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先生長鰲峰,陶淑學者眾。

奉命訓吾曹,風吟而月弄。

雖未預懋勤,八載寒暑共。

常雲三不朽,德功言並重。

立言亦豈易,昌黎語堪誦。

氣乃欲其盛,理乃欲其洞。

是實為學方,虛車徒駕覂。

因以書諸紳,未敢妄操縱。

德功吾何有,言則企該綜。

嗚呼於先生,吾得學之用。

詩詞問答

問:《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八

2. 所從之師雖多而得力於讀書之用莫如聞之先生先生名世遠漳之宿儒也由康熙己丑翰林歷官禮部侍郎皇考命入尚書房授讀余時學為古文先生謂當以昌黎為宗且言惟理足可以載道氣盛可以達辭至今作文資其益所著有二希堂集嘗為之序淵源所自從可知矣

參考注釋

生長

(1) 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生物體體積和重量逐漸增加、由小到大的過程

小雞生長很快

(2) 出生和成長;產生和增長

生長在山區的孩子

小明生長在北京

鰲峰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為承旨,又作詩曰:‘粉署重來憶舊遊,蟠桃開盡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頭。’” 元 黃溍 《上都分院》詩:“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步趨丹陛,入鶴籞而知嚴;手校紫泥,臨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島嶼。因如巨鰲背負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山語·靈洲山》:“ 西 北 二江之來,至 廣州 ,先以 靈洲 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謂鰲峯也。”

陶淑

謂陶冶使之美好。 清 陳確 《大學辨三·答張考夫書》:“ 程子 陶淑多賢,可為極盛。” 宗稷辰 《<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鈔>序》:“古之為詩者,多與政通;而通於政者,往往通於經。蓋好惡之正,本於性情;陶淑之真,關乎風俗。”

學者

(1).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誠 《太學創置石經》詩:“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須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學者當知所尚,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

(2).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莊子·刻意》:“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遊行而議論,或安居而講説,蓋是學人之所好。”《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舊五代史·晉書·史匡翰傳》:“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説,躬自執卷受業焉。” 清 李漁 《比目魚·贈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見他幾首新詩,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

奉命

(1) 被命令,被要求

那個士兵奉命應在上午返回

(2) 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奉命出發

肅請得奉命吊 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資治通鑑》

嘗奉命至金陵。——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吾曹

猶我輩;我們。《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曹何愛不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何炯書》:“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楊萬里 《次主簿叔乞米韻》:“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從古不應貧。”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吾曹市語,舉大數以為言,五金蓋五十金雲。” 郭沫若 《在歡送志願軍大會上》詩:“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恆勝利屬吾曹。”

風吟

指微風發出的聲音。 唐 王勃 《晚秋遊武擔山寺序》:“美人虹影,下綴虯幡;少女風吟,遙喧鳳鐸。” 蔣清翊 注引《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裴松之 注引 管辰 《管輅別傳》:“ 輅 與 倪清河 刻雨期,言樹上已有少女微風。” 金 李之翰 《中京遇因長老》詩:“松聲不斷風吟細,月影無邊露氣寒。”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三不朽

謂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經久不廢,故曰不朽。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宋 楊萬里 《跋寫真劉敏叔八君子圖》詩:“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清 管同 《<方埴之文集>序》:“古之所謂三不朽者,首立德,次立功,又其次乃立言。”

德功

婦德與婦功。舊指婦女應有的貞順品德和紡織、縫紉、刺繡等手藝。《誠意伯文集》卷一附《妻永嘉郡夫人富氏誥》:“ 劉基 妻 富氏 ,德功端茂,閨閫嚴明。”參見“ 德言容功 ”。

並重

同樣重視;同等看待

預防和治療並重

立言

樹立精要可傳的言論;亦指著書立說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為學

做學問;治學。《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為學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事業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許地山 《東野先生》:“他從不苟且,為學做事都很認真。”

車徒

(1).兵車和步卒。《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羣吏撰車徒。”《漢書·刑法志》:“連帥比年簡車,卒正三年簡徒,羣牧五載大簡車徒。”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戢戢車徒九門盛,寥寥煙火萬家微。”《東周列國志》第一回:“ 宣王 御駕親征,敗績於 千畝 ,車徒大損。”

(2).車馬和僕從。《文選·李康<運命論>》:“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車徒,冒其貨賄,淫其聲色,脈脈然自以為得矣。” 劉良 註:“車徒,謂車馬侍從也。” 宋 文天祥 《知韶州劉容齋墓志銘》:“出入不設車徒,間步行井陌中,不以為苦。”

