車,皆駕四馬,侍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 唐 沉佺期 《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制》:“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迴。”

陳寶

(1).陳列寶物。《書·顧命》:“ 越 玉五重,陳寶。” 孔 傳:“又陳先王所寶之器物。”

(2).古代傳說中的神名。《史記·秦本紀》:“﹝ 文公 ﹞十九年,得 陳寶 。” 司馬貞 索隱:“按:《漢書·郊祀志》云:‘ 文公 獲若石雲,於 陳倉 北阪城 祠之,其神來,若雄雉,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號曰 陳寶 。’” 張守節 正義:“《括地誌》云: 寶雞祠 在 岐州 陳倉縣 東二十里故 陳倉城 中。《晉太康地誌》云: 秦文公 時, 陳倉 人獵得獸,若彘,不知名,牽以獻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腦。’即欲殺之,拍捶其首。媦亦語曰:‘二童子名 陳寶 ,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陳倉 人乃逐二童子,化為雉,雌上 陳倉 北阪,為石, 秦 祠之。《搜神記》云:其雄者飛至 南陽 ,其後 光武 起於 南陽 ,皆如其言也。” 漢 張衡 《西京賦》:“ 岐 、 梁 、 汧 、 雍 , 陳寶 鳴雞在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一》:“縣有 陳倉山 ,山上有 陳寶 鷄鳴祠 。昔 秦文公 感 伯陽 之言,遊獵於 陳倉 ,遇之於此坂,得若石焉,其色如肝,歸而寶祠之,故曰‘陳寶’。其來也,自東南暉暉聲若雷,野雞皆鳴,故曰‘雞鳴神’也。”

壽宮

(1).供神之宮。《楚辭·九歌·雲中君》:“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王逸 註:“壽宮,供神之處也。祠祀皆欲得壽,故名為壽宮也。”《漢書·郊祀志》:“於是上病癒,遂起,幸 甘泉 ,病良已。大赦,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曰 太一 。”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壽宮,奉神之宮也。”

(2).寢宮。《呂氏春秋·知接》:“公慨焉嘆,涕出,曰:‘嗟乎,聖人之所見豈不遠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面目以見 仲父 乎?!’蒙衣袂而絶乎壽宮。” 高誘 註:“壽宮,寢堂也。”

(3).墓祠;又常指皇帝生前預築的陵墓。 宋 洪朋 《寄題胡公祠堂》詩:“堂後壽宮閟日月,堂前荒草橫古今。”《明史·方從哲傳》:“又語及壽宮, 從哲 等以先帝山陵對。帝自指曰:‘朕壽宮也。’諸臣皆泣。”《清史稿·禮志五》:“ 康熙 二年,相度 遵化 鳳臺山 建 世祖 陵,曰 孝陵 。先是 世祖 校獵於此,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

私門

(1).行私請託的門路。《戰國策·秦策三》:“ 吳起 為 楚悼 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 楚國 之俗。”《韓詩外傳》卷六:“則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立而私事息。”《漢書·儒林傳·張山拊》:“﹝ 關內侯 鄭寬中 ﹞退食自公,私門不開。”

(2).猶家門。私人的住宅。《後漢書·何進傳》:“老臣得罪,當與新婦俱歸私門。”《宋書·王弘傳》:“今履端惟始,朝慶禮畢,輒還私門,思衍家巷。”

(3).權勢之家;權貴者。《史記·晉世家》:“公厚賦為臺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 漢 桓寬 《鹽鐵論·禁耕》:“眾邪羣聚,私門成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端》:“其任 河 帥者,皆出其私門。”

(4).指暗娼。《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些地方,都是開私門的女人住。這女人眼見的也是私門了。”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游觀一日。” 郭沫若 《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橋陵

(1).即 黃帝 陵。在 陝西省 黃陵縣 橋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參見“ 橋山 ”。

(2). 唐睿宗 李旦 陵。在 陝西省 蒲城縣 北 豐山 。《舊唐書·玄宗紀上》:“丙午,葬 睿宗大聖貞皇帝 於 橋陵 。”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恩旨陪葬於 橋陵 ,不祔不從,古之道也。”

(3).泛指帝王陵墓。 清 趙翼 《題明太祖陵》詩:“橋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猶聞禁採樵。”

甲楯

亦作“ 甲盾 ”。1.盔甲和盾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兵、甲楯之數。”《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居無何, 條侯 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傳中·李昭亮》:“ 昭亮 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2).泛指武器。 清 唐甄 《潛書·卿牧》:“無征伐轉輸之勞,以造舟車,增甲楯。”

(3).指披甲持盾的士兵。《左傳·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於 會稽 。” 宋 李綱 《議國是》:“夫 吳 伐 越 , 勾踐 以甲楯三百,棲於 會稽 。”

(4).披甲持盾。 明 劉基 《次韻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齋鐘老衲閒。”

(5).指儀仗衛從。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儀衛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獨以甲楯為名者,行道之時,甲楯居外,餘在內。”

松楸

(1).松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陳象設於園寢兮,映輿鍐於松楸。” 唐 劉禹錫 《酬樂天見寄》詩:“若使吾徒還早達,亦應簫鼓入松楸。”《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祖先松楸,去郭數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兵燹難消,松楸多恙, 鼎湖 弓劍無人葬。”

(2).特指父母墳塋。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思潁詩》:“﹝ 歐陽修 ﹞逍遙於 潁 ,蓋無幾時,惜無一語及於松楸之思。”

