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二原文
卻笑元宵是夜遊,金針穿石綵絲柔。
萱堂帳幄閒仍出,幕府文書了即休。
顧我寶珠連合浦,愛君仙果滿瀛洲。
誰知並轡聊同俗,拜後如今有魯侯。
詩詞問答
問:依韻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陸佃
問:依韻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依韻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陸佃的名句有哪些?答:陸佃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元宵
(1) 舊時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晚
(2) 燈節那天由糯米粉製成的甜餡湯糰食品
金針
(1) 刺繡、針灸用的針
(2) 比喻某種技能的訣竅
處世金針
萱堂
《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毛 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陸德明 釋文:“諼,本又作萱。”謂北堂樹萱,可以令人忘憂。古制,北堂為主婦之居室。後因以“萱堂”指母親的居室,並藉以指母親。 宋 葉夢得 《再任後遣模歸按視石林》詩之二:“白髮萱堂上,孩兒更共懷。” 元 耶律楚材 《祝忘憂居士壽》詩:“玉佩丁東照蘭省,斑衣搖曳悅萱堂。” 清 李漁 《奈何天·誤相》:“怎當他,前有萱堂,後有 紅娘 ;便道是,做 張生 全要風流。”
帳幄
即帷帳。《後漢書·臧洪傳》:“每登臨城頭,觀主人之旗鼓;瞻望帳幄,感故友之周旋。撫絃搦矢,不覺涕流之覆面也。” 唐 裴鉶 《傳奇·裴航》:“別見一大第連雲,珠扉晃日,內有帳幄屏幃,珠翠珍玩,莫不臻至。”《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鋹》:“ 鋹 於內殿設帳幄,陳寳貝。”參見“ 帷帳 ”。
幕府
(1) 舊時將帥辦公的地方,後也泛指衙署
(2) 日本明治以前執掌全國政權的軍閥
文書
(1) 指公文、書信、契約等
手把文書口稱敕。——唐· 白居易《賣炭翁》
文書下行直省。——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從事公文、書信工作的人員
(3) 文字書籍
寶珠
(1).貴重的珍珠。《荀子·富國》:“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載黃金,而遇 中山 之盜也。” 漢 焦贛 《易林·履之損》:“雖有寶珠,無路致之。” 宋 蘇軾 《廣州東莞縣資福寺舍利塔銘》:“此身性海一浮漚,委蛻如遺不自收,戒光定力相烝休,結為寶珠散若旒。” 清 谷應泰 《博物要覽·志真珠》:“ 高郵 甓社湖 中昔產珠蚌,有極大蚌如門扉,中含寶珠如拳,每當望夕,其光與日爭輝。”《中國民間故事選·合浦珠還》:“這海里有一顆寶珠,專在夜裡發光,真是無價之寶。”
(2).花名。山茶的一種。亦稱“ 寶珠茶 ”、“ 寶珠山茶 ”。《廣 * ·花譜二十·山茶》:“有鶴頂茶、瑪瑙茶、寶珠茶、楊妃茶、焦萼白寶珠……不可勝數,就中寶珠為佳。” 魯迅 《野草·雪》:“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3).花名。茉莉花的一種。即寶珠小荷花。《廣 * ·花譜二二·茉莉》:“有草本者,有木本者,有重葉者,惟寶珠小荷花最貴。” 宋 王十朋 《末利花》詩:“日莫園人獻寶珠,化成千億小芙蕖。”
連合
神經組織的神經纖維(如連線腦髓或脊髓左右兩半的相應部分者)
仙果
(1).幻想和傳說中仙樹所結的果實。 唐 劉禹錫 《蘇州白舍人寄新詩有嘆早白無兒之句因以贈之》詩:“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
(2).美稱御賜果品。 唐 張籍 《朝日敕賜百官櫻桃》詩:“仙果人間都未有,今朝忽見下天門。”
(3).道教語。謂成仙的結局。 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正為國家多難,羅網難逃,混跡和光,斯為良策,懷忠秉節,保無大災,機緣一來,終證仙果。”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並轡
並驅,騎馬一同走
遂與並轡而歸。——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同俗
(1).風俗相同。《戰國策·趙策二》:“儒者一師而禮異,中國同俗而教離。”
(2).使風俗同一。《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
(3).隨順世俗。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 宋 戴復古 《哭澗泉韓仲止》詩之一:“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