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山行原文

肩輿歷盡黃茆岡,青山壁立聳大行。

忽驚雷轉山石裂,濤頭千尺分錢塘。

飛空雨雹寒崖碧,倒影垂虹射晴日。

高岩俯瞰先目眩,杖策縱觀森股慄。

只疑天河瀉地上,又恐灩澦飛山脊。

猿猱悲鳴霜樹折,虎豹震動山月黑。

千年水石自成寶,下有蛟龍深莫測。

明年歲旱當汝求,暴雨一聲飛霹靂。

詩詞問答

問:山行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山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疑當作太

參考注釋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鑑》。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歷盡

多次經歷或遭受

歷盡滄桑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壁立

(1) 像牆壁一樣陡立

岸土赤而壁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比喻家中空無所有

家徒壁立

大行

大事

大行不顧細謹。——《史記·項羽本紀》

驚雷

(1) 使人震驚的雷聲

春天的第一聲驚雷

(2)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

濤頭

浪濤前端。 魯迅 《三閒集·柔石作<二月>小引》:“濁浪在拍岸,站在山岡上者和飛沫不相干,弄潮兒則于濤頭且不在意。”

潮頭。濤,通“ 潮 ”。 宋 范仲淹 《和運使舍人觀潮》:“誰能問天意?獨此見濤頭。” 宋 陸游 《觀潮》詩:“忽看千尺涌濤頭,頗動老子乘桴興。”

千尺

極言其深、高、長。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 南山 。”

錢塘

(1).見“ 錢塘江 ”。

(2).亦作“ 錢唐 ”。古縣名。地在今 浙江省 。古詩文中常指今 杭州市 。《史記·秦始皇本紀》:“過 丹陽 ,至 錢唐 。” 張守節 正義:“ 錢唐 ,今 杭州縣 。” 唐 李紳 《真娘墓》詩:“還似 錢塘 蘇小小 ,祗應迴首是卿卿。”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當 紹興 中,國家方創都 錢塘 。”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君王垂衣念西土, 錢塘 老子不足數。”

飛空

飛入空中。 唐 儲光羲 《詠山泉》:“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上有橫河斷海之浮雲,可望不可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倒影

倒立的影子

垂虹

(1).指 垂虹橋 。 宋 張元乾 《青玉案》詞:“平生百繞 垂虹 路,看萬頃,翻雲去,山澹夕暉帆影度。” 宋 姜夔 《慶宮春》詞序:“予別 石湖 歸 吳興 ,雪後夜過 垂虹 ,嘗賦詩云:‘ 長橋 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

(2).指 垂虹橋 上的 垂虹亭 。 宋 張元乾 《點絳唇》詞:“醉泛 吳松 ,小舟誰怕東風大。舊時經過,曾向 垂虹 臥。”

晴日

晴天。 唐 蘇頲 《奉和春日幸望 * 應制》:“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明 高啟 《雨中曉臥》詩之一:“閒人晴日猶無事,風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俯瞰

(1) 從高處往下看

俯瞰這座城市的高塔

(2) 在較高的高度上俯視下方

俯瞰著廣場的會議大廈

目眩

失去清晰視覺;視覺變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時的眼花

燈光強烈,令人目眩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莊子·讓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別常徵君》詩:“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二:“駕舟凌洪波,杖策窮崇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生於讀書之暇,杖策出遊,信足所至。”

(2).執馬鞭。謂策馬而行。《後漢書·鄧禹傳》:“及聞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進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懷》詩:“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明 李夢陽 《徐子將適湖湘》詩:“英雄杖策集軍門, 金華 數子真絶倫。”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謂追隨;順從。《魏書·張袞傳》:“昔 樂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達 委身於 魏武 ,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清 陳夢雷 《絕交書》:“逆賊分曹授官……顧乃翻然勃然,忘廉恥之防,循貪冒之見,輕身杖策,其心殆不可問。”

縱觀

從全面考慮;縱覽(形勢等)

縱觀全局

股慄

見“ 股慄 ”。

天河

銀河

地上

(1).陸地上。《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靜夜思》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魯迅 《吶喊·鴨的喜劇》:“小鴨也誠然可愛,遍身松花黃,放在地上,便蹣跚的走,互相招呼,總是在一處。”

(2).指人間,陽世。《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漢書·周亞夫傳》:“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 亞夫 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蘇舜欽 《吳江亭上對月》詩:“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觸鬥牛。”

灩澦

亦作“灩澦”。即 灩澦堆 。 唐 張祜 《送曾黯游夔州》詩:“不遠 夔州 路,層波 灧澦 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大抵峽路峻急,故曰:‘朝離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險,故曰:‘ 灩澦 大如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觸。’” 肖華 《過三峽》詩:“ 灩澦 險礁鎖鐵關,‘朝著我來’免沉淪。”參見“ 灧澦堆 ”。

山脊

山高處像獸脊凸起的部分

猿猱

泛指猿猴。《管子·形勢》:“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侶狐貉於草澤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間。” 唐 李白 《蜀道難》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清 黃遵憲 《台灣行》:“前者上岸雄虎彪,後者奪關飛猿猱。”

悲鳴

悲傷地叫

絕望的悲鳴

霜樹

(1).經霜的樹木。 唐 白居易 《冬日平泉路晚歸》詩:“山路難行日易斜,煙村霜樹欲棲鴉。” 宋 劉過 《滿江紅·壽》詞:“霜樹啼鴉,梅欲放,小春清曉。”

(2).特指楓樹。 元 馬祖常 《出都》詩:“沙鷗終自白,霜樹忽然紅。”

虎豹

(1).喻指 * 之人。《後漢書·劉陶傳》:“陛下不悟,而競令虎豹窟於麑場,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韋應物 《京師叛亂寄諸弟》詩:“覉離守遠郡,虎豹滿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贈令弟玉立》詩:“虎豹當關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戰士。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之一:“門外旌旗屯虎豹,壁間章句動風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黃庭堅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詩:“ 謝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兒孫。”

(4).形容怪石。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

震動

(1) 顫動

每次 * 都受到猛烈的震動

(2) 使顫動

哭聲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使人心裡不平靜

訊息震動了全國

月黑

月黑天,夜晚不見月亮的時候

應元乘月黑。——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明年復攻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年陵降。——《漢書·李廣蘇建傳》

暴雨

(1)

(2) 中國氣象部門一般把24小時內降雨量為50—100毫米之間的雨叫暴雨

(3) 泛指大而急的雨

霹靂

又急又響的雷,是雲與地面之間發生的強烈雷電現象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詞推薦

山行原文_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