操縱

(1) 控制、開動機器或儀器等

操縱電氣設備

(2) 把持;支配

操縱軍閥打仗

立法機關操縱國家政策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該綜

猶總括。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曇柯迦羅》:“風雲星宿,圖讖運變,莫不該綜,自言天下文理畢己心腹。” 元 杜本 《懷友軒記》:“或譚論之該綜,或考覈之精審。”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詩詞推薦

  • 桂花

    劉克莊宋代〕生得粟來大,妝成蠟樣黃。落金遮蟻穴,釀蜜滿蜂房。月下高低影,風前遠近蚝。夜深清到骨,幽夢繞胡床。
  • 次勾曲外史西湖感懷韻

    張仲深元代〕一鞭春入曉蕭蕭,長記尋詩過段橋。花底鶯聲閒送客,馬頭山影欲凌霄。情懷忽爾思前載,風物多應似故朝。蹋盡
  • 寓題

    杜牧唐代〕把酒直須判酩酊,逢花莫惜暫淹留。假如三萬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永州舜廟詩

    佚名宋代〕游湘有餘怨,豈是聖人心。行路猿啼古,祠宮夢草深。素風傳舊俗,異跡閉荒林。巡狩去不返,煙雲愁至今。九嶷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萬安道中書事德三首

    楊萬里宋代〕攜家滿路蹈春華,兒女欣欣不憶家。騎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與公詡游西禪新閣

    沈遼宋代〕清溪水浮青油幕,漾漾輕舟上西郭。高林參天轉山腳,山上黃葉山前落。西禪道人屹重閣,松風泠泠半天作。左江
  • 陸機魏晉〕老蠶晚績縮。老女晚嫁辱。曾不如老鼠。翻飛成蝙蝠。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思永齋

    乾隆清代〕韶春煦潤錦花舒,為撫時和惕有餘。卑室更因思禹拜,倚衡擬欲學師書。脩身敬奉三無本,敘族寧忘一脈初。綈幾
  • 貧女

    王嵒宋代〕難把菱花照素顏,試臨春水插花看。木蘭船上遊春子,笑指荊釵下遠灘。
  • 詣齋宮作·其三

    乾隆清代〕虔瞻禮畢就西墉,斗室清居益致恭。己卯來齋詩在壁,較量幸矣意從容。
  • 浣溪沙(寵姬小春)

    趙長卿宋代〕簾卷輕風憐小春。荷枯菊悴正愁人。江梅喜見一枝新。料得主人偏愛惜,也應冰雪好精神。故園桃李莫生嗔。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懷舊

    陸游宋代〕青城之西溪谷深,道翁巢居獨鼓琴。一杯松留我宿,夜半虎嘯風生林。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致仕

    曾幾宋代〕妻孥挽我奉真祠,老子婆娑正坐誰。受祿功無一毫末,休官事有十年遲。尚容款曲懸車地,絕勝倉皇易簀時。請祝
  • 春杪閒步小園因寄區茂對索花

    李之世明代〕每個石頭消一坐,池陰深處納涼時。隔雲穿過泉無礙,帶雨移來樹不知。窗隙乍開刪密葉,溪光欲斷補疏籬。東皋
  • 文侯與虞人期獵

    劉向兩漢〕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行歌四首

    周文璞宋代〕先秦古書世已稀,國風雅頌聲又微。彼美人兮在天路,馬蜷局兮將安歸。古人所懷已汩汩,今人所懷又忽忽。我亦
  • 同諸弟新年游水月庵

    李孫宸明代〕行春隨所適,少涉即禪林。花霧分香靄,泉聲雜梵音。雲霞如有想,水月本無心。頓覺勞生久,慈航此地尋。
  • 善利閣次伯仁所題趙子良畫四首

    裘萬頃宋代〕扁舟兩漁翁,清唱發日暮。安得如鴟夷,相與五湖去。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日下聞溪渡

    程垣宋代〕溪橋架木度人行,人影溪中步步生。真水真山皆舊識,時來時去幾關情。魚驚鷗立無閒意,鳥逐蟬飛有遁聲。暫止
  • 題齋壁

    張耒宋代〕松庭日午聽啼鶯,簾外人稀睡老鈴。已嘆近秋添白髮,更因多病讀黃庭。江魚未上烹難致,吳酒空斟醉易醒。好住
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原文_懷舊詩十三首·其三·聞之蔡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