倍增

(1) 成倍增加

來訪者倍增

(2) 變為兩倍大

人口倍增

中宵

中夜,半夜。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迅雷中宵激,驚電光夜舒。”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屢興,終食累嘆。” 清 龔自珍 《懺心》詩:“經濟文章磨白晝,幽光狂慧復中宵。”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到海南島度假》詞:“應中宵起舞到雞鳴,練腰腳。”

天仗

(1).天子的儀衛。借指天子。 唐 沉佺期 《白蓮花亭侍宴應制》詩:“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明 沉鯨 《雙珠記·與珠覓珠》:“楓陛新瞻天仗,蘭臺入手風霜。”

(2).天子狩獵用的兵仗器械。 唐 李白 《大獵賦》:“乃使神兵出於九闕,天仗羅於四野。”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 杖 ”。 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何不取天仗,壓制羣魔凶!”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 * 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詩詞推薦

  • 和同年春日韻五首

    袁說友宋代〕傷心客里子規啼,自笑情懷更小兒。短策強隨楊柳去,歸來卻喜燕銜泥。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懷張虞山瓊州

    丘象隨清代〕何處望瓊州,中原地盡頭。蠻煙山萬點,海霧蜃千樓。身世乾坤失,生涯日夜浮。更堪烽火急,訊息斷高秋。
  • 陪韋中丞宴扈都頭花園

    趙嘏唐代〕門外煙橫載酒船,謝公攜客醉華筵。尋花偶坐將軍樹,飲酒方重刺史天。幾曲艷歌春色里,數行高鳥暮雲邊。分明
  • 偶題(一作鄭遨詩)

    杜光庭唐代〕似鶴如雲一個身,不憂家國不憂貧。擬將枕上日高睡,賣與世間榮貴人。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贈九峰長老

    李彭宋代〕已透韶陽向上關,蔬盂茗碗每開顏。頭顱無意掃殘雪,毳衲徒來著壞山。瘦節直疑青嶂立,道心常與白鷗閒。歸來
  • 再和寇十一二首

    陳師道宋代〕南山樓觀插穹蒼,林杪青燈出上方。形勝自如諸老逝,功名隨盡二流長。馬游從昔哀吾老,王粲當年賦異鄉。少日
  • 戲贈孫公素

    蘇軾宋代〕披扇當年笑溫嶠,握刀晚歲戰劉郎。不須戚戚如馮衍,便與時時說李陽。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午晴

    乾隆清代〕雪足午晴好,溫曦姁載韶。婪鐙罷節宴,安駕返東朝。邇覺時光迅,非耽歡樂饒。靜憑明牖坐,底事忽無聊。
  • 挽朱吏部子明二首

    劉克莊宋代〕忝居言偃室,偶在鄭公鄉。盡識階庭秀,多窺屋壁藏。數行杜陵淚,一瓣孔林香。吾老無行役,何由瀝奠觴。
  • 上元鐙詞·其六

    乾隆清代〕月色燈光朗既濟,今來昔去祇尋常。諸刑居德虧相繼,宵責晝慚惕不遑。
  • 贈祖印上人

    王邦畿明代〕茅庵城外附西偏,稍遠人家好習禪。不敢遨遊惟母在,絕靈方術得師傳。胸中俗事皆無著,遇處文人便有緣。尋訪
  • 湘水

    徐璣宋代〕湘水幾千里,平流少激淵。數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巒。豈是昔曾到,獨疑畫上看。吟詠身漸老,向此作微官。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溪行

    方岳宋代〕冬雪不到地,春雪方連天。山園亦珊瑚,暄暖亦已妍。舒舒者丹荑,忽作凍蝟拳。寒燠固不齊,勿與時爭先。
  • 沈德潛錢陳群來接因成是什仍各書一通賜之

    乾隆清代〕二仙仍此候河濱,三載相睽意更親。郭泰李膺一煙舫,沈期錢起兩詩人。飄然白髮都還健,瞭爾青瞳自有神。筆力
  • 寄懷呂六松

    翁森宋代〕西風吹薄暝,萬葉賦秋聲。高鵠雲邊少,孤蟬雨後清。年光淒短思,世態重離情。石壁滄洲闊,休寒白鷺盟。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晚晴

    乾隆清代〕暑雨十分沾,適可斯當止。邇有作霖勢,踴懼念無已。傍晚雲散盡,夕陽明樹底。溪亭坐爽涼,籌農心為喜。人情
  • 歸舟已具李憲樓倉有約盜賊梗道見避亂者可憐

    戴復古宋代〕歲律又雲莫,臨風詠式微。雨台方有約,一棹未成歸。夜宿三家市,天寒百衲衣。豺狼當道路,鷗鷺亦驚飛。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謁南海神廟

    王鳴雷明代〕朱火位南離,靈命蘊川瀆。極望見島邊,浩淼無崖屋。山翠下添流,日光上回浴。縱橫起神異,須臾天地肅。魚鳥
  • 秋夜

    方乾唐代〕度鴻驚睡醒,欹枕已三更。夢破寂寥思,燈殘零落明。空窗閒月色,幽壁靜蟲聲。況是離鄉久,依然無限情。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竹洲

    徐元傑宋代〕人之生也直,此君亦如是。我酷愛此君,臭味相本相似。方其出地初,一種根萌異。剛特儼不回,鈞石莫障蔽。日
謁永陵原文_謁永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